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10728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从事专业书籍装帧设计的团体及个人的不断涌现, 书籍装帧设计已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对出版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 的艺术学科来学习和研究,也于今天提了出来,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不少高校已经开设了书籍装帧 设计这一课程。这一举措的实施,的确为社会文明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书籍装帧设计 的发展观来讲,若想系统地了解书籍装帧设计,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说到书籍就得说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书籍是文字的载体,有了文字才会有书籍,才会 有书籍装帧。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是通过“结绳记事”的方式

2、来记载历史的,即在一条绳子上打节,用来记事。 结绳的方法,事大,就打大节,事小,就打小节,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系出不同的 绳结。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结绳记事”只能说是 一种记事方式,不能说是一种书籍,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出现于什么时代呢?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一一甲骨文。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 萌芽。一、书籍装帧的萌芽(一)、甲骨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 体的材质。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

3、的 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甲骨文虽然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确实书籍出 现的萌芽,所以可以算作中国书籍装帧的第一种形式。(二)、玉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 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甲骨和玉版都不能算是正规的书籍,当时没能找到更好的书籍材质和形式,受当时文字的影响,更 重要的是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二、正规书籍的出现(一)、竹简木牍中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竹简、木牍,产生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广泛使用。把竹 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置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

4、 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 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简。牍,则是用于书写 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就像我们今日所使用的材 料纸。从其所用材质和使用形式上看,在纸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它们是主要的书写工具。书的称谓大 概就是从西周的简牍开始的,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也都是承袭简牍时 期形成的传统,比方说,“一册书”这一词现在还在使用。竹简木牍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其一是竹木材 质难以长期保存,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古

5、籍,就是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完整的简策;其二是 重量和体积大,史书记载,有大臣向秦始皇上表,也就是5000字左右的文章,结果用去竹简500多斤, 几名壮汉吃力的抬到殿上,如果是现在,5000字也就是几张纸而已。古人也为此苦恼,所以一直在寻找 更好的书籍装帧材料。(二)、帛书即采用丝织品为材质的书籍,帛书产生并流行于西汉。帛书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 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帛书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帛 贵,而且使用便利,多是上层社会用品,简牍笨重但是便宜,所以多为中下层百姓使用。三、造纸术和印刷术出现后的书籍装帧形式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

6、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纸 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普遍认为造纸术为东汉蔡伦发明,其实在之前的西汉时期就发明了造纸术, 他只是改进并提高了造纸工艺。到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工艺等进一步发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 机制纸了。到东晋末年,已经正式规定以纸取代简帛作为书写用品。为何纸的出现便迅速的替代了其它 材质呢?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隋唐雕版印刷术的 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 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几经演进,先

7、后出现 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一)、卷轴装在唐代以前,纸本书的最初形式仍是沿袭帛书的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采 用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紫檀、玉、珊瑚等。卷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在卷外,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 绸,叫做镖。镖头再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卷轴装的纸本书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卷轴装书籍形式的 应用,使文字与版式更加规范化,行列有序。与简策相比,卷轴装舒展自如,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随时 裁取,更加方便,一纸写完可以加纸续写,也可把几张纸粘在一起,称为一卷。后来人们把一篇完整的 文稿就称作一卷。卷轴装书籍形式今天已不被采用,但在书画装裱

8、中仍还在应用。(二)、经折装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 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 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 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 板。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 一直沿用到今天。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三)、旋风装旋风装也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虽然经折装的出现改

9、善了卷轴装的不利因素,但是由于 长期翻阅会把折口断开,使书籍难以长久保存和使用。所以人们想出把写好的纸页,按照先后顺序,依 次相错地粘贴在整张纸上,类似房顶贴瓦片的样子。这样翻阅每一页都很方便。但是它的外部形式跟卷 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四)、蝴蝶装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 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蝴蝶装只用糨 糊粘贴,不用线,却很牢固。可见古人对书籍装订的选材和方法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积极探索改进,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五)、包被装虽然蝴蝶装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也很

10、不完善。因为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的同时必须翻动两页 空白页,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 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 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 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 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六)、线装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 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

11、上,书脊、锁线外露。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有的珍善本需 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形式,也是古 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 善本颇多。四、近现代书籍装帧形式(一)、简装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现代书籍普遍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式。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 印,大纸折页后把每个印张于书脊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籍以外三边裁齐便可成书。这 种方法称为“锁线钉”。由于锁线比较烦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词典。现 在大多采用先裁齐书脊然后上胶,不锁线的方

12、法,这种方法叫“无线胶钉”。它经济快捷,却不很牢固, 适合较薄或普通书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前后,很多书籍都是用铁丝双钉的形式。另 外,一些更薄的册子,内页和封面折在一起直接在书脊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但是,铁丝容易 生锈,故不宜长久保存。(二)、精装精装书籍在清代已经出现,是西方的舶来方法。清光绪二十年美华书局出版的新约全书就是 精装书,封面镶金字,非常华丽。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使书经久耐用。 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接和保护。护封用 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

13、脊多不相粘,以便翻阅时不致总 是牵动内页,比较灵活。书脊有平脊和圆脊之分,平脊多采用硬纸版做护封的里衬,形状平整。圆脊多 用牛皮纸、革等较韧性的材质做书脊的里衬,以便起弧。封面与书脊间还要压槽、起脊,以便打开封面。 精装书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杂,因此有 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五、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简装和精装这两种书籍装帧形式一直沿用至今,使用了 100多年了仍是当代最主要的书籍装帧形式, 书籍装帧的发展好象停滞不前了,那么今后是否会有新的书籍装帧形式取代简装和精装呢?答案是肯定 的。我们通过对书籍装帧历史的研究就会发现,书籍装帧的演变无非

14、是书籍材质和形式的改变,而且能 代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纸作为书籍的材料我们已使用了 1000多年了,书籍的形式在几百年里也没 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将是材料和形式的变化。纸是非常好的书籍装帧材料, 但是造纸的材料却是树,现在,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非常之多,会消耗很多的纸,大片的森林会遭到 砍伐。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寻找一种能替代纸的全新材料就显得很重要了。“电子纸”就是一 种新型材料,它的工作原理是电子油墨与一个超薄可以卷起的电子显示设备结合在一起使用,存储量大, 耗能低,使用方便,但是价格昂贵。现在还出现了用金属和塑料作为材料的书籍,发行量很少。这些新 材料在以后

15、可能会取代普通纸而成为书籍装帧的主要材料。从书籍装帧形式的发展来看,立体书、电子 书将是发展方向。立体书和普通书最大不同在于里面的画面是立体而不是平面,而且会动,会发出声音, 不过现在立体书好象被定义为了儿童玩具,多为儿童读物采用。电子书则是将图书制成电子版本后在网 上出售,读者可以通过掌上阅读器或者计算机下载或是在线阅读。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将是环保、 无纸、电子化,并且更方便阅读,将颠覆人们书籍的传统认识。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和演进过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古朴、 简洁、典雅、实用的东方特有的形式,在世界书籍装帧设计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今这个现代化 潮流涌动的时代,每个出版人及书籍装帧设计师都面临着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及冲突的问题,固步自封绝 不可取,但丢弃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亦不可取。所以,研究书籍装帧设计历史的演变,总结前人经验, 在此基础上摄入现代气息,是时不我待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