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时注桩技术规范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06682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灌时注桩技术规范1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钻孔灌时注桩技术规范1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钻孔灌时注桩技术规范1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钻孔灌时注桩技术规范1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钻孔灌时注桩技术规范1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钻孔灌时注桩技术规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时注桩技术规范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22211 适用范围2222 术语2223 基本规定2224 施工准备3225 材料和质量要求4226 施工工艺7227 质量标准16229 安全环保措施17建筑灌注桩第 19 页 共 32 页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2211 适用范围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按成孔工艺和成孔机械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其适用范围如下:1冲击成孔灌注桩:适用于黄土、黏性土或粉质黏土和人工杂填土层中应用,特别适合于有孤石的砂砾石层、漂石层、坚硬土层、岩层中使用,对流砂层亦可克服,但对淤泥及淤泥质土,则应慎重使用。2冲抓成孔灌注桩:适用于一般较松软黏土、粉质黏土、砂土、砂砾层以及软质岩层应用,孔深在

2、20m 内。3回转钻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软、硬土层,如淤泥、黏性土、砂土、软质岩层。4潜水钻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软、硬土层,如淤泥、淤泥质土、黏土、粉质黏土、砂土、砂夹卵石及风化页岩层中使用,不得用于漂石。22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222 术语1灌注桩:先用机械

3、或人工成孔,然后再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的基桩。2泥浆护壁:用机械进行贯注桩成孔时,为防止塌孔,在孔内用相对密度大于1 的泥浆进行护壁的一种成孔施工工艺。223 基本规定2231 桩位放样允许偏差如下:1群桩:20mm;2单排桩:10mm。223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2233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2233 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比设计标高高出0.5

4、m,桩底清孔质量要求见表227-2。每浇注50m3 必须有1 组试件;小于50m3 的单柱单桩,每根桩必须有1 组试件;每个柱子承台下的桩至少应有l 组试件。2234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 根,当总桩数少于50 根时,不应少于2 根。2235 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 根;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的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 根。每个柱子承

5、台下不得少于1 根。2236 对砂子、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37 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对于沉管灌注桩不宜大于50mm,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对于素混凝土桩,不得大于桩径的14,并不宜大于70mm。2238 为核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工艺以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桩在施工前,宜进行“试成孔”。224 施工准备2241 技术准备1认真熟悉现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场区内地下障碍物、管网等相关资料。2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和施工方案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

6、短期专业技术培训。4组织现场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安全、文明施工规程,增强职工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意识。5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6其他技术准备工作。2242 作业条件L 施工平台应坚实稳固,并具备机械、人员操作空间。2施工用水、用电接至施工场区,并满足机械及成孔要求。3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机械试运转完毕,钢筋进场检验合格,钢筋骨架安放设备满足要求。4测量控制网(高程、坐标点)已建立,桩位放线工作完成,或复测验收合格。2243 成孔机械成孔机械根据土质情况进行选用,见表2243-1。潜水钻机技术参数见表2243-2,国产回转钻机技术参数见表2243-3、表22

7、43-4,国产冲击钻机技术参数见表2243-5,冲抓钻机技术参数见表2243-6,抓斗与套管配套表见表2243-7、表2243-8。2244 材料进场准备1钢筋、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经质量检验合格;2混凝土拌合所需原材料全部进场,并至少具备1 个工作班用量的储备;3钢筋骨架加工所需原材料已全部进场,并具备成批加工能力,开钻前宜加工成型1个工作班用量的套数;4配置泥浆用的黏土或膨润土已进场。泥浆池和排浆槽已挖好。225 材料和质量要求2251 材料要求1水泥:可采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水泥时应采取防离析措施。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水泥的初凝时间

8、不宜早于2.5 h 水泥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水泥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1)出厂合格证,内容包括:水泥牌号、厂标、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出场日期、批号、合格证编号、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等试验指标;合格证应加盖厂家质量检查部门印章,转抄(复)件应说明原件存放处、原件编号、转抄人应加盖转抄单位印章(红印为准,复印件无效);合格证的备注栏由施工单位填写单位工程名称及使用部位。(2)水泥进场取样方法应按水泥取样方法(GB l2573-90)进行,通常复试内容包括:安定性、凝结时间和胶砂强度三项。(3)进场水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复试,复试应由法定检测单位进行并应提出试验报告

