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种植技术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8094265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生种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花生种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花生种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花生种植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花生种植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生种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生种植技术(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河南审定花生品种审定公告1、品种名称:开农53审定编号:豫审花2008001选育单位: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 K90691开选023。特征特性:直立疏枝,夏播生育期114天。叶片淡绿色、椭圆形,主茎高44.1cm,侧枝长47.4cm,总分枝7.8条,结果枝6.0条,单株饱果数9.1个;荚果普通型,果嘴稍锐,网纹细、浅,缩缢浅,百果重165.2g,饱果率75.7;籽仁椭圆形、粉红色,百仁重66.1g,出仁率70.7。抗病鉴定: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抗网斑病(2级),感叶斑病(6级),高抗锈病(2级),抗病毒病(发病率21%),抗根

2、腐病(发病率13%);2007年抗网斑病(2级),感叶斑病(6级),抗锈病(5级),抗病毒病(发病率25%),抗根腐病(发病率19%)。品质分析: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郑州)测定:粗蛋白质(干基) 24.9/23.7%,粗脂肪(干基) 51.3/52.6%,油酸49.4/47.3%,亚油酸含量30.9/32.8%。产量表现:2006年省夏直播区试,平均亩产荚果258.1kg、籽仁183.4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9.5%和7.9%;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荚果253.5kg、籽仁178.1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1.6%和9.0%。2007年省夏

3、播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5.4kg、籽仁206.9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2.3%和10.4%。适宜地区:我省各地作麦套及夏直播种植。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密度:夏直播种植应在6月10前播种,麦套种植应于麦收前1520天播种;每亩11000穴,每穴2粒。2、田间管理:前期应培育壮苗,加强苗期管理,苗期可酌情追施尿素1015kg,结荚期干旱及时浇水;盛花期前后可酌情控制旺长,同时加强蚜虫、棉铃虫等害虫的防治;及时收获。2、品种名称:豫花9840审定编号:豫审花2008002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郑9103豫花11号特征特性:疏枝直立型,夏播生育期114天左

4、右。叶片椭圆形、淡绿色、小;主茎高48.2cm,侧枝长51.9cm,总分枝9条, 结果枝6条,单株饱果数8个;荚果为普通型,果嘴微锐,网纹细、稍深,缩缢浅,百果重169.5g,饱果率75.7%;籽仁为椭圆形、粉红色,有光泽,百仁重69.0g,出仁率70.3%。抗病鉴定: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高抗网斑病(1级)、锈病(3级)、病毒病(发病率18%)、根腐病(发病率9%),抗叶斑病(4级);2007年高抗网斑病(1级)、锈病(3级) 、病毒病(发病率15%)、根腐病(发病率8%),抗叶斑病(5级)。品质分析: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蛋

5、白质(干基)24.4/22.5%,粗脂肪(干基)51.5/53.3%,油酸42.2/39.5%,亚油酸含量36.6/38.8%。产量表现:2006年省夏直播区试,平均亩产荚果257.3kg、籽仁180.4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9.2%和6.1;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荚果253.7kg、籽仁179.0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1.7%和9.5%。2007年省夏播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0.8kg、籽仁206.4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0.5%和10.1%。适宜地区:我省各地麦垄套种及夏直播种植。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密度:麦垄套种在麦收前15天、夏直播6月10日前播种;每亩

6、10000-12000穴,每穴两粒,可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和种植方式适当增减。2、田间管理:播种前施足底肥,麦垄套种苗期要及早追肥,生育前期及中期以促为主,花针期切忌干旱,生育后期注意养根护叶,及时收获。3、品种名称:濮科花7号审定编号:豫审花2008003选育单位: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濮8507濮8833-2-1-1-3特征特性:直立疏枝,夏播生育期114天。叶片椭圆形,叶色淡绿色,叶大;主茎高45.6cm,侧枝长49.6cm,总分枝8.4条,结果枝6.2条,单株结果数15.6个;荚果为普通型,果嘴钝,网纹细深,果较大,百果重157.9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桔黄色,百仁

7、重66.7g,出仁率70.6%。抗性鉴定: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高抗锈病(2级),抗病毒病(发病率28%)、根腐病(发病率20%),感网斑病(3级)、叶斑病(7级);2007年抗锈病(4级)、病毒病(发病率35%)、根腐病(发病率19%),感网斑病(3级)、叶斑病(7级)。品质分析: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蛋白质(干基)25.5/22.2%,粗脂肪(干基)51.3/53.8%,油酸含量40.3/38.6%,亚油酸含量37.2/40.4%。产量表现:2006年省夏直播区试,平均亩产荚果254.5kg、籽仁179.0kg,分别比对照豫

8、花6号增产8.0%和5.3%;2007续试,平均亩产荚果245.0kg、籽仁173.7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7.8%和6.3%。2007年省夏播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4.1kg、籽仁209.3kg,均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1.8%。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夏直播种植。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密度:播期6月10日前,每亩密度12000穴,每穴两粒。2、田间管理:管理上以促为主,应及时中耕除草,早施追苗肥,促苗早发;高产地块8月中旬若株高超过40cm,应及时喷施100-150ppm多效唑,控旺防倒;后期注意养根护叶,及时收获。4、品种名称:漯花6号审定编号:豫审花2008004 选育单位:漯河市

