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分析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0646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贷款分析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良贷款分析报告不良贷款分析报告(一)为全面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我县联社结合全县农 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现状,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仔细研究。现将具体分析情况及今后四个月 重点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截止xx年xx月底,全县各项贷款余额为xx万元,按五级分类划分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占比 为xx%,其中:次级类贷款xx万元,可疑类贷款xx万元,损失类贷款xx万元。不良贷款余额较年 初下降xx万元,占比较年初下降xx个百分点。截止2009年xx月底,万元(含)以下不良贷款xx笔xx万元,其中:次级类贷款xx笔xx万元, 可疑类贷款xx笔xx万元,损失类贷款

2、xx笔xx万元。其中:按形成时间划分xx年以前xx笔xx万 元,xx年xx笔xx万元,xx年以后xx笔xx万元;按表现形式划分:个人贷款集体用款xx笔xx万 元,个人贷款企业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政府用款xx笔xx万元,个人贷款他人用款xx笔xx 万元,企业贷款个人用款xx笔xx万元。二、清收措施近年以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将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作为信贷管理工作的主线,按照“落实责任、创 新办法、立足自身、不等不靠、借助外力、合理摆布”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狠抓“双降”工作。一是结合本县实际,合理下达任务,对已形成的不良贷款逐笔分析和摸底,再根据实际情况梳成 辫子,分类施策;二是认真执行“xx

3、”清收不良贷款办法,抓好新增贷款的源头管理,防范新的不良贷款的形成,杜 绝前清后增;三是采取分类清收与全面催收相结合、户户见面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班子成员包难户与信贷员大 包干相结合等办法,有选择、有目标、有重点的予以清收;四是大力推行“一元”、“十元”、“百元”、“千元”收贷法,做到天天收、月月收、季季收、年年收, 清贷不止;五是完善清收不良贷款的办法和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清收奖励办法,做到重奖重罚,实行清 收一笔,奖励一笔的办法,谁清收、谁受奖,充分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信贷人员的清非积极 性和主动性。六是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定期汇报当前工作重点及存在问题,取得县委县

4、 政府的支持,并积极与司法机关协调配合,加大依法清收力度和已诉未执结案件的执行力度,对有偿 还能力,赖帐不还的不良贷款,进一步摸底排查,对那些不讲诚信,无视法律的贷款户依法强制还款, 最大限度保全资产。三、清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信用环境差使“赖债户,不良贷款清收难。信用环境差是“赖债户,存在的“温床”。“赖债户”中不 乏公职人员,地方政府部门虽屡次下发文件以行政手段配合农信社清收,但许多涉贷单位对清欠工作 大多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走形式的现象,清收效果不明显。而非公职人员的“赖债户”则多存有侥幸 心理,通过外出躲债、拒绝签字等方式逃避信用社债务。对于这些“老赖债户”,无论信贷员怎样软磨 硬泡

5、也无济于事。二是缺乏政策扶持使农业经济组织不良贷款清收难。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信社自主经营管理 薄弱,各级政府行政干预致使农信社发放了一批低质量的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如一些村办造纸厂、水 泥厂等,随着这些经济组织的亏损、解体、倒闭,农信社的这部分贷款也由此沉淀下来。这部分贷款 大多年限长、金额大、涉及面广,由于缺乏国家相应政策扶持,而使此类不良贷款清收盘活难度相当 大。三是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使小额不良贷款清收难。由于农户尚未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个体抗风 险能力小,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债务往往难以偿还。市场经济的复杂化也使城市小个体户常常血本无 归,无法按期归还债务。这部分不良贷款具有单笔金额小、

6、户数多、分布广的特点,加上不少贷户外 出务工、经商,有的还举家外迁、下落不明。要盘活此类不良贷款,如果单靠信贷员一户一户跑清收, 工作量巨大,而且势必影响正常业务发展。四、清收不良贷款对策一是建立主责任人制度,严格责任界定。主责任人制,即第一责任人制,是适应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展需要,在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 职责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针对有权决策人在决策各环节中的作用及行为而承担责任的管理制度。主 责任人制的建立,是对信贷决策各环节有权决策人管理责任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规范信贷决策行为, 有利于克服多年来信贷业务逐级报批而由一人承担责任或名为集体承担责任而实际无人承担责任的 弊端,是信贷管理制度

7、的又一个创新。通过建立主责任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责 任人严格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为信贷业务的稳健发燕尾服负责,共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负责,共同 为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负责,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二是强化制度制约,严格责任追究。冷静分析多年来信贷管理不规范和“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信贷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的原 因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原因,那就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或追究不严,使信贷人员存有侥幸心理 和依赖思想,养成了一边纠改一边违章或只查违章不认真纠正的不良习惯,信贷业务处于一种放任发 展的态势,可以说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为了确保信贷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尽快改变信

8、贷 人员的惰性思维,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调查、审查、审批各决策环节有关人员的责任,规 范主责任人的行为。三是授权范围内的贷款追究体系。贷款本金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必须全额收回,到期未能及时回笼应查明原因,依据实际情况确认各 自责任,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不能收回的贷款可进行延期,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则要进行追 究,出现一笔到期未收回贷款,信贷员承担80%的赔偿责任,信用社主管信贷的副主任负10%的赔 偿责任,信用社主任负10%的赔偿责任(可从每月工资中扣发,或让信贷员交一定的保证金)。出现 两笔到期未收回贷款除承担以上赔偿外,信贷员要停职清收,停职期间内只发生活费,三个月内如收 不回,进

