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059823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现代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发展现代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发展现代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发展现代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发展现代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现代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现代农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摘要 阐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内涵、目标及其意义,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两大举措:构建支撑体系;强化保障措施.1/发展现代农业0的内涵目标及其意义11内涵 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武装的农业.现代农业应具备田园化、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等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个方面内容: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打破小生产的自然农业局面;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逐步提高生产技术;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从事农业,使劳动技能和创造力大为提高;在充分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挖掘土地和气候资源的增产潜力;采用现代化的经营体系管理农业,实行专业化、

2、商品化、社会化生产,充分发挥人类智慧的能动作用和物质条件作用。12 目标 农业生产组织化。要彻底改变小农经济的格局,农户和生产资源、生产资料基本进入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并实现专业化分工,使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经营管理企业化。要以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理念与方法来组织、经营、管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生产方式集约化。将现代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去,实现要素集约,产业融合,促进农业产业/升华,形成集约型综合产业;生产模式生态化。要按照生态建设的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实现种养业内部循环和各种农产品资源的节约再利用,实现农业发展与自然、人类生存的协调和谐;农业装备机械化。用现代化设备装备农业,农业生

3、产过程达到高度机械化和设施化;基础设施规范化。加强以提高农田质量和抗灾能力为重点的农田基础实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沃土工程,建成现代标准农田,以现代技术武装其他农业设施,并实现规范化;农副产品商品化。农民生产农产品的主要目的,不再仅仅是自我消费,而是生产有竞争力的商品;农业标准系统化。围绕农、工、贸一体化,实现农业标准系统化,农业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农业劳动者知识化。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劳动者必须知识化,要改变目前70386部队(老人、妇女、儿童)从事农业生产的现状,积极培养新型农民;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生产全程实行社会化服务,实现专业化分工。1.3 意义1.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

4、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1)把握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当前农村发展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稳定增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扩大。所以,要增强危机感,坚持解决好/三农0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能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不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3)发展现代农业是27

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2007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1。3.2 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

6、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3 农业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准确理解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明确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

7、和任务,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4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密不可分。(1)在经济发展上相互扩充。现代农业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新农村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动力支撑.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分散、单一的种养业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相连、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把原来布局在城市的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一部分逐步引导到新农村,在农村兴办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和中间投入品的社会化服务业。所形成的专业化种养业基地和加工区、服务区的农村地域的产业集聚,将大大促进新型农村居住区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在现代农

8、业的推动下不断繁荣。(2)在效率提高上相互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水、电、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促进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现代农业发展.例如,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善,有助于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农村电话、互联网等信息设施的建设和普及,可以使农户及时获取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不断增加农户的收益;农村市场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农产品价格发现与传导机制的形成,便于农户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调整种养业结构.(3)在收入增加上相互提升。实践证明,现代农业不仅能够扩大规模经营收入,而且能拓展农民兼业收

9、入和农产品加工营销等后续收入的来源,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非农收入,改善农民的收入结构。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已由19年的38.0元增加到204年的9.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02增加到34.0%。可以预料,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投资将引导企业和农户的投资不断投向农村建设中新兴产业、农村公益事业,引发投资的乘数效应,形成新农村建设中投资上升、收入提高、消费增加的良性循环。()在就业空间上相互拓展。政府投资和企业等社会资本的投入,都将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地区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并引发农村新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产业的大发展。如,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促使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中

10、的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向农产品加工业、社会化服务业转移;新农村建设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村建筑及原材料生产、运输和营销等行业转移,向农村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转移。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直接扩充了农村的就业容量,最终形成就业扩大)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农村循环经济。()在生态保育上相互改善。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所以人们采取各种措施以增加外部投入。一方面,提升基于农田、草地、森林、湖泊等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出功能,扩大农村居住空间;另一方面,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与机械作业,造成耕地污染、土壤质量下降,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无序建设使农村景观生态遭到破坏。而现代农业追求的是清洁生产

11、、绿色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新农村建设追求的是适合人类居住、村容整洁的家园.因此,应控制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加强保护和利用农业野生资源,系统整治农村脏、乱、差环境。按照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实行综合治理,促进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发展,增强农村景观生态的美学价值及休闲旅游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2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的举措2。1构建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21。1 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机制.构建城乡一体机制,努力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离制度,构建新的制度框架;构建城市反哺机制,农业不再替工业发展提供支持,而只提供工业原料,并成为接受补助的对象,对一些特殊的区域

12、还应制定特殊的反哺机制;构建城乡互动机制,要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控,建立城乡互动机制,使原来城乡单方享受、单向流动或孤立分割的各类自然、信息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互动。.。2 构建现代农业投入长期稳定增长的新机制。在财政使用方向上向/三农倾斜,增长投入总量,并尽可能以法律形式将其确定下来,建立起政府引导、全社会及农民自身投入农业的新机制;全面推进农业部提出的包括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21.3 完善现代农业经济核算和考核体系。逐步建立起以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

13、国民经济核算和考核体系,各级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要从注重经济增长转到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2.。4 建立领导重视、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法律保障的现代农业运行机制.各级领导应进一步强化对农业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及时出台支农、扶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整合资源要素,有效拓宽现代农业建设的资金、信息、人才等渠道;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法制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农业法律法规,为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保驾护航。2。2 强化现代农业的保障措施2.1 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在新形势下,要把握中央提出的/两个

14、趋势0的重要判断,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将农业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考虑,跳出农业抓农业。要切实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动、市场对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机制;要将先进的工业思维、技术和装备/内植于农业,推进农业的工业化;要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搞活流通、开拓市场、建设商贸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来抓。22。2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要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争取国家财政更多地向/三农倾斜,调动全社会的投资热情,广泛采用工业化成果,加快农田基础改造和设施配套,以机械替代人力,以设施

15、武装农业,创造优良的物质条件.同时,要以/建设生态区域0为中心,树立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有效开发农业/三生0(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结合/千百工程0,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和/生态家园富民0等工程,构筑现代农业生态保障,努力促进现代农业高效、持续、健康发展.2.。3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针对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及率偏低的现状,要把科技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以农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以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为核心,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使农业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按照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有大改观。3。 推进管理民主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有机统一于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之中,从改进领导方式入手,以村/两委0团结协作为基础,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机制,规范完善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引导农村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村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41 发挥党员的引导作用 农村党员要始终坚持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