曹妃甸生态城控规划生态指标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15755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妃甸生态城控规划生态指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曹妃甸生态城控规划生态指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曹妃甸生态城控规划生态指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曹妃甸生态城控规划生态指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曹妃甸生态城控规划生态指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妃甸生态城控规划生态指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妃甸生态城控规划生态指标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内容二 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溯河湾控制性详细规划 生 态 指 标 目 录第一章指标体系构架基础11.指标体系构架依据12.指标体系构架原则13.指标体系构架方法1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架31.系统层面指标32.街区层面指标33.地块层面指标3第三章与控规结合的地块指标解释31.街区层面指标解释32.地块层面指标解释3第四章与控规结合的应用方法51.形成开发准入标准52.提出开发管理建议53.指导地块开发建设54.形成建设评价依据5相关说明5第一章 指标体系构架基础1. 指标体系构架依据(1)以唐山市曹妃甸新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等上位规划中提出的规划目标作为构架本套生态指标体系

2、的基本依据。(2)以国家或地区颁布的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的相关法案、标准、规范作为构架本套生态指标体系的法律约束依据。(3)以现有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生态建设、生态指标体系实践,国内现有类似法定生态指标体系作为构架本套生态指标体系的参考依据。2. 指标体系构架原则生态指标体系是描述、评价生态城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是规范引导及综合评价生态城建设开发时序、发展程度、建设质量等的重要参照。生态城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的大系统,包含的因子很多,影响其评价的相关因素也很多,需从中选取若干规划可控因子并进行定量作为衡量标准。本套生态指标体系构架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和重点性原则。指标体系涉及内容相当

3、广泛,在指标选择上力求涵盖全面,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生态城的特征,并充分体现和衡量规划建设涉及的各方面内容。但由于指标数量庞杂,因此从中选取有代表性指标和主要指标,力求抓住重点,突出共性,使指标体系简洁而完备。(2) 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既要能反映城市社会、空间、资源、环境整体发展的主要特征,反映各系统相互协调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同时,因为这个复合系统具有不同层级特点,所以选择的指标也具有层次性,即高层次的指标是低层次指标的综合,并指导低层次指标的建设;而低层次指标是高层次指标的分解,是高层次指标建立的基础。(3) 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指标的选择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

4、上,能够客观反映生态城本质特征及质量水平;同时数据的选取、计算和权重系数的确定等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充分考虑起可行性,即资料的可取性、可比性、可测性,及实际管理中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指标的重叠和简单罗列。(4) 考虑当地情况原则。标准值是国际或国内上通用的一些指标,但由于各地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等诸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在指标体系构架中尽可能反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发展特点。3. 指标体系构架方法(1) 根据规划目标进行系统分类指标体系构架首先将上位规划目标进行归纳分类,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空间布局及社会生活四大系统切入,根据生态城定位特点,在指标目标层中提出以下对应目标:生态

5、环境友好健康,能源利用低耗持续、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及社会生活高质和谐。为了让指标更具有操作性,对四大总目标进行次级目标分解并与规划目标一一对应:1)生态环境友好健康:完善的生态环境体系通常包含对于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自然的索取)、健康的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系统自身健康)、污染物排放规模(对自然的压力)、污染物处理能力(城市自净能力)、生态系统保护(退化系统修复)5大方面。相对应提出了三方面次级目标:自然环境良好,环保措施完善,生境安全保障。并进行目标细化分类及与规划目标对应如下:规划目标分类表 一总目标次级目标目标分类规划目标生态环境友好健康自然环境良好大气环境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30天/年(相

6、当于全年的90%)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噪声影响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碳排放单位GDP碳排放强度150吨-C/百万美元水环境区域地表水及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现行标准IV类水体水质要求环保措施完善水资源城市日人均居民生活消耗量135升/人日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50%管网漏失及未预见率10% 固废 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0.9kg/人d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9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80%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

7、0%生境安全保障生态保护退化土地恢复率90%受保护地区(包括湿地)占国土面积比例17%本地物种指数0.7%抗震安全抗震设防满足当地的安全要求标准防洪防潮安全防洪防潮满足当地的安全要求标准人防安全人防满足当地的安全要求标准(1) 能源利用低耗持续:节能减排是生态城建设非常关键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其中包括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使用及能源的低耗控制两个主要方面。进行目标细化分类及与规划目标对应如下:规划目标分类表 二总目标次级目标目标分类规划目标能源利用低耗持续推广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沼气、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55%余热利用占能源消耗总量10%工业余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占市政热力总供

8、热量45%控制资源低耗建筑节能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达到节能65%标准率,公共建筑节能达到节能50%标准率均为100%管网电网管网输送损失率4%热网管网输送损失率2%2)空间布局紧凑合理:良好的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及节能减排上均有显著意义,并且同时体现了生态城的规划秩序与城市面貌。主要包括城市结构紧凑及交通方式优化两方面。将目标细化分类及与规划目标对应如下:规划目标分类表 三总目标次级目标目标分类规划目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城市结构紧凑TOD模式促进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优化城市结构土地混合利用路网结构构建规划完善、等级分明的路网结构,为各地块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出行方式优化出行方式引导采用

