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科主题研究报告030603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11563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科主题研究报告03060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跨科主题研究报告03060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跨科主题研究报告03060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跨科主题研究报告03060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跨科主题研究报告03060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科主题研究报告0306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科主题研究报告03060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生成、设计与评价的校本研究金山区石化第一小学 濮玉芹第一部分 问题提出传统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其特点是:教师为完成认识性任务,并把此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也是以此为中心,教师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长期以来,我们也习惯于在一个一个的科目中学习系统的知识.每个科目就是一个知识系统,并且不同科目的知识系统之间较少关联.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对于高效率地获取学科知识具有优势.这种把丰富复杂、变动不拘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一方面在遇到

2、实际问题时,这些互相分离的知识很难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学科的发展来看,由于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呈两种趋势和特点.一方面学科越分越细、越来越专;另一方面,学科间联系又日益密切,综合化、整体化日渐突出.这使得我国课程设置和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与学科发展趋势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要求课程结构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合理设置,体现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为本课题的实施创设了有利的研究环境.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市二期课改的重要内容,它是对传统课程和课堂教学的一项突破性的改革.在中小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力地

3、推动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教育界以与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探究性学习因其开放性、本体性、建构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能提供师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平台.一、基于学校的现状在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改革只有落实到学校的本体发展才是有效的.我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借学校整体搬迁,学校想把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我们认为,文化的力量是推动学校教育进步的巨大动力.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学生的发展开辟本课题为2009年#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为C0953.课题负责人与研究报告撰写者:濮玉芹.参与研究:王慧

4、芬、姚群、徐江、吴慧菁、杨旭燕等.在活动与撰写过程中#市教委教研室、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领导与专家给予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校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将成为重建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过程.二、基于学生的发展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的发展指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每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涉与知识、技能、智力、能力、情感、道德、审美、个性特长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良好发展是培养目标顺利达成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满足学生

5、的兴趣、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三、基于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养成良好而稳定的职业态度,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形成高超的教学能力等,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以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过去的问题,教师的发展主要涉与观念的更新,如教育质量观、课程观、学生观的转变;教育实践能力的更新,如课程开发能力、教育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等.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智慧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握好预定与生成的平衡,而且要能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灵

6、活地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发出切合学校与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生成、设计与评价的校本研究应运而生,于2009被#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为#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为C0953.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生成的策略和学习评价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提炼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环节,增强教师为大量不同个性学生服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使师生在不同环境中较好地满足教与学的各种需要.第二部分 研究概况一、研究目标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从学生的兴趣中发现好问题,把好问题转化为探究主题.通过师生

7、共同面对,共同探索,从而共同构建校本课程.使师生在完整地经历一个认识事物与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自主创新,实现自我的完善和超越,实现学校与教师同步发展,教师与学生双向成才.1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生成的策略2跨学科主题学习基本流程的研究3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的研究4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原则5、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的方式二、概念界定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所谓主题,就是研究的主题,是学生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谓生成,是学习主

8、题的产生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是老师、学生、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思维与习惯等建构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所谓设计,是在主题生成之后,研究性学习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案.所谓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评价是为了推进师生的发展,而不是主要为了鉴定、考核,更不是为了选拔、淘汰.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仅是关于教师教的行为的研究,也不是学生一方面的自主活动经历的探索.而是着眼于师生如何共同去面对,如何共同去探索,从而共同来构建我们自己的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三、研究时间2009年2月2012年12月四、研究方法1. 行动研究法通过课例、教学

9、研讨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求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组织形式、过程、步骤、评价方法等,与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包含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2文献研究法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制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框架.3经验总结法定期举行展示课、观摩课、研讨课,撰写课例、案例,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做到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不断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化,最终能形成一系列典型的案例.五、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9月学校成立了以濮玉芹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

10、领导小组,组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学科组长以与校学科带头人.我们随即对各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下设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生成的策略研究、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设计的行动研究以与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三个子课题,明确各自的要求和职责,按时按质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强调小组成员分工不分家,团结合作,共同攻克难题,定时召开组员会议,研究讨论有关问题.使课题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支持又独立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克服研究的主观性和任意性提供了保证.主要工作要点:1. 文献研究;2. 撰写方案;3. 成立课题组,论证方案,搜集资料;4. 讨论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二研究阶段2009年9月至2012年

11、6月围绕课题,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课题研究方案的培训和学习,统一了研究小组对课题中的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先后召开了六次集体专题研讨会.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系列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分年段分主题研讨三十三次,共同商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具体研讨探究目标的设定、探究过程中教师指导点拨的技巧等.教师们在多次研讨、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明确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生成相融合,确定探究目标和内容的催化剂.主要工作要点:1. 定期学习有关理论,以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每月一次学习交流以达到师资培训的目的.2. 聘请专家对课题的指导,开展理论业务

12、讲座,做好实践、深入、提高工作.3. 大力开展实践研究,通过公开课、研究课,进行研讨、相互交流,探求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组织形式、过程、步骤、评价方法等. 3. 两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与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三总结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主要工作要点:1资料整理归类,建立课题研究档案.2撰写研究报告,整理汇编研究成果.第三部分 研究成果一、 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路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探究性学习,它不同于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为确保本课题的有效实施,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实施路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践活动为互补,使师

13、生在完整地经历一个认识事物与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自主创新,实现自我的完善和超越,实现学校与教师同步发展,教师与学生双向成才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探究型课程实施学科教学联结、嵌入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实施路径二、 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生成的策略主题的生成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最重要和关键的第一步,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其生成策略大致有:(一) 学生自发生成每个学生的背景不同,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其学习基础有所差异.因此,往往在学生间与环境的互动中,自发生成出许多不同的主题,而这些主题最能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需要.案例1六一红领巾义卖活动前夕,各班都在讨论前期准备工

14、作.有同学问:我们要准备些说明东西呢?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我带些书籍.我觉得可以准备些饮料.玩具、学习用品.还要准备些零钱.准备多少零钱合适呢?听了大家的议论,四2班的同学围绕人民币这一主题分组开展了相关研究.人民币人民币的面值为什么只有1、2、5?人民币的历史人民币的发行程序(二) 教师适度预设生成性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要特征,但教师的适度预设同样不可或缺.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的预设与引导尤为重要.成功的预设与引导,可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探索的主角,同时奠定探究的基调,防止学生探究的浅尝辄止,确保学生的生活经验随着探究而升华.案例2最近,校园伤害事故频发,学校要求各班加强安全教育

15、.李教师对同学进行安全教育:为了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大家课间活动时要文明活动,注意安全,不许你追我赶,不许跳楼梯,大家对课间活动有何想法?话音刚落,有位同学冒出一句:这不行,那不许,课间究竟该怎样活动?是呀.不少同学附和着.被同学们这样一激,李老师不紧不慢地说:这不是正是发挥你们聪明才智的时候了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既能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又能确保课间活动有意义?李老师的提议得到同学们的相应,围绕课间活动这一主题生成出多个子主题.课间活动调查课间活动的内容探索课间活动的开展课间活动的安全防护三、 归纳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原则1. 主体性原则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即在活动中要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做、观察、实验、设计、调整策略、反思、创造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亲身的体验中增强学习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综合性学力.2. 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实践性原则即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