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疗效对比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125057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论文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疗效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临床医学论文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疗效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临床医学论文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疗效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论文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疗效对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疗效对比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陆宏宾 陈萍 孙琳琳 卓德斌【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分析我科射频治疗的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的AFP定量、影像学改变及生存期、并发症。结果:经射频治疗,38例患者瘤体都有不同程度缩小、肿瘤血供不同程度减少;肿瘤3 cm组的全部病例都完全消融,1年生存率91.7 ,2年生存率83.5;5 cm组完全消融病例占76.1%,1年生存率85.7 ,2年生存率57.1;5 cm组全部病例均为部分消融,1年生存率20,无1病例存活2年。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

2、法,尤其对肿瘤3 cm的原发性肝癌更为有效。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肿瘤直径射频消融(RFA)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近年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已经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适应证广等优点。我们于2004年8月2007年8月射频治疗38例不同大小原发性肝癌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原发性肝癌患者38例中男30例,女8例,年龄2078岁,平均51.5岁;肿瘤1.210.5 cm,平均4.3 cm;病灶3 cm者12例,5 cm者21例,5 cm的5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大于400 gL者32例(84.2% );肝功能Child A级

3、23例,Child B级11例,Child C级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2001年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通过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 1。 1.2 治疗方法 采用美国隆达公司RF 2000TM型射频治疗仪和LeVeenTM3512和LeVeenTM3515射频针;术中定位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200型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进行穿刺。超声定位后,常规皮肤消毒,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超声引导下将电极针穿入肝肿瘤深面,并张开电极,开始消融。射频输出功率由2040 W开始,逐步加大至80100 W,计算机自行探测组织的阻抗值,达到最大后自动停止治疗;然后射频针收拢,原位旋转45重复治疗1次,再

4、次收拢射频针,退针1 cm并重复上述步骤。治疗前患者禁食4 h,术前选用鲁米那、安定等进行镇静镇痛处理,治疗过程中于静脉补液内加用止血药物,术后应用保肝药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 疗效评价 术后1周复查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瘤体大小及肿瘤血供,术后1月增强CT或MRI扫描观察肿瘤消融效果,观察治疗前及术后14周的AFP变化;观察治疗并发症,了解治疗的安全性。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术后彩色B超显示所有患者瘤体不同程度缩小、肿瘤血供不同程度减少,其中31例(81.6%)血供完全消失(见表1)。术后1月增强CT或MRI扫描观察肿瘤消融效果,增强CT或MRI在增强后,肿瘤及其周围无强化影像

5、,则认为肿瘤完全消融;若仍有强化则未完全消融;术后1月复查3 cm组的12例患者,病灶均完全消融(见表1)。术后复查AFP,26例AFP下降50%,其中21例降至正常(见表1)。 2.2 生存率 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1.3个月,局部复发12例(31.6),远处转移17例(44.7)。16例死亡,死亡原因包括:肝性脑病(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肝肾综合征(2例),无射频并发症相关死亡。全部病例1年生存率78.9,2年生存率57.8,见表2。 2.3 治疗的安全性 全部病例无1例手术死亡;术后发热16例(42%),体温一般在38 左右,1例高热持续2周;大部分

6、患者有不同程度肝区穿刺部位疼痛,一般较轻,12天内消失;12例(31.6%)转氨酶升高,1例皮肤灼伤,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后复原,全部患者未出现气胸、肝脏破裂出血、肝脓肿、肝动静脉瘘等并发症。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特别是在南通地区发病率较高,手术切除肿瘤被认为是可能取得治愈效果的手段,但由于肝癌多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上,肿瘤的多中心发生以及早期播散和转移,造成手术的切除率低和复发率高2。RF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局部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3。文献报道射频可使小肝癌完全灭活,远期疗效可与手术切除效果相当4,5。本研究发现小肝癌消融效果良好,

7、3.0 cm的完全消融率达100%,1年生存率达91.7 ,2年生存率达83.3,5 cm组完全消融率76.1%,1年生存率85.7 ,2年生存率57.1,显著高于5 cm组。大肝癌一直是射频治疗的难题,对于直径5 cm的肝癌,由于病灶较大时消融针叠加不充分或丰富的肿瘤血液供应将射频产生的一部分热量带走,降低了对局部肿瘤的杀灭作用,因而射频治疗容易出现三维空问漏空,导致病灶消融不彻底,局部复发,影响治疗效果6。本研究中5 cm组全部病例均采取多次穿刺叠加治疗,但5例患者射频消融后都仍有残留血供、部分强化,1年生存率仅20,无1病例存活2年,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大肝癌不应选择单纯射频治疗。 一般认为

8、,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有广泛的适应证,除弥漫型肝癌外,对于无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肝癌、复发性肝癌以及转移性肝癌均可采取射频消融治疗6。RFA最常见并发症为肝区疼痛、发热、肝功能损伤,少见并发症有腹腔出血、肝脓肿、肝动静脉瘘、血气胸等7。本组38例术后发热16例(42%),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肝区穿刺部位疼痛,部分患者转氨酶升高,一例皮肤灼伤,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后复原,全部患者未出现气胸、肝脏出血、肝脓肿、肝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因此,本研究认为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尤其对于小肝癌疗效更佳,而且其安全性高,严重并发症少见。【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

9、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1,9(6):3242 叶胜龙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3):165-1663 McGhana JP,Dodd GD 3rd.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the liver :current statusJ.AJR Am J Roentgenol,2001,176(1):3-16.4 黄健清,刘海鹰,胡伟民,等小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6):449-4515 何 云,廖新红,杨 红,等.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3):397-398.6 贾克东,杨建英,赖全图,等.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6):413-416.7 Ma K,Min C,Ian HX,et a1Prevention and cure of complications from multiple-electrode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f liver tumorsJDig Dis,2001,19(4):364-3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