9、公交系统及非机动交通的绿色出行方式公交优先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切实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非机动交通体系鼓励非机动化出行,创建独立慢行交通系统,实现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停车泊位管理有效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居民合理使用小汽车3)社会生活高质和谐:不仅体现在健全的社会保障上,还包括住房、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合理便捷及城市绿化及人工环境的丰富宜人。相对应提出了四方面次级目标:社会保障健全、公共设施完善、城市绿化良好和城市人工环境宜人。将目标细化分类及与规划目标对应如下:规划目标分类表 四总目标次级目标目标分类规划目标社会生活高质和谐社会保障健全住房构建健

10、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居民的安居乐业就业弱势群体公共设施完善数量规划合理便捷的公共设施网络,实现良好的可达性及设施服务质量可达性城市绿化良好绿化量城市绿化覆盖率4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5%绿化质量结合城市土地开发利用,配置可达性良好的各种规模层级的城市绿化体系,优化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可达性非道路用地绿地率道路用地绿地率河道绿化城市人工环境宜人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特色鲜明丰富的城市环境与建筑单体,实现城市人工环境的宜居性建筑设计建筑环境根据生态城的基本内涵和设计原则,选取反映生态城特征的指标。不同城市在建立指标体系时根据其实际情况筛选完善,但应超越狭义的生态环境保护范畴,不能只停留在环境保护的

11、层面上,而应在生态系统的深层次上进行规划建设,充分融合城市各方面因素,使城市得以稳定、持续地发展。(2) 根据不同规划层级进行分层根据国家现行规划体制的分层级特点,相对应的本套生态指标体系也同样进行分层,以更好的与规划设计、土地开发、建设管理紧密结合。将指标分为三个层面:系统层面、街区层面及地块层面。对应不同的指标层级有不同层次的指标项目内容及相应的定量控制标准。(3) 根据不同用地进行指标定量传统控规中主要以对各个不同用地地块进行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控制进行开发管理,同样本套生态指标体系也采取将不同层级的指标与住宅用地(R21)、行政办公用地(C1)、商业金融用地(C2)、旅馆业用地(C25

12、)、文化娱乐用地(C3)、体育用地(C4)、医院卫生用地(C51)、居住兼容公建及其他用地(F1)、公建混合住宅用地(F2)、其他类多功能用地(F3)、公共绿地(G)、高新技术产业用地(M4)、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22)、配套教育用地(R5)、道路广场用地(S)及市政设施用地(U)共16项用地分类进行一一对应的方式,以此达到切实实现生态指标与传统控规的接轨的目的,明晰开发要求,引导开发建设,方便政府进行建设管理。(4) 针对细化指标提出技术导引及管理对策通过根据不同内容分类,对不同层级和不同用地进行指标分解细化,形成了生态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同时针对的出的指标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导引及管理对策。

13、一方面为开发商提供达到指标所对应能采用的相关规划及建设的技术措施集成,便于引导开发商进行技术选取及实现指标标准,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指标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便于更好的进行管理控制。第二章 指标体系构架1. 系统层面指标(1) 指导意义系统层面指标主要对应城市级别的规划设计建设,主要为城市层面的规划设计提供生态指导原则,控制城市总体自然环境及资源消耗,通过路网合理配置、绿色交通规划达到构建合理城市空间布局的目的,同时通过对人均公共设施面积、人均绿化面积等人均指标的定量化,对城市品质达到整体控制的目的。(2) 指标内容详见附表。2. 街区层面指标(1) 指导意义街区层面指标主要对应次一级

14、范围的的开发建设,对部分系统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对应具体的城市用地区提出土地混合利用优化模式的定量建议,提出不同规模的公共设施及城市绿化的可达距离及质量的定量要求,并对城市街道环境、建筑设计提出美学引导要求。(2) 指标内容详见附表。3. 地块层面指标(1) 指导意义地块层面指标主要对应地块开发建设的具体准入标准,对于地块内具体的建筑设计要求、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建筑节能等具体生态措施进行定量化控制及要求。是与控规结合最为紧密的指标部分。(2) 指标内容详见附表。第三章 与控规结合的地块指标解释1. 街区层面指标解释人口结构方面选取指标:人口密度;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因为人是城市的主体,人口膨胀是现代城市病的根本症结之一,在有限的承载范围内城市人口现值是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万人高校学生数越高,说明社会知能化程度越高,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方面选取指标:人均道路面积;万人拥有病床数。人均道路面积与万人病床数分别代表了城市的城市建设与卫生设施的发展状况,两者的数值越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就越好。城市环境方面选取指标:大气环境质量(SO2的平均排放量);环境噪声。城市环境的定量考核指标有许多,鉴于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主要以煤烟型污染为主,选取 SO2浓度来表征大气污染状况;环境噪声值可以判断城市的噪声污染状况,从而间接判断城市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