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12年修订简体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157270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12年修订简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12年修订简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12年修订简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12年修订简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12年修订简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12年修订简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12年修订简体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区刑事诉讼法修正日期:民国 101 年 06 月 13 日即20#第一编总则第一章法例第 1 条犯罪,非依本法或其它法律所定之诉讼程序,不得追诉、处罚.现役军人之犯罪,除犯军法应受军事裁判者外,仍应依本法规定追诉、处罚.因受时间或地域之限制,依特别法所为之诉讼程序,于其原因消灭后,尚未判决确定者,应依本法追诉、处罚.第 2 条实施刑事诉讼程序之公务员,就该管案件,应于被告有利与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被告得请求前项公务员,为有利于己之必要处分.第 3 条本法称当事人者,谓检察官、自诉人与被告.第二章法院之管辖第 4 条地方法院于刑事案件,有第一审管辖权.但左列案件,第一审管辖权属于高等法院:

2、一、内乱罪.二、外患罪.三、妨害国交罪.第 5 条案件由犯罪地或被告之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法院管辖.在中华民国领域外之中华民国船舰或航空机内犯罪者,船舰本籍地、航空机出发地或犯罪后停泊地之法院,亦有管辖权.第 6 条数同级法院管辖之案件相牵连者,得合并由其中一法院管辖.前项情形,如各案件已系属于数法院者,经各该法院之同意,得以裁定将其案件移送于一法院合并审判之;有不同意者,由共同之直接上级法院裁定之.不同级法院管辖之案件相牵连者,得合并由其上级法院管辖.已系属于下级法院者,其上级法院得以裁定命其移送上级法院合并审判.但第七条第三款之情形,不在此限.第 7 条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为相牵连之案件:一

3、、一人犯数罪者.二、数人共犯一罪或数罪者.三、数人同时在同一处所各别犯罪者.四、犯与本罪有关系之藏匿人犯、湮灭证据、伪证、赃物各罪者.第 8 条同一案件系属于有管辖权之数法院者,由系属在先之法院审判之.但经共同之直接上级法院裁定,亦得由系属在后之法院审判.第 9 条有左列情形之一者,由直接上级法院以裁定指定该案件之管辖法院:一、数法院于管辖权有争议者.二、有管辖权之法院经确定裁判为无管辖权,而无他法院管辖该案件者.三、因管辖区域境界不明,致不能辨别有管辖权之法院者.案件不能依前项与第五条之规定,定其管辖法院者,由最高法院以裁定指定管辖法院.第 10 条有左列情形之一者,由直接上级法院,以裁定将

4、案件移转于其管辖区域内与原法院同级之他法院:一、有管辖权之法院因法律或事实不能行使审判权者.二、因特别情形由有管辖权之法院审判,恐影响公安或难期公平者.直接上级法院不能行使审判权时,前项裁定由再上级法院为之.第 11 条指定或移转管辖由当事人声请者,应以书状叙述理由向该管法院为之.第 12 条诉讼程序不因法院无管辖权而失效力.第 13 条法院因发见真实之必要或遇有急迫情形时,得于管辖区域外行其职务.第 14 条法院虽无管辖权,如有急迫情形,应于其管辖区域内为必要之处分.第 15 条第六条所规定之案件,得由一检察官合并侦查或合并起诉;如该管他检察官有不同意者,由共同之直接上级法院首席检察官或检察

5、长命令之.第 16 条第十三条与第十四条之规定,于检察官行侦查时准用之.第三章法院职员之回避第 17 条推事于该管案件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应自行回避,不得执行职务:一、推事为被害人者.二、推事现为或曾为被告或被害人之配偶、八亲等内之血亲、五亲等内之姻亲或家长、家属者.三、推事与被告或被害人订有婚约者.四、推事现为或曾为被告或被害人之法定代理人者.五、推事曾为被告之代理人、辩护人、辅佐人或曾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之代理人、辅佐人者.六、推事曾为告诉人、告发人、证人或鉴定人者.七、推事曾执行检察官或司法警察官之职务者.八、推事曾参与前审之裁判者.第 18 条当事人遇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声请推事

