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服用方法煎中药汤剂所需要的水介绍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8090624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煎中药汤剂所需要的水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煎中药汤剂所需要的水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煎中药汤剂所需要的水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煎中药汤剂所需要的水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煎中药汤剂所需要的水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煎中药汤剂所需要的水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汤剂服用方法煎中药汤剂所需要的水介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汤剂服用方法|煎中药汤剂所需要的水介绍水作为溶媒,具有价廉易得的优点,可溶解中药材中的生物碱类、苷类、有机酸、鞣 质、蛋白质、糖类、多糖类(如果胶、黏液质、菊糖、淀粉等)和无机盐等化学成分。水 对中药材的细胞穿透力强,是煎煮中药的常用溶媒。煎药用水,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实际上,水既是溶媒,也是药物。在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等许多本草著作里,水都是同时作为药物出现的,不仅如此,还详列其性味、 功用、主治。古人对煎药用水很讲究,这在历代医籍中屡见不鲜。如内经中的半夏汤 用“流水千里以外者”,并“扬之万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煎药用水多达 43种,如雨水、露水、泉水、河水、井水、地浆水、甘澜

2、水、米泔水,以及腊雪、冬霜、 夏冰等等。古书还有什么药用什么水煎的记载。古人之所以给水这么多名称,实际上是在 中国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并结合了不同类型水的性能、功用而最终命名的。在古人看来, 水之性并非一成不变,它也会随着季节、地域、环境、人为加工等因素而有所改变。现在煎药多用饮用水,如自来水、井水、江河水等。重要的是水质必须澄清洁净,矿 物质少,没有咸苦味。凡不良水质,不能用来煎药。水的外观污浊者,其杂质中多包含病 源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质。外观虽然清澈,但水的比重较大,又有味道如苦、涩,多含有 矿物质,如钙、镁、汞、硫等。此类矿物各有效用有的还有毒性,未必与治疗目的相吻合, 而且可能破坏其它药

3、物的有效成分,或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降低疗效。若因条件所限, 难以得到理想的煎药用水,只能用不良的水煎药时,可先将水煮沸放冷,使部分矿物质沉 淀,气味排出,然后再来煎药。(一)各种流水长流水、千里水、河水:出自灵枢邪客篇“秫米半夏汤”11。古人认为:水性 长流能决渎雍塞,经络大通,气入阴而治失眠。急流水:湍上峻急之流水也。因其有速急而达下的特性,所以多用以煎煮通利二便及 治疗足胫以下之风药。据说有人病小便不通,很多医生不能治,而张子和只把煎药的水换 成急流水,用它来煎取前药,借急流水通下之功而取得奇效,一饮而溲。顺流水:性顺而下流,与急流水下行之性类同,所以常用来煎取治下焦腰膝之证及通 利二便

4、的药物。千里水:即长流水,向东流者又称为东流水。是指水流途经之地长者,多指江水而言。 江水从发源地历经千万里,一路顺势而下,流入大海,其性只下不上。如金匮要略泽 漆汤就用东流水煎药(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治疗咳嗽上气,取 其下行之意。正因其性下行,所以亦可用于煎煮治疗手足四末之病及通利大小便的药物。 若没有江水亦可用河水代替,如渭河水。逆流水:流动过程中回旋倒流的水。古人认为其性逆而倒流,作用多偏于上而不下, 所以多用来煎煮催吐痰饮的药物。(二)半天河水(上池水)半天河水就是空树穴或空竹管中的水。古人认为其具有灵气。传说扁鹊就是喝了上池 水之后,才具有了洞见脏腑的超能力,所以

