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冯娟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08369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冯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冯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冯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冯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冯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冯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冯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三、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

2、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四、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五、教法学法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1、知识迁移法。孩子们已有一定的诗词储备和学诗方法,所以在初读古诗后,我让学生回忆学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本首古诗。2、品读感悟法。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品出诗歌的韵味,必须抠住重点词句,在朗读、想象、描述、比较、玩味、体悟中咬文嚼字,嚼出文字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逐渐走进诗文的场景意境,走进角

3、色。本节课中通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教师引读等各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把诗读通、读懂,读出情感和韵味,让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3、引导想象法。首先是引导学生凭借诗文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利用课件的图片和音效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诗里农人的勤劳,小孩子的天真可爱。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农村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不陌生吧?(出示农村风光图片)【百度图片】http:/ 3、了解诗人。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关于他的资料,看看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百度百科】http:/ (3)齐读全诗。2、指导读出诗的节奏,读得抑扬顿挫。(1)听范读。【百度视频】h

4、ttp:/ 昼:白天。 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种。 绩麻:把麻搓成线。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未解:不懂,不明白。 供:从事耕织:耕田织布。 傍:靠近。 桑阴:桑树荫下。(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弄清了诗中字词的意思,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你看到了谁在做什么呢?(相机板书:村庄儿女耘田 绩麻 童孙学种瓜)2、出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齐读。你们刚才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村庄儿女各有各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欣赏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百度图

5、片】http:/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小孩也被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喜欢上劳动了,我们一起读读第二句。(齐读)孩子在干什么?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好学、可爱)(2)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通过你的读来表达你的喜爱吧!(指名读)(3)劳动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齐读)4、升华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配乐指名读诗-再齐读)【百度音乐】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