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技术交底大(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085757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搅拌桩技术交底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泥搅拌桩技术交底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泥搅拌桩技术交底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泥搅拌桩技术交底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泥搅拌桩技术交底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泥搅拌桩技术交底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搅拌桩技术交底大(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 格式可编辑施工技术交底主送单位日期工程名称水泥搅拌桩施工图号D1K1086+060施工部位基底处理(水泥搅拌桩)里程桩号D1K1086+340段(含货线)设计参数1、桩长: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为14m至 19.7m 不等;2 、桩径: 500 mm,桩间间距1.3m 三角形布置;3 、水泥品牌及强度等级:昆钢嘉华普通硅酸盐水泥;4 、粉煤灰 : 级或以上粉煤灰, 水泥与粉煤灰掺入比宜为4:1; 水灰比 : 采用 0.60 配比;5 、砂的掺量:按照不同配比水泥掺量的10%掺合;6 、石灰粉的掺量:按照不同配比水泥掺量的5%掺合;7 、试块抗压强度值:90d 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不小于2.5M

2、pa;8 、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 单桩承载力不小于140KN, 90 天龄期桩身无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施工参数1、理论施工配合比( 1)选择胶凝材料为土体容重的18%的配比,现场取样土体容重为:1643/m 3。( 2)水泥:粉煤灰: 砂子:石灰粉 =4:1:0.6 :0.2 ,水胶比为: 0.6 ,浆液比重为1.74 1.78 。( 3)每米的掺量为:水泥 46.5Kg 、粉煤灰 11.6 Kg 、砂子 7.0Kg 和石灰粉 2.33Kg 。2、功效参数( 1)下钻速度: 1.0 1.2m/min;( 2) 0 12m提升速度: 0.8 1.2m/min;(

3、3) 12m以下提升速度:小于 0.8m/min;( 4)钻机转速: 4080r/min;( 5)电机电流: 4060A;( 6)喷浆量: 52 60L/m;( 7)喷浆压力: 0.5 1.0Mpa。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和相关要求绘制桩位平面布置图,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机械设备的报验,要求桩机的功率不小于37KW。必须使用经过标定的计量设备,并提供相关证书。必须提供砂浆搅拌桩的钻机操作人员的特种操作证书和操作规程。平整场地后测量技术人员测定整平后的地面高程。检查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以确保水泥砂浆土桩的倾直度不超过1%。( 2)现场按桩位平面

4、布置图布设桩位,桩位在平面上呈正三角形(梅花形)布置,桩间间距为 1.3 米,现场桩位布设完后及时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桩位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3)水泥提前进场,按试验原材料取样要求批次及时取样试验,并报监理见证抽检、审批。(4)钻机施工要求对位准确、钻塔垂直、桩间距误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0%。( 5)多向搅拌水泥砂浆桩搅拌的钻头必须配备多向搅拌钻头。( 6)水泥砂浆采用二次搅拌工艺,水泥砂浆搅拌顺序为: 向搅拌桶里注入规定量的水边搅拌边掺入水泥当水泥搅拌均匀后,逐量加入规定量的中、细砂和石灰粉并搅拌均匀放入二次搅拌桶内进行二次搅拌。( 7)钻机就位后, 按所要求的

5、下沉速度均匀搅拌至设计桩底, 从桩底开始搅拌提升喷浆直至桩顶,再重新喷浆搅拌至桩底,最后搅拌提升至桩顶,即二喷四搅,要求速度均匀。工艺流程:平整原地面钻机定位预搅下沉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下沉重复喷浆搅拌提升至孔口关闭搅拌机械钻机移位。( 8)严格按照试桩设定的桩位、桩长和桩数施工,桩体搅拌均匀、连续。机具下沉搅拌中遇有土阻力较大,应启动加压装置加压,或边输入浆液边搅拌钻进。( 9)成桩过程中,因故停止,恢复供浆时应在断浆面上或下重复搭接0.5m 喷浆施工。因故停机超过 3h,拆卸管道清洗。( 10)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拌制水泥浆液的灌数、水泥和外掺剂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应有专

6、人记录,喷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采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 11)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并应有专人记录。( 12)当水泥浆液到达出浆口后,在水泥浆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再开始提升搅拌头。( 13)搅拌机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硬土层下沉太慢时,方可适量冲水,但应考虑冲水对桩身强度的影响。( 14)送浆、停浆必须有明确信号。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施工前通过试桩确定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 水泥掺入量及水灰比, 取得搅拌桩水泥土的重度、相对密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等指标以及钻机转速、提升速度和喷浆压力等施工