5、才成为神医的。医学正传认为这种水清洁 自天而降,没有受到下流污浊之气,所以多用来炼还丹、调仙药。总之,只要是在竹木的 凹陷中而且没有接触到地的水都可以称为上池水(半天河水)。(三)雨水雨水即内经所言“天气降为雨”之雨水,但似不包括自然界所降之雪、雹等物。本草纲目认为雨水咸、平,无毒。并根据时令的不同分为立春雨水、梅雨水、液雨水。 立春雨水:其性始得春升生发之气,能资始发育万物。多用来煎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 的药物。液雨水:液时之雨水。立冬后10天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入液、出液间所 降的雨称为液雨。古人认为,百虫之所以伏蛰与百虫饮液雨水直接相关,百虫饮液雨水后 皆伏蛰,至来年春雷鸣时才起蛰,因

6、此液雨水有使百虫伏蛰之力,所以多用液雨水来煎煮 杀虫消积之药,以助药效。(四)露水露水是附着于草木上的小水珠,秋天露水多时,可用盘收集。在古人看来,露水是极 具养生价值无上妙品,所以贤人雅士常采集露水以备用,或用以泡茶,或用以酿酒,或用 以疗疾。本草纲目中介绍的露水较多,有百花上露、百草头上秋露、柏叶上露等多种, 每种都随物性迁,具有不同的作用。如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而柏叶上露有明目作用。 露水中的秋露水,是在秋天露水多时采集的,此时的露水禀秋之收敛肃杀之气,多用于煎 取润肺杀祟的药物。(五)雪水雪水在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称其为腊雪,可能是因为一般收取腊雪而不收 春雪。按我国历法,一般将冬至

7、后第三戊称为腊,腊所在的农历十二月即腊月。依此,则 腊雪即农历十二月间降雪即腊雪所化的雪水。据本草纲目载,腊雪有特别功用:“用 水浸五谷种,则耐旱不生虫;洒几席间,则蝇自去,淹藏一切果实,不至蛀蠹。”对于腊 雪的性味,本草纲目认为其性甘、凉,无毒,本草备要称其性甘、寒。所以腊雪 性属阴,为寒凉之品,用来煎煮治疗伤寒火喝的药物。(六)泉水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成为泉。泉水的性味功能主治,始载于(宋)嘉佑本草,曰: “泉水,味甘甜,无毒,主消渴,反胃、热痢、热淋,小便赤涩,兼洗漆疮,射痈肿令散。 久服祛邪调中,下热气,利小便。”可见,泉水甘甜偏凉,功善下热气,利小便。张仲景之方(经方)中百合知母汤,就明

8、确要求使用泉水煎药。(百合知母汤方:百 合七枚,知母三两,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另以泉水二升,煎 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另外有三方,如百合地黄汤、百合鸡子黄汤、滑石代赭汤也要求使用泉水煎药。(七)井花水井花水最早见于嘉佑补注本草,云:“井花水,味甘无毒,主人大惊九窍出 血此水井中平旦第一汲者。”本草从新概括前人论述说:“凉能清热,甘可助阴, 宜煎补阴药及气血痰火药。”可见井花水味甘性凉,能清热益阴,破气血痰火之结。一般认为,井花水即早晨打出的第一桶井水,井水经一夜静沉,具有清静阴气,可用 以治风热瘫痫之邪,其天一真

9、精之气浮结于水面,所以用来煎取补阴的药物,还可以用来 煎煮治疗痰火、调理气血的药物。如金匮要略的风引汤方,就要求用井花水煎服。风引汤治疗肝胃火盛,热盛生风 之证,热盛也易生痰涎,用井花水煎服,取其清热益阴消痰火之功,有利于清息内风。(八)甘澜水甘澜水,也称为劳水、扬泛水、甘烂水。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张 仲景云:“作甘澜水法:取水二升,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 之。”本草纲目云:“劳水即扬泛水,张仲景谓之甘烂水,用流水二斗,置大盆内, 以勺高扬之千万遍,有沸珠相逐,乃取煎药。盖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取其不 助肾气而益脾胃也。”可见,甘澜水的制备较麻烦,得

