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技术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09756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林复合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农林复合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农林复合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农林复合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农林复合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林复合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林复合技术(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卷一一、名词解释1. 生态农业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的农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而 建立具有结构合理、功能持续、经济可行的农业体系。2. 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从属生态过程的多度和频度。3. 庭院复合经营在农村农民的住宅及院落的周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劳动、技术、资金和劳动时间,从事 农林牧副渔和加工业的复合经营活动,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和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4. 物种竞争 指两个物种在所需要的环境资源及能量不足时,或因某物种必需的环境条件受到限制或空间 不足而发生的相互关系。5. 物种均匀性一个群落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6.

2、 林牧复合经营指在林业、牧业及其他复合生态系统中,以林业为骨架发展草、农、副业,为牧业服务的经 营模式。二、简答1. 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与生态农业之间的联系。都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重视发展与保护,强调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获 得。核心:提高土地生产力,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提供多种产品,满足农村或社区多方面的需求。需要政府的支持(投资、技术、政策)与自身积极参与相结合。 都可以应用到不同等级上:庭院经济、田间生态系统、小流域。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与生态农业之间的区别。精品文档(1)概念不同。(2)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必须有多年生木本植物,生态农业可有可无。(3)范围不

3、同: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包括农、林、牧、副、渔;生态农业既有农、林、牧、 副、渔,还有农产品加工、商业、运输业、文化、教育、人口、能源等。3. 农林复合经营在农、林、牧业中的作用。(1)农林复合经营能够保证粮食供应、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能力。(2)农林复合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就业、贫困和风险威胁问题。(3)农林复合经营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4.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生态学方面可能出现的限制因素。(1)树木与下层农作物争光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树木与下层农作物争夺土壤养分。(3)采伐树木、采收果品就会使养分流失到系统外。(4)在缺水地区树木会降低土壤含水量。(5)采伐树木会造成农作物的机械损伤

4、。(6)大型机械作业困难。5.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社会经济学方面可能存在的限制因素。(1)农林复合经营间作的农作物比单一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低后期效益高。(2)农林复合经营需要的劳动力相对较多,劳动密集性高,大型机械化作业比较困难 劳动力工资高的情况下会增加成本。(3)农林复合经营在贫困地区由于树木经济效益来的较晚,经济增长缓慢。(4)在人多地少的区域依赖于种植农作物,种树不容易被接受。(5)在缺乏接受过农林复合经营训练的人才的地区,很难进行新的农林复合经营方案(6)决策者缺乏农林复合经营知识,很容易导致投资减少。6. 为什么农林复合经营必须以生态系统原理为指导?(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生物成分之间

5、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2)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生物成分之间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且能够形成良好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的转换。(3)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形成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转换必须产生,配置农林复合经营 系统必须要加速。7.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物种的互补性?(1) 时间上,可以从农作物与树木之间的生长周期的差别,从而在光照、水分、养分的 利用上的时间差来进行互补,可增加农林复合经营的产量。(2) 空间上,利用不同物种不同高度的空间搭配,地上部分、光能,地下部分,高大乔 木根系深,吸收深层土壤养分、水分。矮的农作物根系浅,吸收浅层土壤养分、水分。(3) 资源互补,在同一块土地上经营多物种比单

6、一物种有更高的生物产量,更高的经济 产量,显著提高环境、光能、营养资源利用率。8. 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持续发展的增产增值原理。(1) 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是系统获得持续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条件。a、森林生态系统自 身稳定: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恢复能力强;b农田生态系统自身不稳定:物种单 一,结构层次单一,物种生长发育从土壤中吸收营养,收获又把果实、秸秆和根系带出 农田生态系统,使系统缺乏稳定;c、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林木为增值增产提供条 件。(2) 理想有效的人工调控是系统获得增产增值的关键。a、技术投入:选择树种及其林 种,使能流、物流转化为价值流动;b、物质投入。(3) 高效、持续、稳定

7、的生态系统能够促进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只有高效、持续稳 定的生态系统,才能增加物质、能量的输出,经济子系统才能提高。9. 简述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系统 发展立体结构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资源光、热、水、气、土,基本上对于某一地区 是固定的,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就必须立体种植。提高循环转换效率:循环转换效率指在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循环过程中,完成转化的物质 量与参与循环的物质总量之间的比例。增加经济投入:农林复合经营既有种植,又有养殖,还有加工,有多种效益,这样才能 使系统最佳,并保持持续增长。10. 简述林粮间作的优越性。(1) 增加植被层次,充分利用光照、冠层和根系垂直分布。(2) 林木与农

8、作物根系分布于不同层次。( 3) 农作物中耕除草,防止了林木与杂草水肥争夺,以耕带抚。(4) 改善林地环境,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林木生长。(5)增加多种产品,木材、薪炭林、饲料、粮食,增加短期效益,总经济效益提高。11. 简述林草木复合生态系统结构。(1)防风林带防风固沙,改善小气候,主害风向营造防风林带,垂直于害风,林网内种 植豆科牧草,轮放。(2)固沙林或阻沙林带营造于流动或半固定沙丘地区。灌木、草本灌木如小叶锦鸡儿、沙枣、沙柳、沙棘、沙打旺,草木樨、紫花苜蓿,在流 动沙丘边缘地带营造乔木:刺槐、榆树、旱柳。(3)疏林草场:散生树木一般 10-30 株/公顷。(4)饲料林:牲畜适口性

