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815555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文章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要统观全文,把握中心后再分析。)1、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如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3、欲扬先抑: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4、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

2、练。作用:与直接描写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5、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比方说,要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 作用: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给人以更加生动可感的形象,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7、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作用:联

3、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综合运用: 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有更真切形象的感受。 8、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通过比较,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9、铺垫: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做的环境、情绪等的描写。 10、伏笔:前面对下面将要出现的人或事作暗示,在文章后面再回应。 11、 照应:语句、篇章间前后呼应。方式:结尾与开头;行文与题目;后文与前文等。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12、拟人 运用拟人的表现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便于作者托物抒发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增强语言的亲切感从而引起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