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比武县一等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13995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比武县一等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比武县一等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比武县一等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比武县一等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比武县一等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比武县一等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学比武县一等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这节课是我为参加我县学校管理人员课堂教学比武准备的,通过正式上课,效果较为明显,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肯定,评为了一等奖。在此,与各位分享,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共同探讨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构建的场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突出新课改理念,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使物理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方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体验实验,感受液体内部压强观察实验,初步了解液

2、体压强探究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特点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总结评价所学内容课后延伸,知识拓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2)通过初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体会液体压强的存在,并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观察橡皮膜形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液体压强以及比较压强大小的方法。(3)通过手套上塑料袋放入水中的体验,让学生发现新问题并进行合理推断,学会有方向的猜想,为进一步探究液体压强搭好支架。(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2”活动,让学生自我展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进行

3、物理研究,激发学生内在的研究热情,使之感受探索过程和获得成功的快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运用常见的生活用品作为实验器材,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随时可以研究物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探究物理的兴趣和愿望。(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3)通过实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四、教学用具实验器材:两端开口的饮料瓶、上口去掉的空饮料瓶、烧杯、锥子、没扎孔的饮料瓶、塑料袋、U形管压强计、盐水(染成红色

4、)、水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仓U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液体压强的存在请一名同学把饮料瓶提高(站在椅子上),观察下面塑料袋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认为塑料袋被撑破的原因是什么?想知道这个现象中的奥秘吗?想知道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规律吗?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一一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体验液体的压强1. 液体内部压强学生实验探究1:把食品保鲜袋套在手上扎紧后伸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塑料袋。你认为这些现象说明:液体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实验组织】全班同学一起体验。【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在黑板上张贴实验结论。2. 液体对容器

5、底部有压强,与深度有关。演示实验1:将上端开口的饮料瓶,底部用橡皮薄膜代替封住,并用绳子扎牢。按如图所示放置,并从上端向饮料瓶中注水,观察管中液面升高时下端橡皮膜形状的变化情况。在黑板的简图中将橡皮膜的形状用笔画出来(A图为空管):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新颖,有冲击力,强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采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验用具,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学生体验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通过,使用生活废旧物品进行演示实验,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能更清晰的展现实验现象。(1)比较A、B两图可初步得出:液体对容器有压强。(2)比较B、C两图可初步

6、得出:深度,压强。【实验组织】教师演示实验。【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在黑板上张贴实验结论。3.分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特点。学生实验探究2:将三个空饮料瓶的上口去掉,装满水后备用。第1步:第一瓶水,用锥子在瓶壁上扎一个孔,观察现象;第2步:第二瓶水,同一个方向不同高度处扎三个孔,观察现象;第3步:第三瓶水,同一高度不同方向处扎四个孔,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由第1步实验中的现象你可以初步总结出哪些规律?(1)液体对容器有压强,由第2步实验中的现象你可以初步总结出哪些规律?(2)增大,液体的压强。由第3步实验中的现象你可以初步总结出哪些规律?(3)在相同处,各方向压强。

7、【实验组织】同学们6人一组,共分为6组,完成实验探究2,合作探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小结实验结果。有困难的组可以向其他组请教,借鉴他组好的经验,实验后,组内讨论,并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分析】通过各组汇报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问题一:在实验中注意观察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二: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结论?【实验结论】在黑板上张贴实验结论。1.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2. 深度越大,液体压强增大。3. 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4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你的体会猜想一下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发言,教师一一写在黑板上,教师将猜想的因

8、素归纳基本有:液体深度、液体的密度)。教师演示实验: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实验准备:介绍U形管压强计实验过程:用U形管压强计,2瓶相同深度的盐水(染成红色)和水,将探头放在同一深度。实验现象:U形管压强计在红色盐水中的咼度差大一些。实验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根据实验结论,小结液体压强的特点。(三)液体压强特点的应用回顾课前实验:还记得上课时做的“塑料袋胀破的演示实验”的实验吗?谁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对这个实验解释?通过学生分组,既发挥了学生实验探索热情,又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了实验结论,提高了课堂实验能力。注意此时液体用“高度”表述,这是学习表达、

9、描述物理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不断的给与学生鼓励,并要严格要求,逐渐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实验解释”起到前呼后应的作用,使得本课的知识得到升华。三、巩固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题四、课堂小结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完成“学习评价表”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成长档案。(见附表学习评价表)学生小结采用“学习评价表”的形式,丰富了学生认知、能力、情感体系的总体评价。五、课后延伸资料收集:收集液体压强方面的资料。学习评价表班级姓名评价时间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请将你所选的选项前打“厂)知识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很棒油还不错再加了解同一深度液体压强的特点。

10、很棒油还不错再加技能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很棒油还不错再加能说出生活中几个体会液体压强存在的事例。很棒油还不错再加过程与能顺利完成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很棒还不错再加方法油能客观的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很棒油还不错再加我喜欢并能够很好地和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开展小很棒还不错再加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过程中,我能积极思考并提出探究意见。很棒油还不错再加能合作归纳和反思。很棒油还不错再加我遇到学习上的难题能主动请教他人,敢于提出不很棒还不错再加同的见解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油七、教学后记本人认为,这是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节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新颖的情境设计,驱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课堂开始,巧妙的应用一个实验,实验现象极富冲击力,强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本课学习做了一个较好的铺垫。(二)别具一格的自制教具,使实验更富活力。本课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塑料袋、废旧饮料瓶来进行实验,既揭示了物理知识的本质,又使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得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起来更有亲切感,揭示物理规律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提升了日常教育教学的内涵。(三)独到的课堂小结,让学生学有所获。本课课堂小结采用学习评价表的形式,改变传统模式,着重对学生的三维目标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学有收获,同时,记入学生日常学习档案,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更好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