6、回避:一、推事有前条情形而不自行回避者.二、推事有前条以外情形,足认其执行职务有偏颇之虞者.第 19 条前条第一款情形,不问诉讼程度如何,当事人得随时声请推事回避.前条第二款情形,如当事人已就该案件有所声明或陈述后,不得声请推事回避.但声请回避之原因发生在后或知悉在后者,不在此限.第 20 条声请推事回避,应以书状举其原因向推事所属法院为之.但于审判期日或受讯问时,得以言词为之.声请回避之原因与前条第二项但书之事实,应释明之.被声请回避之推事,得提出意见书.第 21 条推事回避之声请,由该推事所属之法院以合议裁定之,其因不足法定人数不能合议者,由院长裁定之;如并不能由院长裁定者,由直接上级法院

7、裁定之.前项裁定,被声请回避之推事不得参与.被声请回避之推事,以该声请为有理由者,毋庸裁定,即应回避.第 22 条推事被声请回避者,除因急速处分或以第十八条第二款为理由者外,应即停止诉讼程序.第 23 条声请推事回避经裁定驳回者,得提起抗告.第 24 条该管声请回避之法院或院长,如认推事有应自行回避之原因者,应依职权为回避之裁定.前项裁定,毋庸送达.第 25 条本章关于推事回避之规定,于法院书记官与通译准用之.但不得以曾于下级法院执行书记官或通译之职务,为回避之原因.法院书记官与通译之回避,由所属法院院长裁定之.第 26 条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与第二十四条关于推事回避之规定,于检察官与办理检察事

8、务之书记官准用之.但不得以曾于下级法院执行检察官、书记官或通译之职务,为回避之原因.检察官与前项书记官之回避,应声请所属首席检察官或检察长核定之.首席检察官之回避,应声请直接上级法院首席检察官或检察长核定之;其检察官仅有一人者亦同.第四章辩护人、辅佐人与代理人第 27 条被告得随时选任辩护人.犯罪嫌疑人受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调查者,亦同.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法定代理人、配偶、直系或三亲等内旁系血亲或家长、家属,得独立为被告或犯罪嫌疑人选任辩护人.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因智能障碍无法为完全之陈述者,应通知前项之人得为被告或犯罪嫌疑人选任辩护人.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第 28 条每一被告选任辩护人,不得

9、逾三人.第 29 条辩护人应选任律师充之.但审判中经审判长许可者,亦得选任非律师为辩护人.第 30 条选任辩护人,应提出委任书状.前项委任书状,于起诉前应提出于检察官或司法警察官;起诉后应于每审级提出于法院.第 31 条最轻本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高等法院管辖第一审案件或被告因智能障碍无法为完全之陈述,于审判中未经选任辩护人者,审判长应指定公设辩护人或律师为其辩护;其它审判案件,低收入户被告未选任辩护人而声请指定,或审判长认有必要者,亦同.前项案件选任辩护人于审判期日无正当理由而不到庭者,审判长得指定公设辩护人.被告有数人者,得指定一人辩护.但各被告之利害相反者,不在此限.指定辩护人后,经选任

10、律师为辩护人者,得将指定之辩护人撤销.被告因智能障碍无法为完全之陈述,于侦查中未经选任辩护人者,检察官应指定律师为其辩护.第二项至第四项之规定于前项之指定,准用之.第 32 条被告有数辩护人者,送达文书应分别为之.第 33 条辩护人于审判中得检阅卷宗与证物并得抄录或摄影.无辩护人之被告于审判中得预纳费用请求付与卷内笔录之复印件.但笔录之内容与被告被诉事实无关或足以妨害另案之侦查,或涉与当事人或第三人之隐私或业务秘密者,法院得限制之.第 34 条辩护人得接见羁押之被告,并互通书信.非有事证足认其有湮灭、伪造、变造证据或勾串共犯或证人者,不得限制之.辩护人与侦查中受拘提或逮捕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接见