7、数据,以便指导后续工程桩的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图水泥等原材料检验施工场地平整报监理工程师桩位放样制备浆液砂浆搅拌桩机就位制作试块预搅下沉喷浆、搅拌、上升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上升清洗管路及搅拌头移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工艺要点1)施工场地平整:清除一切地面和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处先抽水和清淤,分层夯实回填粘性土料。2)桩位放样:由现场技术员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控制点放出桩位,桩位平面偏差不大于5cm。3)桩机就位:采用起重机悬吊搅拌桩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或用卷扬机移动搅拌桩机到达作业位置,并调整桩架垂直度;当地面起伏不平时,应使起吊设备保持水平。4)预搅下沉:开

8、机前必须调试,检查桩机运转和输浆管畅通情况。待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搅拌机电动机,根据土质情况计算速率,放松起重机(或卷扬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架自上而下搅拌切土下沉,下沉的速度可由电动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直到钻头下沉钻进至桩底标高。5)备制水泥浆:待搅拌机下沉到一定深度时,即开始按设计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待压浆前将水泥浆倒入集料斗中。6)提升喷浆搅拌: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压入地基中,边喷浆边旋转,使水泥浆和原地基土充分拌和,同时严格按照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搅拌机。直提升到离地面 50cm处或桩项设计标高后再关闭灰浆泵。7)重复上、下搅拌:搅拌机提升至

9、设计加固探度的顶面标高时,集料斗中的水泥浆应正好排空。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可再次将搅拌机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加固深度后再将搅拌提升出地面。 由于搅拌桩顶部与上部结构接触部分受力较大, 因此通常还可对桩顶 1.0 1.5m 范围内再增加一次输浆,以提高其强度。8)清洗:集料斗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的残存的水泥浆,直至基本干净,并将粘附在搅拌头上的软土清洗干净。9)移位:重复上述步骤,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钻机就位必须正确,其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钻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钻机开钻前,现场施工员必须进行检查,及时调整。( 2)施工前应认真检查相

10、关设备及管路系统。设备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管路系统的密封必须良好,管道必须畅通。( 3)浆液的拌制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控制,严格监督浆液的制作,搅拌时间必须达到要求,浆液的密度采用浆液比重计检测,不得采用一只桶边拌边抽的方式施工,在喷浆过程中浆液应连续搅动,防止浆液发生离析,确保成桩质量,每根桩检验的次数不得少于1 次。( 4)搅拌机钻头下沉和提升速度、供浆与停浆时间,下钻深度、喷浆高程及停浆面、单桩喷浆量应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并应有专人记录。多向多轴搅拌机钻头到达桩端时,应原位喷浆搅拌 10 30s 以上,桩底水泥砂浆与土体充分搅拌均匀,再开始提升搅拌头,确保成桩质量。( 5)成桩过程中, 如

11、因故停浆, 继续施工时必须重叠接桩, 接桩长度停浆面以下不小于 0.5m。接桩时间不得大于 24 小时,否则应重打该桩。( 6)现场各项原始记录必须真实、齐全。质量控制标准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规定: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材料品种、 规格及质满足设计要求每批抽样检验 1 组质量证明文件及量抽样试验2浆体喷射搅拌桩浆满足设计要求及试验施工中每根桩检验2 次观察、浆液比重计液配合比确定检测3施工数量、 布桩形式满足设计要求全部检验观察、现场清点4单桩喷浆(粉)量符合设计要求每根桩检查记录成桩长度、 复搅长度测量

12、钻杆长度、 检5及间断停浆恢复后符合设计要求每根桩查施工记录的喷浆重叠长度桩身的完整性、 均匀总数的 2 ,且不少于 328d 后钻芯取样6性及桩身无侧限抗满足设计要求根观察、试验压强度7单桩承载力、 复合地满足设计要求总数的 2,且每检验批不平板荷载试验基承载力少于 3根8桩位(纵横向)50mm经纬仪或钢尺9桩身垂直度1%成桩总数的 10%抽样检验,经纬仪或吊线10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 根开 挖 50-100cm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后,钢尺丈量安全保证措施1 、没有签订合同、施工安全配合协议不准施工。2 、没有召开现场施工交底会不准施工。3 、施工人员未经培训和持证上岗不准施工。4 、施工

13、负责人和把关干部没有到岗不准施工。5 、驻站联络员和施工防护人员不到位不准施工。6 、施工配合人员不到岗不准施工。7 、安全监督和质量监理人员没到岗不准施工。8 、施工人员必须戴黄色安全帽,穿黄色防护服背心。施工人员严禁在运营线范围内戴红色安全帽,穿红色衣服。9 、 严禁施工机具、材料以及临时设施侵入界限( 正线直线段距线路中心2.44m,正线曲线为2.9m) ,严禁施工人员上、下班时在线路及轨道上行走、横跨运营线或坐、卧轨道上休息。10、对受地形影响,驻地到工地必须走运营线时,要求走人行通道( 人行步板 ) ,严禁在线路、路肩等限界范围内行走。发现列车接近时,须及时避让,其他人员严禁进入运营线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