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过桥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805356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兰过桥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兰兰过桥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兰兰过桥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兰过桥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兰过桥的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兰过桥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2、汽车在潜水桥上行驶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一、激趣导入新课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兰兰过桥二、初读课文,引导思考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2、学生小声读课文。要求:(1

2、)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三、师:好。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四、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1、架在水面上。

3、2、用玻璃砖造的。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五、师:这座特别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兰桥座特结实、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六、完成课后练习第题的一部分课堂订正。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兰兰过的另一

4、座桥,好不好?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的内容、提示学习方法。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有了过“潜水桥”的经验。大家回忆回忆,“潜水桥”是怎么过的?(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与平常的桥不一样的地方)。(2)说说我们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塑料桥”的特点:轻巧,便于携带,塑料做成,空气做填充材料。(2)说说走在上面的感觉。“又平又稳”。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感觉也可以。4、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对他们合理的新想法要热情鼓励。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画下来,再相互交流。三、书

5、写本课余下的生字出示生字:顶野取提术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提示:“野”左边的“里”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取”左边的“耳”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余下的部分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用“顶、提、特、轻、奇”口头组词语六、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比较句子,让学生说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形象)教学反思兰兰过桥这篇课文比较长,要使学生能充分地朗读,必须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进行连读,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桥的特点来学习课文。我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句子,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实物展示,学生对于桥的特点是比较明确的。另外设计了造句、当“小小解说员”和设计未来的桥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朗读训练,对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不足:1、 学生的朗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2、 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需要加强。3、 学生还是缺乏训练,发言时声音普遍太小。4、 本人自己的调控能力、应变能力都应该继续加强,过渡语言、评价性的语言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的鼓励。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注意,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