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价值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054510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DP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GDP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GDP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DP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DP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价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GDP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价值 一、我国目前对GDP认识存在的误区 (一)过分夸大GDP对经济的指导作用2011年2月,随着各国陆续公布2010年经济数据,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是日本自1968年以来,第一次让出世界第二的排名。中国从2004年的排名第六位到2011年的第二位,只用了6年时间,先后赶超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消息传来,举国振奋,许多媒体已开始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形容中国。但是,笔者认为,现在就开始宣布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为时尚早。原因有两点: 1.GDP统计的是流量而非存量。所谓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

2、值,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而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就像一个人拥有的财宝和他的收入,财宝就是存量,收入是流量。也就是说,GDP所衡量的生产创造能力只是这一段时间(通常为一年)内的,而在统计经济总量时更应该以存量的形式来表示。简单的来说,存量应该是前一段时间内的流量汇总。由于日本长期以来占据世界第二的位置,我们不比较太多,仅以近十年(2002-2011年)数据比照见表1。由表中所列数据可以看到,仅以中国快速开展的这十年来看,经济总量与日本仍然相差较远,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三不到。仅仅是一年或是几年超过一点,仍然不能弥补中国与日本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我们必须

3、要保持目前的经济开展势头,将来自然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更加准确衡量生产创造能力的不是名义GDP,而是实际GDP。前文已经介绍过两者的概念,因为GDP是衡量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有了价格才能呈现出市场价值。名义GDP在统计时是按照当年的价格计算的,所以当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就会影响到名义GDP的变化;而实际GDP在统计时是按基期价格来计算的,完全没有考虑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因此不管是物价上涨或是下降都不会影响到实际GDP的数值。所以,衡量一国生产创造能力更准确地指标应该是实际GDP,而不是名义GDP。而我国媒体所公布的“2010年GDP超过日本”中的GDP恰恰是名

4、义GDP。按表1所列数据,2010年中国、日本的GDP分别是401512.8亿元和363014.9亿元,中国2010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3,相较上一年上涨3.3%,而当年日本的CPI却是下降1%。综合考虑后,我们发觉中国与日本的GDP之间并没有眼前所看到的那么大差距。GDP应用得恰当,能够关心我们很好地分析一国经济面临的状况,及时查找适合的解决方法,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毕竟它只是一个数据,只能作为我们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二)盲目迷信GDP指标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取得快速蓬勃的进步。“十六大”报告中,鲜亮地提动身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是指一个

5、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兴旺状态向先进的兴旺状态的过渡、转化,这种进步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应包括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的素养等各方面综合因素。但是,我们许多人在理解开展时,只看到了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同时进步。这与经济增长更好量化、比较也有一定关联,而其他指标一般难以量化,在短期内也难以看到迅速上升。 所以在考量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政绩时,更多的是以GDP的增长来衡量治理地方、推动经济开展的能力,但是单一的考核指标逐渐引导了全社会盲目迷信GDP指标。只要GDP在增长,那么其他的诸如环境污染、人口素养降低等等都不会影响到考核、晋升。实际上,环境污染现在已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头号大敌。在这种错误

6、思想的引导下,一方面社会上大量地出现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铺张白费,甚至有的地方把同一条道路挖了填上、然后又挖开,造成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各个地方开始在上报的统计数字上玩“数字游戏”,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数据是,每年各地方政府所公布的经济数据往往会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数据不相符合,这种差异已经超出了正常的统计误差。 2006年,全国GDP增速11.8%,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7个地区的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值,仅有3个省区低于平均增速,另有一个与平均增速持平。在2007年,全国GDP增速12.2%,多达29个省_区的GDP增速高于全国增速,只有_省,以12%的水平“垫底”。

7、而2008年,全国GDP增速开始公布为9%,后调整为9.6%。全国31个省_区的最初数据没有一个低于全国增速的。即使以后来调整的全国增速9.6%为依据比较,也仅有一个_省略低于全国增速。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全国29个省_区中,除山西外,其余28个省_区的GDP增速都高于8%,都“顺利”完成了“保八”任务,其中26个省_区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样,2010年全国仅有北京、上海两地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2011年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和浙江低于全国平均增幅。伴随着国人盲目迷信GDP指标产生的严峻后果,也有许多人开始鄙弃GDP指标。这种观点主要是从中国本身国情动身,认为没有质量、只有数量的GDP一钱不值。这种说法虽有些偏激,但也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GDP科技含量。 二、小结 国内生产总值这个在宏观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在引入到中国后,似乎被妖魔化了。其实按唯物辩证的观点来看,GDP可以算是个中立的概念,它运用的好坏关键还是在于应用它的人身上。所以我们应正视GDP对我国经济开展的指导意义,不过分夸大宣传,不盲目迷信,也不走完全鄙弃的极端,将其合理地应用在国家经济开展的管理工作中。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