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07804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9.10主题角参与人员许文峰、朱红霞一、教材阐明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结识”这一内容。第一种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结识角和直角,并懂得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结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种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二、单元教学目的二、教材目的、通过操作活动,结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对的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渗入分类思想。2、结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3、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结识常用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懂得平角、周角,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4、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教学难点剖析许文峰: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教学难点: (1)直线、线段、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2)角的形成。2、因素分析:()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对于无限长难理解。由于人的视线是有限的,学生在看黑板上画出的直线和线段时,都觉得是有限的。(2)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种端点,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因而学生总觉得直线比射线要长。(3)受到平常生活用语的影响。学生对“直的线”和“直线”产生混淆。3、解决方略: 让学生上黑板画直线、射线时,教

3、师提出“没听到指令不许停笔”的规定,让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指令中画下去画出黑板,画出教室,深刻感受它们的无限长。也可用视频演示观测实物,如两个手电筒尾部相对,两头光线无限延长形成直线,直线即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线段则是有始有终,就仿佛铅笔、铁丝等物体。在黑板或纸上作图时,特别要注意线段两端的端点、射线的一种端点要画明显。朱红霞:课题二角的度量1、教学难点:对的度量角的度数对开口向下(向上)的特殊角的度量,。2、具体体现:(1)看错刻度;()测量误差太大;()无法度量。、因素分析: (1)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测量工具,它和前面所学过的测量长度完全不同 ,学生容易看错刻度,应看内圈,却看外圈刻度,

4、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2)当测量角的边的长度不够时,没有采用延长边的长度去测量,导致测量误差较大。() 学生是从量基本角起学习量角的措施的,书中的例子A=80也是一种基本角,受到例题的影响,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去摆弄自己的量角器和不懂得把角旋转来量。4、解决方略:(1)让学生掌握看量角器的措施: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叠。如果度线是从内刻度线起就看内刻度,如果度线是从外刻度线起就看外刻度。(2)学生在量角时往往浮现不知看哪一圈的刻度,可结合直角的结识和估测避免这一问题。先判断角与否比直角大,再估测角的大小,最后进行实际测量,不仅能避免错误,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估测能力,能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3)

5、对于两条边较短的角,可以这样引导,中心对顶点之后,要是她的两条边在量角器内,角的边够不着量角器的刻度,量角器应当怎么放呢?要学生联系角的构成,明白角的两条边是射线,是可以延长的,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度没有关系。当遇到角的边够不着量角器的刻度时,可以运用直尺来延长边的长度,再测量,这样测量的角度就会比较精确。()无法摆布量角器进行度量开口向下(向上)的角。可以引导学生把角用旋转本子或课本的措施旋转到自己习惯的方向来度量。许文峰:课题三:角的分类1、教学难点:周角的结识2、具体体现:学生容易把周角看作是一条射线。3、因素分析:由于周角比较特殊,角的两条边重叠,从直观上来看这个角与生活中常常接触的角

6、不同。4、解决方略: 教师在教学前要准备某些实物和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如折扇、用硬纸做的活动角等)。教学时,可以拿出折扇慢慢打开,使学生看清扇子把转了一圈,然后,通过活动角演示,并划出书上的周角,让学生观测周角的画法,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叠在一起。朱红霞:课题四: 画角1、教学难点:画指定度数的角;、具体体现: 锐角、钝角画反了。、因素分析:看错内外圈的度数。4、解决方略: (1)强调画角的环节,点点前先看清晰自己与否找对内外刻度,检查完后才点点。()画前先判断自己画的角是什么角(锐角或钝角),画后直接用观测法检查。(3)对于某些中下生,可以规定她们画角的时候,养成一

7、种固定的模式,例如: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端点固定在左边,那样度线就肯定在右边,这样就固定是看内圈的度数了,这样做可以大大避免这部分同窗浮现以上错误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日期.15主题混合运算参与人员许文峰、朱红霞一、朱红霞第一次试教教案(略)二、朱红霞第二次试教教案及教后反思: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第0-3页。 教学目的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结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具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对的计算。 2懂得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合伙交流的过程中,

