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思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06317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思考【内容提要】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面向全球的教育市场,呈现出多种模式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十分看好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市场潜力,纷纷加快了参与中国教育市场份额的步伐。面对这种新局面,我们必须在教育理念、人才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变革。引入资金和先进的教育机制,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师资培训和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经验,增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便捷之路。【摘 要 题】改革与发展【英文摘要】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

2、d has recently been geared to the global educational market,presenting a tendency towards multi-modeled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Those institutions ofhigher educ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quickening their steps one after another to share Chinas educational market since they quite believe

3、 that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al market has great potentialities when the suppl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falls short of the demand of themasses.Being confronted with such anew situation,we must carry out reforms in our educational conceptions,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4、s.Taking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s a guide,we should introduce foreign capital and advanced educational mechanisms to reinforce 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our reference to foreign experiences in the current pattern of running a

5、school,specialty construction,teacher training and quality guarantee.This is a shortcut to quickly reach our higher educational leap.【关 键 词】中外合作办学/策略思考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a school/tactics/consideration一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一)教育国际化背景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土壤发达国家固然将境外办学纳入对外扩张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有借助国外先进教育资源加快自身高等

6、教育发展的需要,经济、文化和传播技术的巨大变化则直接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局面的形成。人才、资本、信息等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带动了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同时,由于人才标准的国际化,从事跨国经营的经理和员工不仅要熟悉国际经济运行的规则,更要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从客观的市场需求方面拉动了教育的国际化。教育产业化使得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由于生源竞争激烈、政府拨款不断下降等因素,较早地将教育产业化的认识贯彻于境外办学领域,竭力开发国外市场,从而进一步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全球性的信息一体化打破了国家和地域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人的观念和文化上的界限

7、。高等教育借鉴现代网络教育的优势,使得学术交流,课程互通,理念共享成为十分自然和容易的事情。(二)WTO与我国政府对教育开放的政策导向2002年1月19日,时任教育部长的陈至立曾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署名文章,全面论述了我国教育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指出中国教育承诺是部分的,也强调了教育事业“全面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在详细阐明我国加入WT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时指出,允许外方为我国提供教育服务。其中在教育服务提供方式上允许商业存在,即允许中外合作办学。表明我国政府和国民对于WTO成员国的政府和国民有着责、权、利诸方面的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有助于我国在战

8、略上以守代攻,在市场环境下维护教育主权,有利于我国政府机关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也为国内高校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权益提供了条件,给国内高校带来了低成本扩张的可能性。(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颁布200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与时俱进地修正了实施于1995年1月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相关内容,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条例首先修订了暂行规定中“是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的提法,明确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

9、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条例是我国政府将承诺内容转化为国内立法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的重要措施。教育部长周济最近在答记者问时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贯彻落实条例规定的相关政策和权益。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将对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行为、指导办学健康发展、明确办学者合法权益、提高办学积极性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二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问题(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2年底,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共有712个,遍及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工商管理类专业

10、居多,共255个,占36%;外国语言文学类132个,占19%;电气信息类94个,占13%;经济学类74个,占10%;艺术类37个,占5%;教育学类19个,占3%;其他类101个,占14%。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相对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及大中城市。上海交大与美国密执安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工程本科到博士各层次高级人才;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举办的MBA项目已在国外权威排行榜上进入世界百强之列。北京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近20所,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大、对外经贸大学等,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次招生几乎都满载而归,供不应求。有的全由外教来京授课,教材、学生选拔、考试完全依照外方标准;有的是中外双方

11、相互承认课程设置和学分标准,中外教师共同授课,学生可拿中外双文凭;有的是学生在北京高校先学习几年,再到国外高校学完余下的课程。(二)管理、运作模式现阶段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有两大类:一类是独立设置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另一类为非独立设置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般以二级学院形式和分项目合作形式存在,前者如青岛大学霍尔姆斯学院,后者如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的詹姆斯库克大学1+2+1交流项目等。在运作模式上又可分为外方为主型和我方为主型。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为外方为主实施运作的代表。该学院是郑州大学与美国西亚斯集团公司合作举办的二级学

12、院,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实施美国堪萨斯州州立大学学士学位教育。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为我方为主型的代表。该国际学院是学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归口管理学校全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在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并存,学历教育有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三)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指导。中外合作办学在日常管理、审批程序、政策督导诸方面缺乏清晰的上下贯通渠道。众多办学机构共同抱怨这样一个现实:上级教育主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调障碍,计划处高教处外事处社管处成教处职教处物价局。或者因为不熟悉政策,或者因为职责不清,或者因为认识不足,各部门之间要么互相推委责任、要么互相争夺管理职权,使得

13、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着既没有直接上级主管部门、又存在者众多上级主管部门的客观困境。高学位层次的合作项目控制过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与国外的差距较大,而在这个层次上的合作教育审批困难,而且不是批办学资质,而是按届批项目,这样的结果是导致项目的短效性,不利于优势学科的巩固和发展。由于这个层面教育市场可观,许多国外教育机构采用种种优惠手段吸引留学生或开展网上课程,造成一种无序状态。外国学历认定工作严重滞后。教育国际化已经加强了国际间人才培养的胶合关系,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一所学校,而我国只有在招生计划内发放的文凭才被国家所认可。中外合作办学在10多年的实践中始终面临者外方学历不被

14、认可的尴尬局面。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颁发的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应当与该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相同,并在该国获得承认;中国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颁发的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的承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由于中国与一些国家学历学位互认工作正在进行中,即便我国目前同英国、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签署了学位互认协议,中外合作机构颁发的、体现了跨文化培养特色的2-3年的相当于高等专科层次的外国证书Diploma/Advanced Diploma,我国在政策上没有认可参照。营利意识比较浓厚。部分国外合作方本身办学

15、历史很短,甚至是在本国也是层次很低的学校,然而在我国却堂而皇之地登陆输出其教育产业。有些国内合作方也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夸大宣传、吸引生源,注重经济效益和赢利分成比例,对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顾及较少。还有的境外合作者本身是企业或教育集团公司而不是教育机构,对教育规律并不甚了解,凭着看好市场前景而涉足教育。这种利用我国政策空间、以营利为目的“卖文凭”的假合作行为并不少见,背离了教育的理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条例规定,国家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进国内急需、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的标准如何把握?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分布情况过于杂乱,低水平重复比较严重,学科门类、布局、结构

16、不平衡,甚至还存在合作对象不对等问题。国外以学分制来实施和管理的教育手段无法照搬,把原本学分衡量标准硬性套进我们的教学体系中,不伦不类。有些专业课程国内已经处于领先还要去合作,只是为了披上洋装。教育部应该尽快出台能够突出中外合作办学优势的专业目录之类的纲目性文件,减少盲目性。或者,在实施高等教育的合作机构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宽进严出,取消入学考试分数限制,尽最大的限度发挥中西合璧的教育独特功效。没有形成准确的办学定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尚处于盲目发展阶段,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调控。尤其在地域分布方面集中在了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及大中都市,无形中扩大了我国教育已经存在的区域性差距。因此,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国外机构到内陆和落后地区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