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56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079414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56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56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56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56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56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5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56(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模拟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 56刑法学单选题第 1 题: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采用的是以 () 为主,兼采其他原则。A. 保护原则B. 属人原则C. 属地原则D. 普遍管辖原则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这道题考查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原则。 刑法的空间效力, 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和 对什么人具有效力, 它解决的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刑法的空间效力主 要有以下几种: (1) 属地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以地域为标准,主张凡是发生在 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适用本国刑法;反之, 在本国领域外犯罪的,均不适用本国刑法。 (2) 属人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以人 的国籍

2、为标准, 主张凡是本国公民, 无论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犯罪, 都适用 本国刑法;反之,非本国公民犯罪,均不适用本国刑法。 (3) 保护原则。该原则 的含义是以侵害的对象是本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为标准, 主张凡是侵害本国国家 的利益或者公民利益的, 无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 也不论犯罪人 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适用本国刑法。 (4) 普遍管辖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以 保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标准, 主张凡是侵害了为国际公约、 条约所维护的各国 共同利益的, 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 也不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 是领域外,均适用本国刑法。我国采取的空间效力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主,以

3、 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为补充。第 2 题: 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 ( ) 。A. 刑事违法性B. 一定的社会危害性C. 应受刑罚惩罚性D. 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 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是刑事违法性, 三是应受刑罚 惩罚性。其中,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表现为对国家法律所保护的某一种 利益关系的侵犯。 如故意杀人罪, 是对国家法律所保护的公民的生命权及其所体 现的公民的生命的侵犯。 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或者 可能造成这样或者那样的损害。 没有社会危害性也就没有犯罪; 当社会危害性没 有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不构

4、成犯罪。社会危害性具体包括: (1) 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利益; (2) 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这里有量和质的关系。社会危害性是犯罪 的最基本特征,我国刑法根据社会危害性的不同在刑法分则中将犯罪分为十类。 理解社会危害性时应注意, 并非所有客观结果严重的都是犯罪。 如交通事故, 也 可能造成人的死亡, 但不一定构成犯罪。 社会危害性应是对主观心理和客观结果 的综合评价。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的特征, 它揭示了国家将某种行 为规定为犯罪的原因,阐明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选项D “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

5、征范畴。第 3 题: 李某到王家盗窃,正在翻箱倒柜时,忽听到屋外有多人脚步声,只好仓皇逃 走。李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首先,李某已经着手实施盗窃行为 ( 在王家翻箱倒柜 ),而不是为犯罪准备工具、 制造条件,因此,李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预备。其次,李某最终未能达到盗窃的 目的,其原因是因为听到屋外有多人脚步声这一外在因素, 而不是自动放弃盗窃, 因此,他的行为也不属犯罪中止。再次,李某最终没有实现盗窃的目的,未盗取 有关财物,所以不构成犯罪既遂。李某已经着手实行盗窃行为,在此过程中,由 于其意志以外的因素 ( 有多

6、人的脚步声 ) ,使其不敢继续实施盗窃行为, 这属于犯 罪未遂的情形。第 4 题: 甲对乙实施抢劫,乙奋起抗争,恰遇甲之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共同抢得乙 身上钱财若干。甲、丙的共同犯罪属于 () 。A. 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B. 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C. 复杂共同犯罪D. 必要共同犯罪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是指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故意, 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形 成。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是指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故意, 在着手实行犯罪之时 或实行犯罪的过程中形成。 复杂的共同犯罪, 是指各共同犯人之间存在着犯罪分 工的共同犯罪。 必要共同犯罪, 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以

7、2人以上的共同行为 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 显然,甲、丙在实施共同犯罪前并没有形成共同犯罪 故意,属于典型的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而非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甲、丙 之间也不存在犯罪分工, 因而也不构成复杂的共同犯罪; 抢劫罪并非必须以 2 人以上的共同行为才能构成的犯罪, 因此,甲、丙共同犯罪也不属于必要共同犯罪 第 5 题: 甲与乙有仇,某日甲向乙所居住的楼房投掷一枚炸弹,结果不仅将乙炸死,还 引起大火,烧毁房屋数间。甲的行为属于 ( ) 。A. 牵连犯B. 法条竞合犯C. 想象竞合犯D. 连续犯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 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