9、,合格后使用:1)水泥出厂日期超出三个月(快硬性水泥超出一个月);2)水泥发生异常现象,如受潮结块等;3)使用进口水泥者;4)设计有特殊要求者。2粗骨料:宜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适当增加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816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且不宜大于40mm,其性能及质量要求如下:(1)颗粒级配一般采用连续级配531.5mm、单粒级配1631.5mm 或2040mm,有条件时优先选用连续级配。(2)含泥量限制见表2.2.5.1-14水:搅拌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以下规定:(1)水中不应含有

10、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2)污水、pH 值小于5 的酸性水及含硫酸盐量按SO . 24计超过水的质量0.27mgcm3的水不得使用。(3)得用海水拌制混凝土。(4)供饮用的水,一般能满足上述条件,使用时可不经试验。5外加剂: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中一般掺加减水缓凝剂,用于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6钢筋: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复验内容包括:拉力试验(屈服、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冷弯试验。具体要求如下:(1)出厂合格证应由钢厂质检部门提供或供销部门转抄,内容包括:生产厂

11、家名称、炉罐号(或批号)、钢种、强度、级别、规格、重量及件数、生产日期、出厂批号;力学性能检验数据及结论;化学成分检验数据及结论;并有钢厂质量检验部门印章及标准编号。出厂合格证(或其转抄件、复印件)备注栏内应由施工单位写明单位工程名称及使用部位。(2)试验报告应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内容包括:委托单位、工程名称、使用部位、钢筋级别、钢种、钢号、外形标志、出厂合格证编号、代表数量、送样日期、原始记录编号、报告编号、试验日期、试验项目及数据、结论。(3)钢筋进场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内容包括:直径、标牌、外形、长度、劈裂、弯曲、裂痕、锈蚀等项目,如发现有异常现象时(包括在加工过程中有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

12、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拒绝使用。2252 质量要求1钢筋加工前,应对所采用的钢筋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必须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严禁使用。2钢筋加工前,应先行调直,使钢筋无局部曲折。3混凝土搅拌按以下规定执行:(1)原材料计量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允许偏差见表2252。(2)外加剂应用台秤计量。(3)当拌制混凝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如砂石含水量的变化),应及时调整和修正配合比,使拌制的混凝土达到设计的要求。(4)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强制式搅拌机不少于90s,自落式不少于120s。(5)混凝土拌和物搅拌必须均匀,且色泽一致。(6

13、)应在拌制地点和灌注地点分别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4护筒埋入土中的深度必须满足要求,护筒四周用黏性土回填并分层夯实。5桩机就位后,必须平正、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和移动;为准确控制成孔深度,在桩架或钻具上应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6从开始成孔至水下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始终保持护筒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0 m以上,受水位涨落影响时,应高出最高水位1.5m 以上。7成孔过程中应注意地层的变化,随时调整钻进工艺,防止塌孔、缩颈、倾斜等质量缺陷。8钢筋骨架在存放、起吊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在安放入孔时,位置要居中,不得碰撞孔壁;安放至设计高程后,应采取措施固定,确保在混

14、凝土灌注过程中不移动。9导管在使用前应作水密性试验,安装时要放密封圈并上紧丝扣,在孔中的位置要居中,导管底距孔底300500mm,上部高出泥浆面不少于300mm。226 施工工艺2261 工艺流程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261。2262 操作工艺1施工平台(1)场地内无水时,可稍作平整、碾压以能满足机械行走移位的要求。(2)场地为浅水且水流较平缓时,采用筑岛法施工。桩位处的筑岛材料优先使用黏土或砂性土,不宜回填卵石、砾石土,禁止采用大粒径石块回填。筑岛高度应高于最高水位1.5m,筑岛面积应按采用的钻孔机械、混凝土运输浇筑等的要求决定。(3)场地为深水时,可采用钢管桩施工平台、双壁钢围堰平台等固定式平台,也可采用浮式施工平台。平台须牢靠稳定,能承受工作时所有静、动荷载,并能满足机械施工、人员操作的空间要求。2 护筒(1)护筒一般由钢板卷制而成,钢板厚度视孔径大小采用48mm,护筒内径宜比设计桩径大100 mm,其上部宜开设12 个溢流孔。(2)护筒埋置深度一般情况下,在黏性土中不宜小于lm;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淤泥等软弱土层应增加护筒埋深;护筒顶面宜高出地面3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