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121890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心理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的改善,国家及企业对人的安全及健康空前重视。从国家到地方, 从地方到企业,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部门,各种安全立 法纷纷出台,安全手段及安全技术层出不穷,并且在不断完善中。可 以说,我们已进入一个法制化的新时代。尽管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特重大事故频频发生,大 型以下事故更是数不胜数。先让我们看一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公布的数字吧:2 0 0 2年发生各类事故1 0 7 3 4 3 4起,死亡1 3 9 3 9 3人,工矿企业死亡14924人;2 0 0 3年发生各类事 故9 6 3 9 7 6

2、起,死亡1 3 6 3 4 0人,工矿企业死亡1 7 3 5 1 人。2004年上半年,全国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部分行业和领域、 部分地区的事故总量、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1 6月在各类事故中 共死亡6 3 7 3 5人,工矿企业死亡7 18 9人。特别是“1 0.2 0”河南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4 8人,更是举国震惊。 由此看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的人数还是有可能跟前两年一样,突 破13万人。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7 0 8 0 %的事故都跟 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提高人的综 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提高

3、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 是“以人为本”。而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 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 机,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企及的。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 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安 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一般企业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多停留在安全规章制度、措施 办法的执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上级安全检查的过关上。虽然绝 大多数用工单位都进行了 “三级安全教育”,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 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特别是实行“项目施工法”、“分

4、包管 理法”的企业,具有“一次性”、“分散性”、“流动性”和“临时性” 等特点。有这种情况存在,就必然会有各种危险因素的产生及各种事 故发生的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所有参加工程建设、 产品生产的人员,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可能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 酿成事故,所以,研究安全心理学是该引起注意和重视了。那么,专门进行安全心、理问题研究的安全心理学是什么呢?研究 安全心理学对安全生产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对这些问题 作一探讨。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呢?它是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 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 安全科学技术的下属学科。安全心理学在学科

5、分类中,横跨两个学科, 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安全技术”(属于一级学科)这一学科中,是 和“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经济学”等呈并列关系的三 级学科。如果我们借用电脑的目录表示法,那就是:安全科学技术/ 安全学/安全心理学。我们研究安全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是:1. 意义: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研究分析广大生产人员 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 及动向,有利于制定出切合实际、保护广大员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 度。2. 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可以为工程技术设计、制造部门提供设计、制造施工机械、 施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依据;为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指导;能够为安

6、全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法规、条例、制度、 办法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以为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 来进行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可以在分析事故时提供深层次的解释,进而找到预防事故 的措施和方法。人在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 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 定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 一个稳定的心、态,那么,我们的安全就会在很长一段内呈现稳定的势 头。我们研究心理学,有必要研究群体心理活动。群体心理具体说, 就是“这些人”与“那些人”的心理。折射从事生产活动的各成员间 不

7、断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结果。在安全管理中,通过研究这种心理 活动,可以更好地加强班组、车间生产人员的安全预测、控制和管理 效果。由于国内的工程建设行业很多实行的是项目施工法、分包式。这 种施工模式具有一次性、分散性、临时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虽然从行 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条前景光明的路。但也给安全管理带来很 大困难,对其稍加分析便知。我国的施工建设企业通过招标等方式取 得建设项目,召至麾下的分包外协施工队伍,其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 高低不一,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施工队伍,从经理、厂队长到班 组长,走马灯似地换人。这使本来就不好管的安全工作更加复杂化, 要掌握施工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就更加困难了。

8、由于我国还没有像美 国那样的行业工会,不可能像人家那样招到无论心、理素质还是生产技 能都很好的大量工人,所以“三工”(外协工、临时工、民工)现象 普遍存在,而这些人又是事故发生时的主要受害者,所以研究分析三 工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安全心理学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的主要研究内容 之一。笔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担任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深切感受到: 光靠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措施条例是搞不好安全工作的。人的心 中没有安全常识、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具备事故苗头,又不采取任何 措施,就很容易造成严重事故。只要是有游击队似的“三工”存在, 那就是安全工作的“薄弱地带”,更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研 究其心理特点,注

9、意工作方式方法,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人的心、理活动对其在生产工作中的影响是极大的,从心理学的范 畴来说,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情绪、情感、意志、注意力、需 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这些属于人的心理活动,都是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看出,这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情绪活动及思 维活动。人的行为过失、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都可直接导致事故的 发生。而这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人的思想、行为相对于安全规 程及安全状态发生了偏差而造成的,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就是人的 心理活动的结果。人是机械设备的操作者。人在生产活动中是最最重要的主宰,人 的一切语言、行动都要受心理活动的支配。所以,对施工车辆

10、、机械、 设备的操作者来说,他的喜怒哀乐都直接影响到操作者本身的安全, 甚至还关系到他人及设备的安全。特别是作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 有一种稳定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自身、他人及设备的安全。我们在事故分析中,总结出了容易发生事故的11种心理状态:1、疲劳:体力疲劳、心理疲劳、病态疲劳;2、情绪失控:喜、怒、哀、乐;3、下意识动作:由于长期的工作行为、工作动作习惯,导致在 特殊情况下发生危险动作;4、侥幸心、理;5、自信心理;6、省能心、理:花最少的力气、时间,做最多的事,获取最大的回报;7、逆反心理:由于批评、教育、处罚方式不当、粗暴,产生对 抗心理,正好是一种与正常行为相反的叛逆心、理;

11、8、配合不好:有心理原因的,也有管理、技术方面原因的;9、判断失误:导致小事变大事;10、心理素质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11、注意力问题:不集中或过分集中都不好。如果在生产活动中,出现了上述一种或数种心态,那就很危险, 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安全事故就有可能 发生了。那么,针对这种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心态,有什么应对措施 呢?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来杜绝或减少不利于安全的心、理状 态的产生:1、宣传、教育、基本培训;2、岗前培训:在上岗前针对工作实际情况再培训,并在实际生 产过程中实行传、帮、带;3、优化工作环境;4、警示牌、宣传牌、危险预知牌;5、落实8个字:人人、事

12、事、时时、处处,都要讲安全,处于 安全状态中;6、强化规章制度的约束力;7、注意劳逸结合;8、管理者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人的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 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为提高安全效 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我们的安全生产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趋于稳 定。我们在进行各级安全教育时,要教育工人养成良好的安全工作习 惯。进入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工地工作时,一定有具备安全意识,明白 佩带安全防护用具、走安全通道、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要使所有员工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应该这样”,“不这样 不行”。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者,也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心理学知识,努力 提高安全管理的技巧和水平。随时掌握生产员工的愿望和动机,把安 全管理由被动地事中、事后控制变为主动地事前分析、预测、控制, 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总之,在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把人的工作做好了, 才能从根本上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我们要从决策、管理、实施 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加大对生产人员心理问题的重视及研究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措施方法行之有效,持续长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