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六)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09126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九)第六单元( 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评价_一、综合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怫然( ) 徒跣( ) 陇亩( ) 鸿鹄( ) 舴艋( ) 社稷( )2. 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D.唐雎不辱使

2、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4.用课文原句填空。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根本原因是: ;在动员起义时,他们喊出的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主张在外交、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 , ,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温庭筠的望江南绮丽清新,其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痛苦的名句是: , ,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豪迈奔放,其中抒写词人要为国效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是宋代最早表现 的词作。词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

3、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 ,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豪放壮美,其中抒发词人一生中的壮志与抱负,并发出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 。 !李清照的武陵春愁苦凄惨,其中词人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的句子是: , 。5.结合材料,综合探究。【材料一】2011年7月,为拯救12岁男孩东东的生命,湖北孝感学院学生田强毅然选择“弃考捐髓”,并先后两次走进骨髓血采集室。随后,田强又将营养费和慰问金捐献出来,被网友赞为“90后最美大学生”。【材料二】从2005年开始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教师刘发英在网上注册“英子姐姐”账号,后又开通“英子姐姐”助学网,组织网络募款助学

4、活动。6年多来,她结识了数百位网络助学爱心人士,组建了遍布世界各地的“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团队。【材料三】听闻54岁的母亲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却因器官供源紧缺而命悬一线的消息,22岁的广州赴美留学生彭斯马上放下学业,回到广州,割下自己60%的肝脏移植给母亲,挽回了母亲的生命。彭斯“割肝救母”的孝行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很多人。仔细探究三则材料,它们的相同点是: 。你所在的学校举办“孝敬父母”的人物评选活动,请你从以上三人中推荐一人作为评选活动的宣传名片,填写下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美德人物推荐理由评选活动结束后,学校准备将校园内孝敬父母的事迹编辑成书,请你拟写一个合适的书名。 书名:_6

5、.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你一定了解了许多风流人物,请你用简洁的语句说说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的故事。 二、自主阅读(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

6、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吴广素爱人 素: 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10.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

7、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11.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二) 阅读下列【甲】【乙】语段,完成1214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

8、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

9、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2.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A.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B. 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 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先主曰:“君与俱来。” 先主遂诣亮,凡三 往,乃见。14.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三、拓展迁移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流泪的蓑衣余君才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

11、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

12、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15.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