8、的犯 罪形态。法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的法律条文的情形。 想象竞合犯, 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 实施一个 危害行为, 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 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 同一的犯罪故意, 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 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 形态。由于法条竞合犯不属于罪数形态的表现形式, 因而可以不予考虑。 至于牵 连犯和连续犯, 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存在多个犯罪行为。 本题中, 甲的行为只有 一个,因而不属于牵连犯和连续犯。甲基于炸死乙的意图,存在两个罪过( 杀人的直接故意和放火的间接故意 ) ,仅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 而触犯了两

9、个罪名 (故 意杀人罪和放火罪 ) ,这属于想象竞合犯。第 6 题: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 () 。A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C.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D.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成立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其一,起因条件,即存在着具有社会危 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其二,时间条件, 即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 正在进行之时实行;其三,对象条件,即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其四,主观条件,即防卫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公共 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

10、利免受不法侵害;其五,限度条件, 即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 显超过必要限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第 7 题: 王某将赵某杀死后逃往外地,因惧怕从重处罚,就给原居住地的公安机关打了 一个电话,如实交代了自己所犯的杀人罪行。王某在投案自首途中被公安机关 逮捕。王某的行为 () 。A. 属于立功表现B. 属于自首C. 属于坦白D .不能视为自首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立功,是指 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查证属实, 或者提供重要线索, 从而得以侦破其他 案件的行为。坦白,是指犯

11、罪分子“被动”归案之后,自己如实交代被指控的犯 罪事实,并接受国家司法机关审查和裁判的行为。 从本案来看, 王某是自动打电 话向公安机关投案, 如实交代自己的杀人罪行, 显然属于自首,而非立功、坦白。第 8 题: 在刑法理论上,将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基本犯罪特征的罪状表达方 式称作 () 。A .简单罪状B. 叙明罪状C. 空白罪状D. 引证罪状 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简单罪状, 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只简单地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的罪状; 叙 明罪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详尽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的罪状; 空白罪状, 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 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

12、违反的 其他法律、法规的罪状; 引证罪状,是指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某种犯 罪的特征。第 9 题:根据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第 149 条规定,第 140条所规定的生产、销售 一般伪劣产品罪和第141148条所规定的生产、销售特定的伪劣产品罪发生法 条竞合时,选择法条适用的原则是 () 。A. 全部法优于部分法B.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C. 重法优于轻法D. 轻法优于重法 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假、掺杂,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 5 万元以上的行为。生 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特征为: (1) 侵犯客体是

13、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 制度。 (2) 客观方面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 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 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3) 犯罪主体是个人和单位,表现为产品的生产者和销 售者。(4) 主观方面为故意, 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 刑法第 149 条规定, 生产、销售第 141条至 148条所列产品, 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 同时又构成第 140 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 10 题: 某日,身背猎枪的甲骑摩托车经过一公路,见一辆载满皮货的大卡车停在路 边,便顺手抽下一条皮毛 (价值 1000 元

14、)搭在自己肩上扬长而去。正在路边解手 的司机发现后欲追回,但见甲身挎猎枪即不敢再追。后因该司机报案,甲被公 安机关拘留。甲的行为是 ( ) 。A. 抢劫罪B. 抢夺罪C. 持枪抢夺罪D. 盗窃罪参考答案: A答案解析: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夺罪 的构成特征为: (1) 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犯罪对象只能是动产。 (2) 客观方面为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即自然人。 (4) 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但是,根据刑法第267 条第 2 款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不管行为人是否实际使用或者以

15、凶器相威胁, 均以抢劫罪论处。 本题中, 甲身背猎枪实施了抢夺行为, 司机也因发现甲身挎猎 枪而不敢追赶,这显然属于携带凶器抢夺的情形,因此,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第 11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 () 。A .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或军人的, 无条件地适用刑法B. 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公民,无条件地适用刑法C. 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作人员,无条件地适用刑法D. 如果犯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的,有条件地适用刑法参考答案: A答案解析:刑法第 7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 之罪的, 适用

16、本法, 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可以不予 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 之罪的,适用本法。可见,如果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是我国普通公民,则有条件 地适用我国刑法; 如果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是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 则无条 件地一律适用我国刑法。第 12 题: 不是决定犯罪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因素有 () 。A. 犯罪人的罪过形式、犯罪目的、犯罪动机B. 犯罪人的受教育程度C. 犯罪的手段、时间、地点D. 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变量很多, 一般认为,这些因素或变量 主要有: (1) 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