10、用勺或瓢等物将盛器中的水扬起千 万遍,等盛器中的水出现大量的小水珠时才成。古人认为水本来的性质是咸且重,扬过之 后,水的性质就会有所变化,变得甘而轻,因此用这样的水煎药就有着特殊的效果。金匮要略中只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这一方,用的是甘澜水煎药。茯苓桂枝甘草 大枣汤方是治疗心阳虚,不能制约肾水,肾水欲动之证的。该方具有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之功,其用甘澜水煎药,取其益脾胃以制水,以防肾水妄动(不助肾气),协助方药以化 水。另灵枢邪客“半夏秫米汤”治疗阳盛于外,阴虚于内,阳不入阴的目不瞑证, 用甘澜水煎药,则是取其调和阴阳之意。(九)潦水潦水出自伤寒论阳明篇,潦水即雨水。本草纲目水部:“降注雨水谓之

11、潦, 又淫雨为潦。”即大雨或久雨后路上的流水或低洼处所积的雨水。称其是煎调脾胃去湿热 之药。本草从新则认为潦水应为“降注雨水”,而“淫雨为潦,反助湿热,不可用”。 此语可供参考。医学正传中的潦水,又名无根水,指山谷中无人迹去处,新土坑凹中 所存的水,因其性不动摇而有土气内存,所以多用于煎煮补益中气、调理脾胃的药物。伤寒论中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治疗湿热发黄兼表证的有效方药,张仲景为什 么要求用潦水煎服呢?成无己注云:“煎药用潦水者,亦取其水味薄不助湿气也。”(十)麻沸水热汤麻沸水、热水、汤水,即滚开的水,其水泡沸如麻。出自伤寒论太阳下篇。成无 己说:麻沸汤“取其气薄而泻虚热”。本草纲目云“按汪

12、颖云:热汤须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饮之伤元气,作胀。” 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之症,用麻沸汤渍三黄,取 其气薄而泄虚热之意。另外伤寒论中治疗热痞兼阳虚的附子泻心汤也用麻沸汤渍三黄, 其用意与前者相类。理中丸在服用时要求“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用意是 助理中丸补阳气吧。(十一)浆水(清浆水,醋浆水)浆水由人工加工制作而成。其制作方法在本草蒙荃中有记载,“熟炊栗米,乘热 投磁缸内,冷水浸五、六朝,味渐酸而生白花,色类浆,故名浆水”。关于浆水的性味功 能主治,首载于嘉佑补注本草,云:“浆水,味甘酸而微温,无毒,主调中引气,宣 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泻痢,

13、笑宿食,宣作粥,薄暮啜之,解烦去睡,调理脏 腑,煎令酸止呕吐。”本草衍义补遗云其“味甘酸而性凉”,其主要功能为和胃止呕, 清热消滞。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共有六方用之:用于呕吐证的半夏干姜散和白术散, 用于热证的赤小豆当归散、枳实栀子豉汤,另外还有矶石汤。(十二)地浆水地浆水出自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篇。文中论述地浆水为“掘地深三尺,取其土 三升,以水五升煮数沸,澄清汁”饮用。古代用于治疗食物中毒。(十三)自来水现在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多是自来水,它既不是天水类(雨、雾、雪水),也不同 于地水类(江、湖、河水),而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水。为了保证对水的消毒。自来水必须 含一定量的余氯,一般含氯量均大

14、于0.3ml/L,而水质较差的地区,余氯含量更大。氯是 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作用。用自来水直接煎煮中药(饮片),必然影 响中药的有效成分。因此宜用凉开水煎煮中药。由于凉开水已煮沸过,余氯都已挥发,这 就避免了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同时,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生水中钙和镁的重 碳酸盐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 合沉淀的机会,使药汁中有效成分浓度提高。所以煎煮中药以凉开水为好。忌用热水煎煮 传统饮片。实际上,古人用于煎药的水决不限于上述这几种,还有很多未论及,如节气水等等。这些水可能都有特别的作用,但其详细机理尚未阐明,古人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虽然给 出了一些解释,但这些解释常常带有机械套用整体观、取象比类来说理的痕迹,而且其文 化的味道比医学的味道要浓得多。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