9、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郑9327海花一号特征特性:疏枝直立,夏播全生育期114天。叶片长椭圆形、浓绿大;主茎高40.6cm,侧枝长44.0cm,总分枝数8.3条,结果枝数6.0条,单株饱果数10.3个;荚果为普通型, 果嘴钝, 网纹粗、浅,缩缢浅,百果重156.3g,饱果率76.4%;籽仁椭圆形、粉红色,百仁重62.2g,出仁率68.8%。抗性鉴定: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高抗锈病(3级),抗网斑病(2级)、根腐病(发病率15%),感叶斑病(7级)、病毒病(发病率30%); 2007年高抗锈病(3级),抗网斑病(2级) 、根腐病(发病率18%),感叶斑病(7级)、病毒病(发病率3

10、2%)。品质分析: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蛋白质(干基)25.4/25.2%,粗脂肪(干基)51.7/49.8%,油酸含量40.8/46.0%,亚油酸含量36.6/31.9%。 产量表现:2006年省夏直播区试,平均亩产荚果269.9kg、籽仁183.4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4.6%和7.9%;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荚果276.0kg、籽仁191.6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21.5%和17.2%。2007年省夏播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91.1kg、籽仁210.7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4.6%和12.4%。适宜地区:我省各地

11、夏直播种植。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密度:6月10日前播种;每亩密度12000穴,每穴两粒。2、田间管理:播种前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4000kg以上,复合肥40-50kg。5、品种名称:豫花9620审定编号:豫审花2008005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郑9301-0-0-1豫花15号特征特性:直立疏枝型,麦套生育期125天左右。叶片椭圆形、浓绿色、较大;主茎高47.0cm,侧枝长51.7cm,总分枝8条,结果枝6条,单株饱果数10个;荚果为普通型,果嘴微锐,网纹粗、浅,缩缢浅,百果重232.6g,饱果率76%;籽仁椭圆形、粉红色,百仁重99.9g,出仁率68%。抗性鉴

12、定: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5年高抗病毒病(发病率7%),抗网斑病(1级)、叶斑病(3级);2006年高抗叶斑病(2级)、锈病(3级)、病毒病(发病率8%),抗网斑病(2级)、根腐病(发病率11%)。品质分析:2006、2007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蛋白质(干基)23.7/26.6%,粗脂肪(干基)54.5/51.6%,油酸含量43.6/48.4%,亚油酸含量33.8/30.6%。产量表现:2005年省麦套区试,平均亩产荚果282.6kg、籽仁185.4kg,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3.1%和6.0%;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荚果323.1kg、籽仁2

13、20.2kg,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1.0%和2.4%。2007年省麦套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6.8kg、籽仁203.6kg,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1.7%和9.7%。适宜地区:我省各地麦垄套种及夏直播种植。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密度:麦垄套种5月20日左右,春播4月下旬或5月上旬;每亩10000穴左右,每穴两粒,高肥水地每亩可种植9000穴左右,旱薄地每亩可适当增加到11000穴左右。2、田间管理:早追肥促苗早发;中期高产田块要抓好化控措施,在盛花后期或植株长到35cm以上时喷施100ppm的多效唑,防旺长倒伏;后期应注意旱浇涝排,适时进行根外追肥,补充营养。6、品种名称:豫大

14、6号审定编号:豫审花2008006选育单位: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鲁花14号濮9412。特征特性: 直立疏枝, 连续开花,生育期125天。叶片椭圆形,叶色淡绿色,叶小;主茎高39.0cm,侧枝长43.1cm,总分枝9.6条,结果枝6.6条,单株饱果数13.8个;荚果普通型,果嘴微锐,网纹细、深,果较小;百果重189.7g;籽仁桃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桔黄色,百仁重81.3g,出仁率72.5。抗性鉴定: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5年中抗叶斑病(4级)、病毒病(发病率21%),感网斑病(3级);2006年高抗叶斑病(4级),抗锈病(4级)、病毒病(发病率23%)、根腐病(15%

15、),感网斑病(4级)。品质分析:2006、2007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蛋白质(干基)23.3/25.5%,粗脂肪(干基)53.3/49.8%,油酸含量45.8/49.8%,亚油酸含量32.6/29.7%。产量表现:2005年省麦套区试,平均亩产荚果273.7kg、籽仁195.6kg,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9.5%和11.7%;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荚果304.2kg、籽仁222.3kg,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4.9%和3.4%。2007年省麦套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3.5kg、籽仁212.3kg,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0.4%和14.4%。 适宜地

16、区:我省各地麦垄套种及夏直播种植。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密度:麦垄套种在5月20日左右,春播在5月1日前后;麦套密度每亩10000-12000穴,春播密度每亩10000穴,每穴两粒。2、田间管理:7月下旬若株高超过40cm,应及时喷施100-150ppm多效唑,控旺防倒;后期注意养根护叶,及时收获。7品种名称:商研9658审定编号:豫审花2008007选育单位: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豫花7号 8130特征特性:直立疏枝,生育期125天。叶椭圆形,叶色淡绿,叶片中等大小;主茎高48.5cm,侧枝长54.1cm,总分枝数9.2条,结果枝6.3条,单株饱果数8个;荚果普通型,果嘴微锐,缩缢稍深,百果重2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