9、好,如沙枣、沙柳、榆树、刺槐、松树。1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结构设计的内容。(1)确定系统物种组成,物种共生(互补性,不产生竞争)包括防护林树种、农作物品 种、动物品种。(2)所选择的物种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3)组分的空间位置安排好种植顺序第一茬小麦,第二茬玉米、大豆、花生。树冠遮阴、 地下根系分布。13. 庭院复合经营类型中立体栽培的主要类型。(1)林果蔬菜型。散生栽植树木或果树,在树下或周围栽培蔬菜。(2)林果药材型。散生栽植树木或果树,在树下或周围栽植耐阴中药材。(3)林果花卉型。散生栽植树木或果树,在庭院中部栽植花卉如月季等。三、论述题1. 农林复合经营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0、。(1)农林复合经营促进农业可续发展。发展中国家,广大农区砍掉以高大乔木为主体的 生态平衡调控功能,发展种植一年生农作物,或保留部分果树。气候恶化,生态失调, 水土流失加重,土地退化。栽植高大乔木,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农田防护体系,可增加 农业产量,多种产品有效生产。(2)农林复合经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平原地区,发展林业,农林牧,沟边、渠边、 村边,栽植树木,林带防护作用,促进农业、放牧、林网、片林、间作。(3)农林复合经营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树木的幼枝、幼叶是良好饲料,用于畜牧业饲料,树种一千多种,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饲料林木开发。饲料林35年进入盛产期;林地是良好牧场,成林适宜温度

11、、湿度;在牧区营造草场防护林适宜温 度、湿度防风沙、御寒、防热。(4)农林复合经营有利于解决农业生活能源。农林复合经营可提供大量薪柴;农林 复合经营营造的薪炭林及其各种林中(防护林、用材林、饲料林、经济林)修枝、间伐 提供大量薪柴,节约煤炭,节约农作物;节约的农作物秸秆用于饲养牲畜,还原于农 田。(5)农林复合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林、牧、渔分离,单一封闭系统,四个不利 于:不利于水土保持;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综合利益无法体现;不利 于生态农业的建设。2.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原理。(1)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决定了能量流动。选择生产者使更多的太阳能固定,提高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12、生产力。( 2) 合理密植。单一种植农作物、林木、果树、牧草,考虑株行距、叶面积指数;复合 经营农作物、林木、果树、牧草,还考虑各组分比例。(3)能量转化效率,相邻两个营养级选配。(4)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从农林复合系统中获取最多的产品数量、质量及其他辅助生 物辅助能(劳动力、畜力、有机肥力)、工业辅助能(大型机械、油、煤、电)、生产 消耗能(肥料、农药)。3.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原理。( 1) 胜汰原理。某些物质,某种元素缺乏,造成竞争,促进发展。(2)拓适原理。只开拓不适应缺乏稳定性,只适应不开拓没有发展动力。( 3) 生克原理。某种资源稀缺造成竞争。( 4) 乘补原理。在一个生态系统

13、中,某种组分在竞争中乘积膨胀主导地位使系统突变在 一个生态系统中,有某些组分通过自身补偿使系统逐渐完善,系统稳定,使补大于乘。(5)主导性与多样性结合原理。主导产品发展实力,多样化结构、产品,分散风险。( 6) 机巧原理。发展与风险并存。4.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途径。要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和因子互补,创造生态结构完整、功能协 调、过程稳定、效率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持续稳定的经营方式。农林复合经营: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的复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复合;物理过 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复合;生产、消费、还原复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复 合。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应从时、空、量、序进行调控

14、。 时间:产生效益的长短、植物生长周期长与短、生态演替周期长与短、土地持续支持能 力。 空间:局部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空间格局、两区域间的边缘效应以及对生态的影响、 地上部冠层分布、地下部根系层分布。 数量:物质输入与输出数量的平衡关系、生态因子平衡,生物多样性。 序:自我调节水平,再生能力,共生能力,自生能力,可持续能力。5. 以生态学理论确定农林复合系统组成成分的物种选择。(1)生态位不重叠的物种。乔、灌、草。(2)共生互利的物种。生物学特性:需氮和供氮两个物种搭配(杨树与刺槐混交);种间平衡关系和制约机制,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3)组分搭配要以提高能量和物质转化率为目标。多层次利用第

15、一组分,为下一个组分提供原料,提高资源利用率。(4)选择的物种要是一个当地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果则果, 宜牧则牧,宜渔则渔。(5)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物种有利的植物。有利的:某一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有 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不利的:某一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有毒害的功能。(6)避免选用共有病虫害的树种。(7)农林复合经营树种选择透光率高、树稀疏、树冠形状窄的树种。四、填空题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2、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 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促进农村 经济繁荣)。3、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物种的互补性包括(时间的互补性)、(空间的互补性)、(资源方 面的互补性)。4、在竞争与互补的综合作用下,不同物种出现的效应为(双方受益型+,+)、(双方受损 型-,-)、(单方受益型+,0)、(损益互存型+,-)。5、农林复合经营的社会经济学原理包括(增产与增值原理)、(供求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