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发展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806069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审计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部审计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部审计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部审计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部审计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部审计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审计发展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目 录一、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史2(一)古代内部审计阶段2(二)近代内部审计阶段3(三)现代内部审计的兴起3二、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分析4(一)审计的本质4(二)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4(三)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5三、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史7(一)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7(二)我国内部审计的薄弱点8四、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10(一)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模式10(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开展风险评估业务12(三)发展增值型内部审计14一、 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史内部审计自其产生至今,经历了古代内部审计、近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三个阶段。

2、(一)古代内部审计阶段内部审计源于奴隶社会,当人类步入奴隶社会以后,私有制开始出现,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出现分离。于是,财产所有者往往会委派自己信任的人作为第三者受托进行经济监督,从而产生了古代的内部审计。在奴隶制政府,如古代中国、罗马、希腊,对内部审计组织及活动均有记载,如中国周记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设有“司会”和“宰夫”两种官职。“司会”可以从日成、月要、岁月三个方面勾考皇室的财政收支,保管书契、版图及副本,实际是行使会计稽核和控制的权利,可谓原始意义上的内部审计。而“宰夫”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行使“考其出入,以定刑赏”之职责,可谓我国政府审计的雏形。再如古代罗马,人们采用“听证帐目

3、”的方式来检查负责财务的官员有无欺诈、舞弊行为,即检查人听取不同人员对同一事项记录的口头汇报。审计(AUDIT)一词就来源于拉丁文“听帐人(AUDITUS)”。封建时代,古代内部审计继承了早期内部审计的思想,并且有了长足进展,主要标志是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这一时期,内部审计主要采用了寺院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和庄园审计等形式。1、寺院内部审计这是西欧寺院经济的审计制度。十一世纪以来,寺院在西欧极为普遍,一些寺院兴办了各种类型的手工作坊,拥有大量的财产。为加强管理,寺院配备了各种专职管理人员,为监督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还适当配备了具有一定专业会计知识的人充当审计人员,负责对财务

4、收支和会计帐目进行检查。2、行会审计制度在英国,11-12世纪就出现了行会,每个行会一年要召开1-4次总会,议事内容是选举产生理事和审计人员。理事是行会的执行机构,主要负责征收会费和罚款、记录反映行会经济业务的会计事项、调查行会的财产状况和仲裁会员间的经济纠纷。审计人员从行会成员中选举产生,是行会成员的代表,主要职责是定期检查理事报送的会计帐簿,并在大会上向全体成员报告审查的结果。3、银行内部审计在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北部城邦,如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得到迅速发展。佛罗伦萨是当时意大利的金融中心,在西欧各地,到处有佛罗伦萨的代理店,为了对这些分店加强控制,银行家们采用了内部审计的

5、形式。4、庄园内部审计庄园既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单元,又是独立的经济单位。庄园主不再亲自参与庄园的管理,而将直接管理庄园的责任委托给数名庄园管理者去管理,其中包括审计人员。审计人员负责对庄园财务总管编制的反映庄园经济事项的会计帐簿定期进行检查,根据审查的结果,提出审计意见并呈送给庄园主或向其作口头汇报。通过对几种内部审计形式的介绍可以看出,在封建时代就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但它的审计目的仍然是差错防弊,审查单位内部承担经济责任者的诚实性。(二)近代内部审计阶段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客观上要求会计把重点从经营角度放在财产的所有权和损益的计算上,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审计人员对企业

6、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并陈述审计意见。但这一时期,实行内部审计的企业不多,而且没有设置专职机构。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企业经营规模庞大,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实行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日常管理职责的履行状况如何,各部门的经营活动是否合规合理,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目标能否实现,客观上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即进行信息反馈。这样,在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的相对独立的控制系统内部审计。1875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克虎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开展财务合规性审计。在美国,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性的铁路行业则最先配备内审人员,巡视各

7、路站,检查公司制定的财务制度的遵守情况和有关会计记录的真实、正确性。此后,这些国家的其他行业和其他国家的大型企业也相继实行了内部审计制度。这时,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在于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检查揭示舞弊或其他不规范的行为。其工作范围主要是审查反映经济活动的财务会计资料,也从事一些较低水准的会计和管理程序的遵循性检查,并逐步向经营管理领域延伸。(三)现代内部审计的兴起20世纪40年代以后,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管理层次的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迅速,企业管理者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更加迫切。这种新的发展使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更加关

8、注,并从各自的角度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1941年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这一年在美国发生了两件对现代内部审计兴起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第一件是在约翰舍斯顿的领导下,24位有识之士倡导成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致力于推动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人员向前发展的国际性组织,通常称之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该组织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到1995年为止,协会已在全国各地拥有150多个成员组织,会员约54000人。第二件就是维克多布瑞克(Victor Brink)出版了第一部论述内部审计的专著内部审计程序的性质、职能和方法,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内部审计学的诞生。在研

