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合一的传世技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085649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手合一的传世技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手合一的传世技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手合一的传世技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手合一的传世技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手合一的传世技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手合一的传世技艺专访盛京满绣传人杨晓桐全景中国版头主持人:欢迎继续关注全景中国节目,我是高楠。已经习惯在手机、电脑前,在空调房里度日的现代人,有多久你的手指没有拿起纸笔 书写?更有多久,没有碰过针线啦?如果你惊觉传统艺术之美,慢生活之闲,要不要赶一 场非遗传统文化秀,过个不一样的夏日午后?今天节目的下半段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全景 中国辽宁台一起走近盛京满绣传人杨晓桐,听听她的故事。旁白:周末,记者听说代表满族文化的刺绣艺术一一盛京满绣要开办公益课,把这项 千年的艺术传承下去。出于好奇我们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满绣第四代传人杨晓桐工作 室,一睹满绣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出录音:1【我们说满绣,也就是说

2、从清朝开始的。1636年大清定都,然后皇太极确定 国号“大清”,然后呢族号改称“满洲”,从那个时候我们说满绣。清朝肯定就是刺绣的 一个发展巅峰。但那时候的面料不像我们现在花色比较多,它比较单一,就是谁家最有钱, 谁家最有权势,那就看你的衣服绣的花最多,谁的工儿绣地最细,那时候是这样的来看, 评定一个人家庭是否殷实。】旁白:满绣是满族刺绣的简称。1000多年前,女真族人根据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在缝 制衣服和钉线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手工艺术,经过众多女子的传承和创造,逐渐发展成了“以 针代笔”,用线在织物上缝制图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形式。1636年, 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建国后,满绣成为

3、皇家文化、地位等级的标志。杨晓桐和她工作室绣工们的满绣作品,包括手绣的旗袍、团扇、绣片、披肩、枕套、 钱包、手袋等。各式各样、玲珑华美的绣品在午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缤纷鲜明的颜色在 渐变绣法的衬托下愈加显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花、鸟、兽的丝缕纹路虽然绣在一个平面, 但看上去都呼之欲出。杨晓桐说,她四岁开始学习满绣,完全是家族传承。那时她没有想 到,这会成为她将来热爱的一桩事业。出录音2【我的应该说是曾外祖母就是太姥姥,我妈妈的姥姥,她呢是正黄旗。然后呢, 那个时候大家闺秀都要学。然后到姥姥这儿了,姥姥是正白旗,然后到我妈这儿又是正黄 旗,所以它(满绣技艺)就是这几代人的传承。因为以前大家闺秀来做

4、刺绣实际上是磨你 性子。(就是)因为古代呢,讲女子无才就是德,所以他就让你刺绣,而且那个年代都三 妻四妾,所以他要求你就是要有足够的涵养,然后呢,心能很定,很稳重,有大家闺秀的 风范。所以那时候,主要我觉得家家的满族女孩子基本上都会刺绣。从小所有的(家庭) 连民间也一样。】旁白:杨晓桐的满文名字叫巴彦殊兰,1969年出生,她的曾外祖母乌尔古察氏生于1892 年,满族正黄旗,从小恪守满族大家闺秀的教育,精通刺绣。祖母哈尔哈觉罗氏,满族正 白旗,受到母亲的嫡传,精通满族盘金绣。1921年,作为皇后婉容娘家王爷府的绣娘,为 婉容绣过嫁衣。母亲舒穆禄氏,满族正黄旗,创造了堆绫、打籽、铺绒等技艺,还接受

5、了 西洋文化的影响,融入了手工编织技术。出录音3【而且绣法呢在清朝是一个鼎盛时期,因为以前明代的时候吧,它就有一些绣 法,但是到了清代它就基本上发展了。刚才您问我就是满绣和其他绣有什么区别?因为南 方啊,他都用这种丝线在很薄的这种丝绸上来进行刺绣,所以那个时候呢,它的绣如果从 我的理解上更倾向于小桥流水、烟雨蒙蒙这种感觉,很细腻。但是北方的满族刺绣,它讲 的是气势磅礴,主要在厚面料上要绣,绣的就是粗针大线,一看就特别有气势,气壮山河 那种感觉。因为他是马背民族,女孩子也比较彪悍。】旁白:而作为满绣第四代传人的杨晓桐真正绣出的第一幅作品是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 画浔阳遗韵。1991年,刚22岁的杨晓

6、桐从报纸上看到这幅作品时,刹那就被惊艳到, 她像着了魔似的想自己绣出这幅作品。出录音4【哎呀,这幅画我觉得太漂亮了!我想怎么会这么值钱呢?画家画了一幅画就 是那个一百多万,我要买肯定买不起,但是我想绣一幅。完了然后,当时我就把那个画找 了一个照相机给照下来了。那时候也没有手机什么的啊。照下来了,我把那照片洗出来了。 洗完了之后还是小,完了我就想我要把它做成花样。完了我又找了一个画工笔画的。这个 工笔画(的人)说的:你得给我50块钱。我说行,那你给我画吧。画完了,我又拿一块布, 我就往布上描。你想91年那时候工资就是我们同期的同学,工资就五六百块钱,就沈阳这 边,你想50块钱相当于工资的十分之一

7、啦,就没有人能舍得花50块钱干这事儿。所以, 那时候我就属于,用现在的语言说比较奇葩。然后,我就开始找线,开始绣。你看现在就 是这幅画的线,还不是那种就是现在我们用的那种蚕丝线,要是蚕丝线绣出来的效果会比 这个更好。因为那时候的线光泽度还不够。】旁白: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时代、一代人,总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而陈逸飞,便 属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上海。1991年,香港太古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中,他的那幅以137 万港币创下中国油画卖价最高纪录的浔阳遗韵给了杨晓桐艺术的灵感,这幅刺绣作品 成为她的代表作。如今的杨晓桐身体不好,腰椎突出,做了手术。为此,她曾卧床28个月。就是这段时 间,在卧榻之上,她

8、无时无刻不在惦记满绣的传承。她说:“满绣一直是口口相传,有口 诀有针法,以前必须是亲生的孩子才能教,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学了,但是必须得传承下 去,不能让技法在我这里断了。”在走访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第一满族村时,杨晓桐没有发现会满绣的人 和作品,景点商店里摆放的是苏绣。出录音5【去年,我是一月份,我到赫图阿拉城一看,那有个满族第一村,一个会满绣 的都没有,“老城”(指赫图阿拉城)里边的景区商店卖的全是苏绣,我就想满绣可能真 的是濒危了,就是也没有人再去关注它,也没有人去做。】旁白:2017年6月10日,是中国的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也是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杨晓桐在位于沈阳中

9、街的豫珑城正式开公益班收徒。杨晓桐说,这是我第一 次面向社会公开满绣的技法,是我的第一堂公益课。消息传开,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出录音6【记者:之前听过“满绣”吗?受访者:听过,但是不是太了解。记者:这次 来就是想了解?受访者:对,而且我想学一学。记者:我看你手里拿的这个是半成品,是 吗?受访者:对,这是半成品。一会老师会教我们,怎么把它作品最后封边,怎么能给它 封上。刺绣没学过,只是十字绣我学过。主要是这个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想把好的东 西传承下来。】旁白:岁月中,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少的是剑酒琴棋诗书画。在琐碎平淡的日子 中,杨晓桐的理想让她战胜病痛,让平凡的日子温暖而明媚。辽宁广播电视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