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文言到白话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20KB
约1页
文档ID:488095080
从文言到白话_第1页
1/1

从文言到白话以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为样本,探讨了文言到白话语体演变的三个阶 段,揭示了语体演变对于语文学科及语文教育的意义,同时对当代小学语文教科 书编写的语体选择和“当代经典热”进行了反思标签:文言白话 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文言是只见于文而不口说的语言,即书面语,文言文是脱离现代口语的书面 语言白话是口头语言,白话文是以现代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言口语不断 前进,而书面语停滞不前,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1868年,黄遵宪 在《杂感》一诗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主张用白话写诗白话文运动 真正发轫于1919年五四时期,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1920年,教育部训令全国 各地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即白话文),语文教科书由 此开启了语体转换的历史进程本文以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为样本,探讨文 言到白话语体演变的阶段、意义及对当今的启示一、从文言到白话语体演变阶段(一) 国文教科书(1912〜1919):文言文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教育进行 了一系列适应资产阶级要求的改革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了《小学校教 则及课程表》在课程设置上废止了“读经讲经”科,改设“国文”科。

这一时期的 教科书形式上称“国文教科书”,语体为文言文,在本阶段末出现了少量的文白语 体混合编写的教科书北师大图书馆馆藏建国前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12套小学 国文教科书,一律为文言文二) 国语教科书(1920〜1928):白话文的确立1920年,教育部训令全国各地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 文,学科名称从国文改成国语名称的改变意味着小学阶段的学习,宜先从现行 的口头语言即活的语言(即白话文)开始语体文,是白话文的俗称,是与文言 文相对的一个概念,即偏向于当时的口头语言,更侧重于一个语体概念现代意 义的白话文,起始于1919年“五四”畤期的“白话文运动”,发展到现在已有明确 规范的语音、词汇、语法标准从言文不一的文言文教科书转换成言文一致的语体文(即白话文)教科书, 开创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新局面,减少了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困难,有利于理解 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语文教育真正迈向了大众化和普及化,是语文教科书 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虽然1920年起官方确立了白话文 教科书的地位,1923年吴研因起草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指出六年的小学国 语教学内容必须是在国语范围内的语言文字,阅读与写作均改用语体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