8、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信心。学生的基本是什么?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措施,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学生在前几册书上学过了具有同一级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的两步式题,也学过某些具有两级运算,在二年级上册学完的乘法口诀后,解决实际问题中列式4+4+4+2,也可以列成342或者4-,规定用乘加、乘减来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但乘加、乘减但都是乘法在前面)的两步式题。学生的困难是什么?1、运算顺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长期以来学生已形成思维定势,会对今天所学的乘加、乘减运算顺序产生负迁移;、书写格式。本课规定用递等式

9、显示计算过程,它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也是一种难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把混合运算的学习与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比较中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 教学过程常规训练:口算3分钟一、整体建构1、同窗们,我们在计算的时常常会用到四种运算,分别是“+、”教师这里有几种数,出示:2、3、5、6、12,你能用上+、运算符号,写出两步计算的式子吗?听清晰规定:注意不加小括号,写的时候想想有哪些类型,看谁写的类型最多?2、学生在本子上写,师巡视。、生说师写,2+35,1-3,125,12-35,2,22,52,35-1,1-26,2+

10、36,并相机标上序号。(教师有类的意识)在这些式子中,哪些是我们此前学过的算式?让学生算一算成果,再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像这样的混合运算,我们要先算什么?(哪个在左边就先算哪个,从左往右计算)4、指1236,有同窗说先算12,有同窗说先算36,究竟先算什么?12-2,有同窗说先算1-2,有同窗说先算6,究竟先算什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算式中有乘有加,有乘有减的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二、创设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1)师:(出示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请同窗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1.师:小军想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

11、看一看(出示问题)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板书:书包2元,笔记本5元,水彩笔1元。2师:你会算吗?请你在本子上列出算式,写出成果,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你是怎么做的,能把你的思路一起讲给人们听吗?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要多少钱?=15(元) 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钱? 520=5(元)3 我是直接写成一道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我们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种算式,这个算式就叫综合算式。(师简介这是综合算式) 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指30,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师简介: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

12、看清晰运算的过程,一般用递等式表达。第一步另起一行对齐算式左端写上等号,先算出3的成果是5,(先算的可以在下面画横线作记号)3,背面临时不算的加号和20照抄下来。第二步再写一种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再算15+2的成果3,像这样解决问题时不要忘掉得数背面写上单位名称和答语。指53这一步在分步算式中是哪一步?指名学生说一说,箭头连接。520这一步在分步算式中又是哪一步?指名学生说一说,箭头再连接。(建议这里把综合算式全算完了,再在两种措施中沟通画上箭头)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毕板书。 53+20 =1520=3(元)答:一共用去3元。5、如果有同窗这样列式(出示2+53),你觉得她对吗?说理由

13、。像这样的综合算式,你会用递等式计算吗?请同窗们在本子上做一做。师巡视,捕获错误资源。展示学生作业:(应当同步有对的资源呈现)2053 20+53 0+3 =253 15+0 0 +5 7(元) =(元) =35(元)比一比,你觉得哪种计算过程是完全对的的?前两个为什么错?错在哪儿? 5师:请同窗们比较左右两个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在运算顺序上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都要先算乘法?(让学生再次联系数量关系明白算理)小结:两个综合算式中均有乘号和加号,不管乘号在前,还是乘号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没有算到的一步要照抄下来。三、提出并解决问题()1刚刚我们顺利完毕了第

14、一种问题,接下来看看小晴买了什么呢?师:(出示问题)买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师:这个问题你会做吗?请你们先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做完后,把你的思路和运算顺序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先看看列的综合算式与否对的。018 错误资源:182-50请人们来判断一下究竟哪个对的呢?说说为什么?求找回的钱, 付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再看计算过程,展示学生作业,捕获错误资源。出示:(也同步浮现对的的做法)50-1 5018 18 50-12 =6-50 =322 =6 =50 -36=14(元) =6(元) =536 =14(元)=4(元)根据学生计算状况,进行讨论评价。你觉得哪种计算过程是完全对的的?其他的错在哪儿?解决书写格式错和运算顺序错。引导交流,这里要先求盒水彩笔的钱,因此这里先计算1乘这一步,前面临时不算的0和减号照抄下来,接下来再算,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和答句。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0-3=14(元)答:应找回14元。 4归纳小结:具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窗们观测上下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第一种综合算式具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