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810091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DBJ0 1 -96-2004 )里关于小导管施工的规定:超前小导管注浆的作用:1.改良工作面前方的地层,在开挖工作面以外形成厚度为0.51.0m的加固圈。2.?超前小导管注浆与地层共同作用形成超前支护结构,从而保证开挖工作面的稳定,防止工作面坍台塌,控制地表沉降。超前小导管注浆适用于隧道拱部处于无粘结、自稳能力差的砂层及砂砾(卵)石层。对降水后自稳能力较强的亚粘土地层可不进行小导管注浆。小导管制作与安设:小导管制作:先把钢管截成需要的长度,在钢管的一端作成300mm长的圆锥状,在距另一端100mm处焊接46钢筋箍。距钢筋一端1000mm不开孔,剩余部分每隔200

2、mm梅花型布置464泊勺溢浆孔。小导管安设:小导管的安设应用引孔顶入法。其安设步骤为:1 .用YT-28风钻或煤电钻引孔,或用吹管将砂石吹出成孔,孔径50mm,孔深视导管长度而定。2 .插入导管,如插管困难,可用带冲击锤的风钻顶入。3 .用吹风管将管内砂石吹出或用掏勾将砂石掏出。4 .导管周围缝隙用塑胶泥封堵,并用棉纱将孔口堵塞。为防止注浆过程中工作面漏浆,小导管安设后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喷射厚度视地质情况以50-80mm为宜。小导管注浆浆液应采用设计要求的浆液,图纸设计为水泥-水玻璃。配置按规范要求配置。注浆施工,注浆开始前,应根据注浆方式(单、双液)正确连接管路。注浆开始前,应

3、进行压水或压5mi稀浆试验,检验管路的密封性和地层的吸浆情况,压水试验的压力不小于设计终压,时间不小于no注浆时,要经常观测注浆压力和流量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注浆过程中,要经常观察工作面及管口情况,发现漏浆和窜浆,要及时进行封堵。双液注浆时每隔min或变更浆液配比时,要在孔口测量浆液凝胶时间,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注浆过程中要做好注浆记录,每隔5min详细记录压力、流量、凝胶时间等,并记录注浆过程中的情况。为防止串浆情况的发生,注浆时应采取隔孔注浆的顺序进行。注浆效果的检查:注浆结束前,必须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确认已达到注浆结束标准,方可结束注浆。否则必须进行补孔注浆。检查效果的主要方

4、法为分析法和直观检查法。分析法:对注浆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检查每孔压力流量是否达到注浆结束标准,有无漏浆,串浆情况,从而发算浆液扩散范围;检查本循环所有注浆孔是否都按规定进行了注浆,有无漏注或无法注浆的情况,判断注浆效果。直观检查法:在开挖过程中观察浆液扩散情况,地层是否到达了有效的固结,有无漏水和流砂现象,完善和修改下次循环注浆参数。小导管注浆结束标准为:1.单根注浆结束标准:注浆过程中,压力逐渐上升,流量逐渐减少,当压力达到注浆压力,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以上,可结束该孔注浆;注浆压力未达到设计终压,注浆量已达到设计注浆量,并无漏浆现象,亦可结束该孔注浆。2.本循环注浆结束标准:所有注

5、浆孔均达到注浆结束标准,无漏注现象,即可结束本循环注浆。超前小导管的注浆参数:1.注浆终压:0.5Mpa?2.注浆扩散半径:0.25m?3.注浆速度(30L/min?5 .浆液注入量:按公式Q=tiR2Lna计算。?R:浆液扩散半径(m?)L;导管长度n:地层孔隙率?a:地层填充系数?3浆液消耗系数,一般取1.11.2本贴得筑龙币:1评定得币:1版主奖励:0贴主答谢:0献花赠币:0得信誉分:0本贴评定等级:3执行评定版主:MFB广告.定制FIDIC合同专题讲座,国内名家全面讲解引用回复搜索献花第7楼2006-11-221san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喷射混凝土结构

6、试件制作及工程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试件制作组数:同一配合比,区间或小于其断面的结构,每20m拱彳一组.抗压强度试件,车站各取2组;抗渗压力试件区间结构每40m取一组,车站每20m取2 .喷层与围岩以及喷层之间粘结应用锤击法检查。对喷层厚度,区间或小于区间断面的结构检查一个断面,车站每1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从拱顶中线起,每2m凿孔检查一个点查点60%以上喷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小于设计厚度1/3,厚度总平均值不小于设信誉:24时,方为合格。3 .喷层混凝土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渗漏水的等现象。平整度差为30mm,且矢玄比不应大于1/6

