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出师表与邹忌对比阅读 (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057029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出师表与邹忌对比阅读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出师表与邹忌对比阅读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出师表与邹忌对比阅读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出师表与邹忌对比阅读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出师表与邹忌对比阅读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出师表与邹忌对比阅读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出师表与邹忌对比阅读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成语典故: 妄自菲薄、作奸犯科、计日而待、三顾茅庐、引喻失义、优劣得所、危急存亡、临危受命、开张圣听、亲贤远佞 相关诸葛亮的故事: 三顾茅庐 三气周瑜 病死五丈原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借东风 空城计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摆设八阵图 诸葛亮名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2、“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3、、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 )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i)自枉屈,三

4、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竭驽(n)钝,攘(r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解释词语。殊遇_失义_私_面刺_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B、自以为不如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C、由此观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今齐

5、地方千里 今天下三分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译文: _4、讽:讽谏,即_。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不可侵犯,有不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遭遇不幸.。然而,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劝告齐威王要_(用出师表中一个短语),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你知道的纳谏故事还有哪些,请举一例。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5、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

6、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6、这两篇文章中都有许多沿用至今的成语,比如甲文中“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现在用来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乙文中你知道的成语请举一例。_。7、补充对联。邹忌设喻讽谏以小见大,_。8、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诸葛亮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对你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忠言不一定逆耳,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应该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会取得更好效果。9、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对在位统治者的劝谏:出师表中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遗志,并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

7、的一点是_,还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即文中所说“_ ”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两文都生动地说明了_、修明政治的重要。不同的是诸葛亮直接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议,而邹忌是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让齐王纳谏的。10、通过阅读两篇文章让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治国道理?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国。11、从邹忌和诸葛亮进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给我的启示是例(1)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

8、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

9、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恢弘志士之气( ) (2)时时而间进( ) 2翻译下列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_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_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B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C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D以光先帝遗德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E四境之内 恢弘志士之气F皆朝于

10、齐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G皆以美于徐公 以塞忠谏之路也4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 _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 _的方式。受此启发,我校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要说的话是:(不超过30个字)_ 5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_孙权劝学和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11、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

12、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一)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及鲁肃过寻阳 ( )(3)弗之怠( ) (4)稍降辞色( )2、译句。(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_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B、益慕圣贤之道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 久而乃和 4、【甲】【乙】文都采用了_手法,甲文中”_,_ ”一句体现了这种手法,通过描写鲁肃的言行从侧面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