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11832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教学目的1、学习多角度介绍景物的方法2、培养欣赏大自然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作者把赞颂大自然的创造力与人类的审美能力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2、难点:了解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柯蓝先生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海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他的名字与事迹被收入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文学馆也为他及夫人文秋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永久保存其著作及原稿。他撰写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章回体描述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推荐。我国文坛泰斗茅盾先生亲自在香港著文推荐他所写的惟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

2、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根据他写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而成的电影黄土地荣获28项国际大奖。他的早霞短笛散文诗专集,为五十年代的青年争相传抄,影响了那一代人的人生价值取向。 二、认真读课文,理解结构层次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及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第二部分(3自然段):写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第三部分(418自然段):写黄山诸景。第一层(414自然段):写黄山峰、石、松。第二层(15自然段):写黄山的烟云。第三层(1617自然段):写黄山日出。第四层(18自然段):写黄

3、山的温泉。 三、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请你说说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讨论并归纳:第3自然段说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这句应该是下面写景的总起句,这句角度是从高空俯视。通过“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过渡到第4自然段“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使游人望而生畏。”第5自然段过渡到让你身临山中从下而上攀,第6段写“登上”天都峰绝顶,第7段“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文殊洞顶上看到“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第8段自然而然对黄山松进行了

4、一番介绍。第9段继续登上最高峰,再沿“百步云梯”而下,第9、10、11、12自然段写了黄山3个巧石。“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第13段对黄山石进行归类。第14自然段是写黄山的峰石的美是经过人类智慧的点化。第15段由前面写黄山的静态美过渡到黄山动态美“黄山烟云”的描写。转换的句子是“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第16、17段用“然而”转折过渡到对黄山日出的描写。第18自然段用“游艺机人下山后”转换到对黄山温泉的介绍。总之全文角度变化多端,但转换过渡自然,使全文浑然一体。 四、朗读,请同学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断。 五、小结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自然风光,赞颂了祖国山川的神

5、奇、美丽。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导入 二、品味赏析A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1、“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萃”。总写黄山的美景,四字词排列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简洁而景象万千。2、“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丝中。”“斧劈刀削”形象地表现了石阶的陡,几乎是垂直的了,“如同飘动的彩带”虽然给人美感,但也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这两句很准确地表达出黄山石阶又陡又险的特点,看后有使人身临其境的感觉。3、“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

6、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作者把静态的山峰写动起来了。起伏的群峰,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4、“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5、“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显示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

7、山松!6、“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真难为它”“一动不动”写出了作者的怜爱之心,写出了石的巧、趣。7、第15自然段写了黄山烟云的柔美:“轻盈”、“皎洁”、“飘舞”写出了烟云与山峰的关系,“恋人”“难舍难分”,写出了烟云使黄山成了梦幼的艺术之宫,成了人间仙境。8、“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情感,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这段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高潮,高声赞美这“给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太阳”,即使是落日也“给人们留下新的启示”。黄山观日给出了作者无穷无尽的遐想。如果把整篇课文比作一首乐曲的话,黄山日出应该是最高亢、

8、最辉煌的乐章。 三、放声朗读课文,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黄山仙境之中。 四、思索:本文着力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请说说作者是怎样奖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 讨论并归纳:文中写黄山巧石的部分:“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等景物的描写,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更伟大的是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先听巧石的名字就给我以丰富的想像力,有拟人的,有喻物的,所以在黄山你可以结识许多“天国仙友”,又可参加一个奇特的“动物世界”。总之黄山的自然景物在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后达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结合。其实作者把自然美的黄山通过文字描写出来的时候,从中已经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情

9、趣了。 五、小结本课我们欣赏了黄山的美,品味了文章语言的美,并探讨了黄山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授后小记:1、黄山的图文资料比较多,可以巧妙利用一些给同学们介绍,以获得最佳的效果。2、多角度写景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应让学生充分讨论,理清大致有多少不同的角度,各角度又着重状写了黄山诸景。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 特的美。 教学目标 晦知识与能力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2

10、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3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突破 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学生准备1预习

11、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 1积极配合教师进入新课学习。 2设置问题,分组研读。 2讨论交流,探究问题。 3小结全文。 3自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一、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 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 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 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 1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新课的学习。 同学们纷纷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一 生讲黄帝游黟山改名为黄山的故 事;一生讲李白以赠黄山胡公求白 鹇一诗换取胡晖驯养的白鹇

12、的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 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请 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 传说在班上交流。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板书:地 壳、鳌鱼、娇娆、殷勤、阴晦、仙山琼 阁。以上词语注音或解释。点名让 一位学生回答。 3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 况。教师补充:本文是一篇解说词, 是为多部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 黄山部分而写的。 事。其他同学纷纷发言。 2一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更正。明 确:鳌鱼: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娇娆:娇艳妖娆;殷勤:热情而周到; 阴晦:昏暗;仙山琼阁:比喻奇异美好 的境界。 3一生回答:柯蓝,原名唐一正。湖南 长沙人,散文家、小说家。著作有早 霞断

13、笛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等 散文诗集。 二、设置问题,讨论探究(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边读边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层 次。教师提示:课文设置了三条线 索一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和逻辑线 索。等学生思考后,点名让一两位 学生回答。 2补充:逻辑线索如体现黄山特点的 景物:奇峰、古松、怪石等是逐一带 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课文第二 部分还可以分为五层,分别写黄山 奇峰、黄山松、莲花峰、黄山烟云、黄 山日出,请找出它们的起始段落。 3讲解: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 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 1朗读课文,在朗读基础上,理清课文 线索和结构层次。回答后明确:时

14、 间线索是从古到今;空间线索是从 上山到出山。课文分三个部分,第 一部分(第13段),总写黄山;第 二部分(第47段),分别介绍黄山 的各种景观;第三部分(第18段), 介绍黄山温泉。 2明确:第一层第46段,第二层第7 8段,第三层第914段,第四层 第15段,第五层第16一17段。 3明确:“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 了。”是俯视;“巍峨黄山取名天 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 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它 们是怎样转换的。指导学生分组讨 论交流。 4对学生回答给予鼓励,并适当补充: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 龟。”是仰视;“清晨神奇的仙山 琼阁。”是远视。 5讲解: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深奥,需 要同学们仔细体会,比如“黄山的峰 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 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 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 高度结合。”这一句中的“人们智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