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13461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重点复习资料(一)骆驼祥子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老舍是语言大师。2、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的故事。3、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第一次,积攒了3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车很快被大兵抢走。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没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他用和虎妞结婚的钱买的车。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4、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韧、如同骆驼一般。经过三起三落,祥子变成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5、骆驼祥子中既有人物肖像描写,又有人物心理描写。6、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叙述和比喻生动形象

2、,有力的烘托出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二)、童年1、童年的作者是前苏联的著名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它两部分别为在人间和我的大学。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个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到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3、童年中各个人物的形象和事例。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事例:、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剥削手下的工人。 、阿列克谢染坏一匹布,被外祖父打昏死过去。 、用树枝把幼小的阿廖沙抽得失去知觉。 、暗地里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去偷东西

3、舅舅:粗野、自私事例:、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 、疯狂虐待妻子。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事例:经常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次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阿廖沙难得的是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三)、名人传 1、贝多芬传-音乐家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 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

4、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3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德国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因为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个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5、。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实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 2、米开朗基罗传-雕塑家、绘画家、诗人兼建筑师: 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

6、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因为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因为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持续地得到了提升。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

7、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但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3、托尔斯泰传-小说家: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但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 望。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他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能够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

8、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

9、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逐步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体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

1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他创作出了童年(1855)、少年(1857)、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个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51年4月底随同服

11、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增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

12、6)之中能够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

13、他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所以,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三位名人中,列夫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的启示者和引路人。 思考和练习1、内容:名人传记叙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2、作者简介罗曼罗兰(20世纪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3、身份:贝多芬

14、德国音乐家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4、经历的磨难: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竟终生未婚,为享受到真正的爱情。托尔斯泰夫妻之间持续数十年不理解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他的音乐受到欢呼,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米开朗琪罗储备颇为教皇服务外,他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有一批卑鄙小人出于嫉妒和怨恨,对他实行恶毒的污蔑,攻击。托尔斯泰面对的则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5、对不幸和命运的抗争: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来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站着雕塑,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托脱贵族生活的决

15、心。6、精彩片段赏析:八下245247页7、探究思考:读了名人传你对生活中的磨难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谈体会。文中描写了名人们相貌丑陋,体弱多病,与家庭关系紧张,与同事不合等这是否会影响你对他们的崇拜和尊敬?8、传主性格(1).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 (2).米开朗琪罗的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 (3).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篇.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综合性学习(一)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在班级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人物,提升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兴趣,班级想开辟更多的活动途径来实行纪念。1、为了营造气氛,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_2、如果你是组织者,你会设计哪些活动形式?请你仿照下列形式再拟几个。活动形式一:举行课本剧表演 活动形式二:(观摩专题影视)活动形式三:(参观教育基地)3、如果在活动结束后,你感觉活动内容不够丰富,还有新想法,请提出来以备日后进一步完善(至少两条)。( 举行演讲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