7、。发贴:157此页BLOG本贴得筑龙币:1评定得币:1版主奖励:0贴主答谢:0献花赠币:0得信誉分:0本贴评定等级:3执行评定版主:MFB广告.定制筑龙07年推出注册安全工程师权威培训!引用回复搜索献花第8楼2006-11-231san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DBJ01-96-2004 )里关于一次支护背后注浆的的规定:一次支护背后充填注浆一般规定:1.一次支护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充填注浆。2.?一次支护背后充填注浆应跟随开挖工距开挖工作面5m的地方进行。设计:1.一次支护背后充填注浆孔的布置应沿隧道拱部及边墙布设。环向间距:起拱线以上为边墙为3.0m,纵向间距为3.0m,呈梅花型布置;注浆

8、深度为一次支护背后0.5m。2.?一次支填注浆终压为0.5Mpa,浆液扩散半径为1.41.8m,注浆速度不大于50L/min。3.一次支护背浆结束的标准为:单孔标准:注浆压力逐渐上升,流量逐渐减少,当注浆压力达到0.5Mpa,信誉:24n即可结束注浆。全段结束标准:一次支护背后无明显漏水点,隧道允许漏水量为0.12L/m.h注浆施工:1.支护施作时,应按设计要求预埋注浆管,注浆管外露100mm,以便接管注浆,宕吐在7塞紧孔口,然后再喷射混凝土。2.注浆管采用432.5焊接钢管制成,长800mm,前端做成圆友m:157部焊接46钢筋箍,在距后部400mm处对开溢浆孔。3.浆液培配制见2.4节。4

9、.按单液注浆方小田h浆管路,并进行压水(或稀释)试验,测试吸水率。5.注浆时从两边墙底部向拱顶交叉进行。此页BLOG(或无水)孔向有水孔(大水孔)进行。6.注浆时,要时刻观察压力和流量变化,压力逐渐上量逐渐减少,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再稳定3min即可结束本孔注浆。7.注浆时要做好注录,每隔5min记录一次压力、流量值及串漏浆情况,以便分析注浆效果。8.单孔注浆结束后闭孔口阀门或用棉纱塞紧孔口,以防浆液外溢。注浆设备:一次支护背后注浆应按工艺要求配备可连续生产的单液注浆泵、砂浆泵,搅拌机助设备。砂浆泵应能满足注入3mm以下、水灰比0.5以上、注浆压力2?Mpa以上、注浆量的要求。推荐采用TS

10、B型机械调量砂浆泵。注浆效果检查:1.?充填注浆完成后,必须进行注浆效果检查,对不符合结束标准的,必须进注浆。2.注浆效果检查的方法主要有分析法和直观检查法。分析法:对注浆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孔注浆压力否达到注浆终压,注浆过程是否发生漏浆、串浆等现象,判定注浆效果。直观检查一次支护表面渗漏水情况,有无集中出水点和大面积出水点,渗漏水量是否满足要求,地否得到有效的控制。本贴得筑龙币:1评定得币:1版主奖励:0贴主答谢:0献花赠币:0得信誉分:0本贴评定等级:3执行评定版主:MFB广告.定制钢结构设计讲座,业内大师邱鹤年详细讲授引用回复搜索献花第9楼2006-11-231san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

11、规程(DBJ01-96-2004)里关于二次回填注浆的的规定:一般规定:回填注浆应在沉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后(约养护14d)进行。当为混凝土结构时,应在拱部预留注浆孔。设计:回填注浆孔应在隧道拱部布设,环向间距为3m(起拱线以上布35个孔),纵向间距梅花型布设。回填注浆压力不宜太高,一般不大于0.2?Mpa,浆液扩散距离为23m。回填注达到0.2?Mpa,可结束本次注浆。注浆施工:1.?回填注浆的主要工序包括注浆管埋设,连接注浆管路,注浆等。2.注浆管应在时预埋或采用钻孔埋设法。钻孔过程中钻杆应有限深装置,防止钻破防水层。3.注浆管用4钢管制成,长度等于衬砌厚度加200mm(外露

12、),一端应有连接管路装置。4.浆液配置见2信誉:24按单液注浆方式连接注浆管路,并对管路试压。6.待孔口封堵材料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注浆浆顺序是从两端拱脚开始向拱顶压注,注浆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注浆压力和流量的变化,并每记录一次。8.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或相邻孔出现串孔,即可结束本孔注浆。发贴:157注浆效果的检查:1.回填注浆完成后,必须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有分析法、查法和无损检测法。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段,必须进行补孔注浆。2.分析法主要是对钻孔记录进此页BLOG计分析,检查每孔是否达到注浆结束标准,所有注浆孔是否均已进行了回填了注浆,有无漏2.钻孔检查法:对注浆地段浆液充填情况进行钻孔检查,钻孔采用混凝土取芯钻机,每10m在拱脚及拱顶钻设三个检查孔。3.无损检查法:用地震波仪、声波仪等分别在拱顶和拱腰测三检查二衬背后有无空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