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君子品格和内涵李世高君子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称谓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中,君子是具有完善的人格的人讲礼貌、讲义气、行仁道、有修养有正气的人被 我们称为君子而反之,则是被称为小人君子也就是没有人格污点,而对于 行为和道德有相当高的标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之中,君子的观念也是非常的 流行的,某某有君子的风范,某某有失君子之风,某某是一个小人现在也有 很多的俗语,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在每个人的心 中,似乎都会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知而究竟君子是一个什么具体的概念, 却是很难讲清楚的而心里面却无不有清楚的判定是否如此?)说明了君 子的观念深刻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之中,已经是形成了深层的文化心理结 构所以君子的观念是我们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而这种君子观念的特色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论语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 非常的多同时通过论语对于君子的阐述,君子的观念就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国 文化之中,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对于中国人的人格世界的构 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君子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是早已存在的观念 比如在诗经和尚书中就经常提到君子如:君子所其无逸《尚书》)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如 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
《诗经》)等等而这个古代的观念经过孔子与其弟子的阐述,变的更 加的常用和流行,同时也被赋予了一些更为丰富的内涵我们先从论语的开卷第一句话中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 而》)来谈起开始孔子讲到学习的快乐,讲到朋友之间的友情和欢乐,接着 就就讲君子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学习、快乐、君子观念的非常的重视我们 大都免不了在别人不理解或者误会的时候,会感到很生气,而孔子则是告诉我 们,入不知而不愠则是 不亦君子乎! ”在这种情况下,做到不生气抱怨,就 可以说是君子了这种行为即是君子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具有君子上午修养当然也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因此孔子认为具有这种素质的也可以说是君 子了我们也知道,在易经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是自强不息的,就如同天地健动的运转 一样,因此君子也是效法于天道的从以上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君子不 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同时也是和天道联系在一起的孔子经常提起君子 这个名称在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非常的的多对于君子,孔子更是赞誉 有加,对君子的涵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诠释虽然君子的观念在古代也早已 经形成大概首先用来指有职务的人,慢慢地也变成对于有修养的人得称呼。
到了在孔子,君子含义变的很清晰,主要是用来指有道德、有修养的,具有完 善人格的和高尚的情操人他人以及其弟子也称孔子为君子,同时孔子也数次 自称为君子对于在位的人也还是有称为君子的,孔子对于这种因为地位而称 为君子是有所批评的但是当时君子因为地位职务的意味成分已经是很少了 就象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以道德为标准的这种君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当代也 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现在人们的君子观念和孔子的君子观念差不多我们来 通过对于论语中君子的分析和考察,理解孔子的君子观念和君子在中国文化中 的含义在论语中,孔子从很多的角度来论述了君子的含义我们首先从君子的本 质来讲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里仁》)我们知道 仁”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的观念和价值孔子认为 仁”是君子的本质所在意思是说,君子离开了仁,怎么还能称 为君子呢?当然就不是君子了君子是一刻也不离开仁的,与仁融为一体,密 不可分又说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认为义是君子的质,义和仁同样是君子的本质作为一个君子,义是 基础,是质,礼,孙,信是君子的行为修饰,是文。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具备了仁义,再修饰以礼信谦虚,实实然在孔子 看来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了!所以孔子说君子哉! ”这样肯定君子所包含的含 义孔子又说:君子义以为上《卫灵公》)认为义是君子的一个根本的素质现在 我们的社会也是同样强调仁义的作用,君子的观念的基础也和孔子的思想仍然 一致在孔子看来,仁义就是君子的本质所在君子所具有的品格,孔子也有很多的论述孔子说:他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认为君子的生命是向上发展和延伸 的,小人则刚好是相反,生命是是向下发展和延伸的 下学而上达”是孔子的人生理念他的学习、教育、文章、政治,都是为了上达目的就在于成为一 个君子孔子的出了君子着一个上进的品质孔子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工君子是坦荡荡的,君子是光明正大的,是 心胸广阔的,是没有什么见不的人的东西的这种坦荡,不仅是指作为处世上 的坦荡,也是指心态和修养上的坦荡有了这种坦荡,自然也就能够从容不 迫而小人则是不然,常常会感到忧愁和悲伤,心胸的问题,也是不够坦荡的 原因,还会为犯罪等违背良心的事情而感到害怕和羞耻孔子通过君子和小人 的对比,更加把君子的这些光明磊落、积极进取的品格体现出来了。
