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15578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教案教 案2021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学校:XXXX年级:XXXX教师:XXXX日期:2021年XX月XX日优质教案2021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供大家参考。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2、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教学重点: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

2、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教法学法:启发引导,讨论交流。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1、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通过提问,简介徐悲鸿。2、板书课题,理解。齐读,“励志”是什么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读题目质疑。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2、试读课文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3、学写生字出示

3、生字词,齐读再次正因。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学生描红。三、在读课文,理清段落1、自由读、思考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讨论归纳分为三部分。2、练习分段3、指名安分好段落朗读课文。四、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读生字词。2、辨析多音字。二、细读课文1、读题引入,齐读课题。徐悲鸿立下了什么志向?小声读1-3自然段。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体会徐悲鸿说这句话时的想法及心情,讨论为什么这么激动?2、指读外国学生的话。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那一句话最使我们气愤?讨论: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读除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

4、气,体会此时徐悲鸿的心情。3、齐读第3自然段,了解此时徐悲鸿的想法,再指读已出示的“必须用”这段话,体会此时徐悲鸿内心世界。4、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讨论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文中冤句比较体会,体会原句的生动。指导朗读,强调“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几个词语。5、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解释。讨论:徐悲鸿花了多少工夫?默读5、6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抓住“每逢”“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词句,通过读、评、议悟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正含义。6、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讨论归纳出:a成绩优异,引起轰动。B外国学生

5、震惊,佩服。7、重点分析第8自然段。指读外国学生说的话,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说话的内容、神态、语气等分析,读中感悟引起变化的原因。徐悲鸿此时内心的想法呢?再次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中国人”这句话。8、总结全文板书设计:徐悲鸿外国学生-“有眼不识泰山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2【目标】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重点)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重点)3.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难点)【过程】一、内容要点: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在山

6、的那边,“山”与“海”的形象富有象征意义。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奔向理想。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一件小事,写怎样面对困难,是成功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要学会分解困难,从而战胜困难。短文两篇中的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先抑后扬,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它启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贝壳也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它启示我们,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仔细、精致,一丝不苟。紫藤萝瀑布触景生情

7、,富于哲理,写人在遇到不幸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极富于想像力,表现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综合性学习”中的活动,以介绍自我为中心,旨在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展现自我风采与个性二、基础知识:1.听写啜泣宽恕收敛伫立嶙峋痴想2.解释忍俊不禁一丝不苟小心翼翼3.积累吟咏花木的诗句:含“花”的诗句:雪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含“树”的诗句:树木

8、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花木象征义莲纯洁高尚牡丹富有高贵银杏古老文明松柏坚强伟大芝兰正气清远百合团结友好紫荆兄弟和睦竹子正直虚心杨柳枝依依不舍并蒂莲夫妻恩爱梅花坚贞不屈万年青友谊长存吉祥草鸿运祥瑞寿星草延年益寿桂花高尚不俗红豆相思橄榄枝和平黄月季胜利含羞草知耻夭桃淑女铁树庄严菊花高洁三、阅读训练:阅读下面走一步,再走一

9、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1.请概括选文叙述的事件。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2.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没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这一点。“似乎”,表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3.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10、”。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4.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例如: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5.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例如:字要一个一个地认,书要一段一段地背。只要克服一个一个小困难,学习任务总是会完成的。)阅读下面紫藤萝瀑布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联系后文,回答

11、:“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2.如何理解“香气似乎轻轻地笼罩着我”这一句话的含义及其作用?(这淡淡的浅紫色的芳香,带着点淡淡的哀愁,亦不乏宁静,作者由这梦幻的芳香引入回忆。)3.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写这紫藤萝也曾遭遇不幸,为后面点题作铺垫。)4.谈谈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的理解。(作者通过看花,感受到花多年后重新开放的生命的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加快脚步”表示抓紧时间,珍惜生命。)三.阅读下面童趣,回答文后的问题。余忆童稚时驱之别院。1.“拔山倒树而来”一句中的“山”指(土砾),“树”指(

12、丛草)。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为之怡然称快”和“兴正浓”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突出“物外之趣”)。3.从选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四、学生自主 复习1.读课文,摘抄精彩句子,以应对语感检测题。2.复习课后作业和同步训练。3.结合自己手中的辅导资料、课外书,自主复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3复习要求:1、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字、词以及课文内容。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内容复习: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八单元有哪些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

13、破陋习)2、我们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两件事?(1)每逢佳节倍思亲讲的是(王维在重阳节那天更加思念亲人,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谁能背诵一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后出示全诗。(3)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出示: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A王维的兄弟B王维C王维的一个好朋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A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B对亲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C对故乡的一种热爱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 )今天是中秋节,叔叔在北京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叔叔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 )”来形容。(师生逐一交流)(5)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你还能说出谁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吗?参考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王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宋之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久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师补充: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出示两首诗,齐读:静夜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