9、究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时,一般以70年代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属于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初期,以财务审计居于主要地位,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同近代企业内部审计相比没有太多的变化,还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直到1941年,才有关于内部审计的理论内部审计学一书出现。另外,许多国外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是绩效审计、经营审计等一系列新兴审计项目的萌芽阶段。70年代后,如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3E审计(经济、效率、效果)、5E审计(经济、效率、效果、合理、环境审计)等新兴审计项目发展起来,逐渐取代了财务审计的主导地位。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最

10、高权力机构,向总经理、董事长参加的或董事会领导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目标除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如何为企业在竞争中防范风险方面发展,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也由原来的防护性职能转变到建设性职能;在审计方法方面,国外大力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对软件的研究开发投入大量资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有较大的提高,他们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定量分析、商法、内部控制、计算机电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还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和其他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二、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分析(一) 审计的本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对审计本质的解释先后经历了:查帐论、方法过程论、

11、经济监督论、经济控制论。目前,在理论界有广泛影响的是经济监督论和经济控制论。1、经济监督论。经济监督论认为审计的监督是一种经济监督,该观点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观点,这一观点克服了以往对审计本质的解释侧重于对事物现象描述的特点。开始接近审计的本质。该观点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经济监督论并未揭示审计所固有的、内在的特殊性,它无法区分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第二,经济监督论无法回答一些审计实践问题,如内部审计侧重于完善企业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等;第三,经济监督论无法涵盖审计的全部职能,很难解释除经济监督以外的其他审计职能。2、经济控制论。经济控制论认为审计本质是经济控制。蔡春

12、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审计理论结构中指出: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特殊经济控制。一般的经济控制是对经济行为的控制,即保证系统在变化着的外部条件下达成某种有目的的行为,而审计控制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过程的控制,其目的在于保证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而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过程本身就是受托人实施其经济行为的过程。蔡春教授经济控制论的提出与确定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了审计的本质,有利于将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现代科学新成就有机地运用于审计理论地研究之中。(二)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1、受托责任概念及其基本要素受托责任就是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并报

13、告其经管状况的义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这一概念:(1)受托责任依存于委托与受托管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存在着委托人(资源的所有者或较高层次的管理者)和受托人(资源的管理者或较低层次的管理者)两方。前者授予后者管理资源的权力和管好、用好这些资源的责任,后者接受前者的授权(即委托)并承担起履行相应责任的义务。(2)受托责任包括行为责任与报告责任。行为责任是指受托人按委托人的特定要求对受托资源实施有效管理的责任,也就是受托人按照保全性、合规性、经济性、效益性和控制性等要求管理受托资源。报告责任,就是如实说明行为责任的责任,是依据公允性或可信性原则,采用报告或报表的形式,实事求是地说明受托资源管理

14、状况的责任。(3)受托责任就是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特定要求,管理受托资源并报告其管理情况。这种特定要求,是委托人对受托人的管理行为的期望,反映的是委托人的需要。委托人需要的层次与水平是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因此受托责任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4)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应具有可计量性。即,可以制定经济、技术等若干方面的指标或标准,对其进行衡量,并采用一定的方式(如财务报告或其他有关工作报告)向委托人报告衡量结果。报告的形式也是随着受托责任内涵的变化而变化的。2、受托责任是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部审计的发展史中可看出,最初审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财产受托责任。当委托人将财产、经营

15、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时,为了监督受托人是否履行了受托责任,就需要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对受托人的受托责任进行验证,于是就产生了审计。随着历史的发展,组织形式日趋复杂化、规模化和多层化,特别是发展到现今大规模的跨国公司、企业集团,为了按照目标一致的管理原则实现反映企业整体受托责任的经营目标,就必须赋予各层次管理人员以一定的责任和权限,从而使受托责任多极化。为了控制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就不断的扩大,直至发展到现今以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三)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企业外部竞争的压力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股票市场尚处初级阶段,很不规范,高度的投机性业

16、务使许多公司破产。为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股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要求对公司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并陈述审计意见。面对这些情况,英国议会于1844年颁布公司法规定,公司应设立由董事以外的第三者出任的“监事”职务,并从中推选出会计师,由他们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向股东大会提出关于资产负债表与帐务处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报告。这从法律上初步确立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后来许多国家纷纷在有关法律中要求其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当局迫切需要了解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大量信息以辅助决策。而这大量的信息能为决策所用,首先必须对其质量提供一定的保证,该需求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