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 (2)(教育精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08241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角 (2)(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认识角 (2)(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认识角 (2)(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认识角 (2)(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认识角 (2)(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角 (2)(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角 (2)(教育精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 识 角教材简析:“认识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共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下来的“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做活动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含义。“想想做做”安排了四道题,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题,意在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

2、表象。第二部分为第3、4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提高对角的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目标预设:1、能正确找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建立角的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叉开有关,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

3、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基本图形,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并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放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因此本着在教学中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将教学过程活动化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角的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做一做等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

4、。并注意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情分析:“角”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学中将观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机贯穿于课堂中的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折一折、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通过儿童化语言、投影、操作演示、表扬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的可见与内在不可见的

5、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2根吸管,图钉学具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1张纸,2根小棒,2根吸管,图钉教学时间:一课时九、教学过程:一、提出要求,引入新课教师拿出一些平面图形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一个新朋友-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认识角)但是角非常调皮,只有眼力好爱、观察的孩子才能发现它。二、从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认识角的特征1、出示书上场景图,抽象出物体里的角小红和亮亮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正在做手工呢,出示课件图,请仔细观察一下,你在哪些物体

6、上的面上找到了角?(指名回答)这些角在哪儿?先指名说一说,指一指,再利用学具同桌互相指一指。老师明白了,你们刚才说就是这些角。(借助多媒体拖动鼠标物体表面的角闪烁,再点击剪刀、三角板、钟面上的角,抽象出物体表面上的角,课件出示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角。)介绍说明:这些平面图形都是角,我们把像这样的平面图形就叫做角。2、认识“角”的基本特征请你仔细观察这些角,看看它们有些什么相同点?角到底长什么样?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如果想画一个角,应该怎么画呢?介绍说明:角尖尖的的顶端我们把它叫做顶点,直直的两条边就叫做边,同时板书。画出角的标记。其它的角也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大屏幕,找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根据学

7、生指角的方法相机带领学生指一指,最后请一个同学带领大家指一指。【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因此,新课由出示的三样物体“剪刀”“三角板”“钟面”导入,通过引导学生从仔细观察角中初步感知实物上的角,再把这些角从实物上抽象出来,让学生建立角的几何图形的表象。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共同点,从而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称,总结出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3、试一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两根小棒搭一个角,注意:怎么才能搭成一个角?同桌相互考一考角的顶点、两条边各在哪儿。4、通过区别、判断等活动,进一步明确“角”的基本特征。角的王国要开运动会

8、了,可是有人要冒名顶替,我们应该怎么办?对,把他找出来,比赛要公平吗!集体判断(用手势表示对错),课件演示是角的的图形闪烁,不是角的先说说为什么,然后点击课件图形变化成角。5、从身边找角。我们的新朋友角可调皮了,它要和你们玩捉迷藏呢!瞧,它就藏在你的身边,能找出来吗?开始!教师巡视。找出的同学指指每个物体表面上的角,找出角的一个顶点和两条边。6、这些图形中也藏着角,你能找到吗?打开书66页,在书上填一填。学生汇报答案,有不同意见相机辩一辩,说明为什么,最后跟着课件演示数一数。【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角后,再让学生回到生活的现实场景中去找出更多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通过这样从实物到图形,

9、再从图形到实物的反复转换,使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空间观念就会不断地生发并逐步形成。三、操作探究,比较角的大小1、认识角有大小谈话:我们的这个新朋友真的很调皮,它还会变化呢?旋转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夹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全班交流汇报。2、做活动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角,教师先演示做一个活动角.把两张吸管的一端用图钉订在一起做成角.把角固定在黑板上,指指角的顶点和边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些的角吗?你能也像这样做一个角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安全拿出学生做的一个角(明显看出比我的角大),问:你们看看这个角,和我的角比,谁的大?再拿出一个(明显看出比我的

10、角小的),问:这个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拿出第三个(不能明显看出比我的角大还是小的),问:那这个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对!我们来比一比。谁上来试一试!(请一名同学比较角的大小)指导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说说顶点对齐,对齐一条边,看另一条边。介绍说明:这是用重叠法比较的,比较角的大小还有很多种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研究。【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步加深对角的本质的认识。做角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把头脑中角的表象再现出来的过程。做完角在比较、交流,真正使学生在操作交流中学会直观比较

11、角的大小。3、想想做做第3题这是一把折扇,点击课件:出示扇子图,指一指扇面哪儿有角?打开折扇角有什么变化?出示剪刀图,合拢剪刀角有什么变化?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角吗?先交流再指名回答。你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角的大小变化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折扇、剪刀的开合操作,让学生直观体会到角有大小的变化,并利用学生的直观感受,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再通过用手比划角,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进一步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4、想想做做第4题同学们,你们观察真仔细,就连调皮的角也不得不佩服,现在它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啦!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出一个角,教师把折好的角贴到黑板上,指指折出

12、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第一个要求:你也折出一个角,展示你折的角在哪儿,指一指顶点和两条边。第二个要求:增加点难度,敢挑战吗?把你折的角变小。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请1名同学上去折一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再演示,生观察。谈话:你是怎么折的?角的顶点不变,一条边往后退就能再折一个小些的角,请同学试一试。你还能折出更小的角来吗?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多折几个角后,再打开纸看折痕,比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第三个要求:现在加大难度,提问:你能想折大就折大,想折小就折小吗?先不要折,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设计意图】通过对剪刀的开合操作,学生已经直观体会到角有大小的变化,再通过折角比大小,同时问如果要使

13、角大一点或小一点该怎么办,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进一步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四、全课总结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图形?你知道角有什么? 2、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五、拓展作业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角娃娃非常高兴,想要和大家一起玩,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比比谁的剪法多?十、课后反思 “认识角”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简单,但“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因此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

14、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折一折、搭一搭、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突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难点时,通过操作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动画来开展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角的两条边拉开和合拢,角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针对如何来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通过实践意识到比较角的大小要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儿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

15、地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中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让学生通过展示汇报来理解感悟,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在处理想想做做第四题时,我设计了折一折活动,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角,指指折出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最后顶点不变多折几个比大小,操作起来困难最大。学生不理解更不会折。一次次试教都不顺利,最后我仔细钻研教材,才发现自己搞反了,书上每次是先折大角,再折比它小的,而我每次是先折小角再折大的,每次都不太顺利。这里为什么会有问题呢?通过孩子操作我明白了,书上的更容易操作些。这几个角这给我一个启示,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除了要给予重点

16、指导,还要再钻研教材充分理解教材意图。比较可惜的是我在拍录相时这题处理的还不够开放,紧紧把主动权握在教师手中,学生不能主动交流得出结论。这说明我的教学观念不够开放,真的还需要学习、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数学活动可以说在每个课堂都有,但活动后到底有没有取得效果呢?一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需要拔高要求。听了童老师、教研员柴老师、李老师的点评后,我深深的体会到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其次,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流是一种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