9、行下岗清收。出现三笔以上到期未收回贷款,除进行经济赔偿外,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信用 社正、副主任要给予记过处分。四是超授权范围内的贷款追究体系。信用社在进行审批超授权范围内的贷款,要经过的岗位有信贷员岗、审查岗、审批岗,如出现贷 款未收回(除去不可抗力因素),信贷员负70%收回责任,审查岗负10%收回责任(审查主责任人负 5%责任,其余负5%责任),审批岗负20%收回责任(审批主责任人员负10%责任,其余负10%责 任),如出现一笔贷款未收回,根据以上责任划分各自承担相应责任,至贷款收回;如出现两笔贷款 未收回,信贷员要停职清收,停职期间内只发生活费,三个月内如收不回,进行下岗清收;出现三笔 以

10、上到期未收回贷款,除进行经济赔偿外,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信用社正、副主任要给予记过处分, 联社有关人员也要得到处分。五是建立清收激励机制。我县联社制定了关于对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工作的实施细则,建立了不良贷款的清收激励机制, 明确了清收不良贷款的计酬办法,具体如下:对收回1978年以前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x计发;对收回1979年-1985年以前的不良贷款 按收回利息的x0%计发;对收回1986年-1996年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计发;对收回1997 年-2002年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计发;对收回2003-2005年的不良贷款按收回利息的x%计 发;对收回呆帐贷款、已置换的不良贷款、抵债

11、资产处置后剩余部分的贷款按收回本息的x计发。上 述奖励由信用社按月统计上报收回信息单,经县联社稽核部门审查,直接发给清收人。在清收过程中 因贷户当时资金不到位,暂无法收回,但能于贷户签发催收通书并制定还款计划的每户奖励信贷员1 元。六是探索建立“黑名单”制裁制度。“黑名单”制裁制度的建立,对于改善农村信用社的信用环境,增强贷款客户的信用意识,有着至 关重要的意义。对有不能按期还贷款、不及时结息、擅自改变贷款用途等不良行为的客户要全部用“黑 名单”制度进行制裁。建议和专业银行及邮政储蓄强化沟通,建立网络互通、信息共享的信用平台,对 有不良记录的客户不但要上农村信用社的“黑名单”,而且还要上到所有

12、金融机构的“黑名单”。同样,对 于一些在其他金融机构有不良记录的,我们农村信用社也对其以“黑名单”制度进行制裁,形成对不讲 信用、恶意逃废债务的借款人“金融封杀”的强大态势,由此逐步改善金融系统的“信用环境”。不良贷款分析报告(二)摘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呈现出的特点是:额度高、比例大、处理难、增速快。首 先,我们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众所周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亚洲国家的银行问题,然而亚洲国家 中,银行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又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过高,作为亚洲国家的代表,这同样说明我 国的不良贷款率也已经过高,且也可能将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

13、个巨大隐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呈现出的特点是:额度高、比例大、处理难、增速快。首先,我们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1、政府方面的行政干预我国政府对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的行政干预;二是地方政府 的行政干预。然而,中央政府对干预银行工作所导致的不良贷款,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首先,国有企业改革服务需要各商业银行的支持,然而这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没有一定的保 障。其次,央行分行协助地方政府向国有商业银行在增加本地贷款方面施加压力。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干预的手段和形式表现多样:各级政府通过指令性手段来干预金融机构的业务。例如,通过现场办公等方式来帮助政府项

14、目取 得银行放贷,导致的后果就是政企不分,这些行为事实上是严重的金融腐败。各级地方政府会想方设 法向各地各类商业银行施加政治压力,以便为本地区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贷款;研究表明,在 处理银行不良债权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对本地中小企业的竭力袒护,甚至于直接通过帮助企业破产、 清算等途径来逃避银行的债务。2、不完善的信贷审批制度造成商业银行出现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是:在审批贷款出现的问题。所以,改善自身审批贷款的 流程,改善程序中出现的漏洞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在做的业务。由于传统的审批贷款体制存在严重的 缺陷,导致了目前商业银行审批的效率下降,造成大量不良贷款3、道德方面的问题对经营者道德素质方面的

15、审核,银行方面常常很容易轻视。然而由于这一因素,对银行造成的损 失也同样严重。比较前面两大类原因,其不同之处是,由于贷款者道德低下,造成不良贷款的例子也 是比比皆是,且这类贷款常常还比较难以追回,同时还会涉及到刑事犯罪这样的严重后果,银行就更 难处理了。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改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完善治理首先,逐步进行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建立多元产权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模式的创新。积 极稳妥的推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通过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实现产权制度于经 营机制的根本性的转变。其次,逐步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再次,实行

16、严格的信息披露管制制度。2、改革传统信贷模式,加强不良贷款的催收提出此想法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传统的分级责任的清收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是临界点对不良贷款特性的制约。三是形势要求改革资产催收机制3、加强并完善信贷审核制度,避免产生道德风险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主要是通过加强制度的方法来控制信贷工作,但是对人的激励机制显得 不足。过度地以责任制来压人,这就制约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并使其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率。式, 即借新4、逐步建立健全符合谨慎经营、审查会计为原则的呆帐准备金制度首先,要有全面有效的贯彻实施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相关规定。其次,还要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在呆账准备金方面的计提种类。再次,逐渐建立贷款损失方面的核销制度。总之,改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经济发展问题,需要社会和各方的共同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