11、或互通书信,不得限制之.但接见时间不得逾一小时,且以一次为限.接见经过之时间,同为第九十三条之一第一项所定不予计入二十四小时计算之事由.前项接见,检察官遇有急迫情形且具正当理由时,得暂缓之,并指定实时得为接见之时间与场所.该指定不得妨害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正当防御与辩护人依第二百四十五条第二项前段规定之权利.第 34-1 条限制辩护人与羁押之被告接见或互通书信,应用限制书.限制书,应记载下列事项:一、被告之#、性别、年龄、住所或居所,与辩护人之#.二、案由.三、限制之具体理由与其所依据之事实.四、具体之限制方法.五、如不服限制处分之救济方法.第七十一条第三项规定,于限制书准用之.限制书,由法官签

12、名后,分别送交检察官、看守所、辩护人与被告.侦查中检察官认羁押中被告有限制之必要者,应以书面记载第二项第一款至第四款之事项,并检附相关文件,声请该管法院限制.但遇有急迫情形时,得先为必要之处分,并应于二十四小时内声请该管法院补发限制书;法院应于受理后四十八小时内核复.检察官未于二十四小时内声请,或其声请经驳回者,应即停止限制.前项声请,经法院驳回者,不得声明不服.第 35 条被告或自诉人之配偶、直系或三亲等内旁系血亲或家长、家属或被告之法定代理人于起诉后,得向法院以书状或于审判期日以言词陈明为被告或自诉人之辅佐人.辅佐人得为本法所定之诉讼行为,并得在法院陈述意见.但不得与被告或自诉人明示之意思

13、相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因智能障碍无法为完全之陈述者,应有第一项得为辅佐人之人或其委任之人或主管机关指派之社工人员为辅佐人陪同在场.但经合法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场者,不在此限.第 36 条最重本刑为拘役或专科罚金之案件,被告于审判中或侦查中得委任代理人到场.但法院或检察官认为必要时,仍得命本人到场.第 37 条自诉人应委任代理人到场.但法院认为必要时,得命本人到场.前项代理人应选任律师充之.第 38 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与第三十三条之规定,于被告或自诉人之代理人准用之;第二十九条之规定,于被告之代理人并准用之.第五章文书第 39 条文书由公务员制作者,应记载制作之年、月、日与其所属机

14、关,由制作人签名.第 40 条公务员制作之文书,不得窜改或挖补;如有增加、删除或附记者,应盖章其上,并记明字数,其删除处应留存字迹,俾得辨认.第 41 条讯问被告、自诉人、证人、鉴定人与通译,应当场制作笔录,记载左列事项:一、对于受讯问人之讯问与其陈述.二、证人、鉴定人或通译如未具结者,其事由.三、讯问之年、月、日与处所.前项笔录应向受讯问人朗读或令其阅览,询以记载有无错误.受讯问人请求将记载增、删、变更者,应将其陈述附记于笔录.笔录应命受讯问人紧接其记载之末行签名、盖章或按指印.第 42 条搜索、扣押与勘验,应制作笔录,记载实施之年、月、日与时间、处所并其它必要之事项.扣押应于笔录内详记扣押

15、物之名目,或制作目录附后.勘验得制作图画或照片附于笔录.笔录应令依本法命其在场之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第 43 条前二条笔录应由在场之书记官制作之.其行讯问或搜索、扣押、勘验之公务员应在笔录内签名;如无书记官在场,得由行讯问或搜索、扣押、勘验之公务员亲自或指定其它在场执行公务之人员制作笔录.第 43-1 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之规定,于检察事务官、司法警察官、司法警察行询问、搜索、扣押时,准用之.前项犯罪嫌疑人询问笔录之制作,应由行询问以外之人为之.但因情况急迫或事实上之原因不能为之,而有全程录音或录像者,不在此限.第 44 条审判期日应由书记官制作审判笔录,记载下列事项与其它一切诉讼程序:一、审判之法院与年、月、日.二、法官、检察官、书记官之官职、#与自诉人、被告或其代理人并辩护人、辅佐人、通译之#.三、被告不出庭者,其事由.四、禁止公开者,其理由.五、检察官或自诉人关于起诉要旨之陈述.六、辩论之要旨.七、第四十一条第一项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