司马牛这个人就总是很忧愁,有一次他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就回答 说: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日: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也就是要告诉司马牛不要忧惧,因为这是不符 合君子的品质的所以快乐也是君子的一个品格在陈国绝粮的时候,子路很 不高兴的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 ”子路认为君子是不会有困穷的时候孔子就跟子路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孔子跟子路解释,君子是有 操守的,在困穷的时候也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象小人一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失去 操守,无所不为这也是君子的高尚品格的表现孔子看来,君子的特色经过思想和行为而表达出来我们先来看君子的思 想也就是君子的所思所想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君子是有耻心的,(我们现在学校 里也经常讲八荣八耻,如果做得到,那可以说是君子了!)孔子认为君子是言 行一致的人,对于说大话和巧言令色的行为是会感到耻辱的当然一般的正常 人就会对这种言过其实的话都会感到羞耻的,所以按照孔子的这个标准,看来 君子也不是很难做到的啊孔子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君子担忧的是自己 没有才能,而不担忧别人不知道自己。
这样的道理用到我们自己身上也是同样 适用的我们自己也要同样是关心自己是否有才能,是否有知识,而不是别人 十分知道自己做到了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君子了啊难不难呢?当然是不难 的当然君子也有比较难做的到的地方,君子的心里面总是关心着道德的事 情,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也就总是关心社会的治按秩序,而小人却只是关心自己的土地财产,以及自己个人的利 益所以从君子的平时的用心,就比小人要高出一酬了孔子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明白道义,而小人只是明 白私利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这样的区分仍然是正确的,人们的价值观仍然 和孔子的这种思想是相符合的而君子的品格更多的是通过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 来理解一个方面是君子的志向和胸怀;一个方面是君子的言行,一个方面是 君子对人的态度,一个方面是对事物的态度君子之志向,是远大的,不会仅 仅局限于个人的一己之私和利益得失而是关注全社会和人类的命运和道的实 现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 贫《卫灵公》)君子注重于谋取道的实现,而不会去注重谋取食物也就 是说,君子是为了实现道而努力,不是是为了生活和生存而打拼。
何况仅仅是 为了生活去打拼的话,也会有挨饿的时候,学习是为了道的实现,工资也会因 此而来君子所忧患的是道是否能够实现,而不会因为贫而感到忧愁孔子又 认为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对于食物和居住条件没有特别 的要求孔子说认为君子是: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一达其道《季氏》)在隐居的时候,也不会放 弃自己的志向,能够出来做事的话,就以行义来实现自己所要推行的大道孔 子也说:士志于道也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认为君子 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情的态度是没有一定限制和,只要符合于义气的原则说明 了君子的志向在于道义同时也就是表现了君子的一种灵活的态度和广阔的胸 襟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和论述君子的言行论语记载: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就这样回 答他孔子认为君子对于言,首先是要去实践了,在去说出来在这里,孔子当 然具体也是针对子贡说话说得好,但不一定能够去做这个性格或者情况来讲 的却是同样的具有普遍的意义孔子认为言行要一致他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古代的有修养的人,是要 做得到才说的孔子认为君子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语言不必要太多,同时还要是慎 重的,而行动却是敏捷的,对事情也是敏捷的因为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心中对于言行不一致会感到羞耻孔子认为: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君子的品格也就体现在他的言 行中了君子对于人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孔子说: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君子 会去成全别人的好事,成就别人的真善美,而不会去成全别人的恶这种君子 之风,会让我们的这个社会变的可爱起来其实每一个人的心底都会有成人之 美的愿望的假如成人之恶的话,那就不是君子了,也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 和所厌恶的君子生活在社会当中,表现出来了自己的操守和修养孔子说 君 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作为一个君子,有自己的坚持的操守,而不会去争夺 什么,也不会象小人一样的去拉帮结派,集合起来去干坏事情就是有所争的 话,也是君子之争,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八 俏》)比如体育的竞赛的射箭,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比完以后还要一起来 喝一杯君子也不会因为一个人话说的好而去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不怎 么样而不去认可他说的有道理的话君子对亲人有很深刻的感情。
孔子的弟子 曾子则是认为君子喜欢通过 文”会友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可以看出,君子重视友情,有 一种很自然的深沉的友爱之情,同时也具有高雅的情致和仁爱的情怀孔子认 为,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子路》)君子和人的交往,很容易共事,而不 容易取悦的,对于人不会求全责备又说:君子和而不同跟人的关系重视和谐,而不要求一定要同,就是表示尊 重他人我们再来看看君子在对于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焉《卫灵公》)君子很看重自己的名声,对于自己离开人世之后仅仅只 有君子之名,而没有做到君子应该做的事业和完成自己的责任,是会感到痛恨 的君子对于事物,也会保持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说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子路》)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物,不会去乱讲,就放在一边,不表示自己的观点君子做事情,是融入了自己的真挚的情感的,也就是带着 自己的情感去为人处世的孔子认为: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阳货》)君子在有 亲人不幸离开人世的时候,就是吃东西也不会感到甜,听到音乐也不会高兴, 居住的时候也总是在怀念这也就是人的天性的表现,君子上保持了他的天性 的,把内心的深厚的情感表现在事物之上。
君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很注重自己的修养和仪表孔子认为君子有三戒, 三畏、九思曾子也认为君子有所贵的有三个方面三戒,三畏、九思,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