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过后:灾后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05307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灾过后:灾后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灾过后:灾后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灾过后:灾后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灾过后:灾后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灾过后:灾后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灾过后:灾后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灾过后:灾后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灾过后:灾后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心理导读:近日中部省份遭遇大面积持续性降雨,导致多地水灾泛滥。水灾除了给财产造成损 失之外,还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创伤。及时了解灾后的心理问题,及早为灾民开展干预、 化解危机,能帮助每颗灾后的心灵早日恢复平静,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生活。现在让我 们先一起来了解灾后会出现哪些常见的心理障碍。一、灾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AS)D,是在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 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以严重的精神打击为直接原因,患 者在刺激后(1小时之内)立即发病,表现为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2、行为 又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幸存者会很快出现极度悲哀、痛哭流涕,然后出现呼吸急促,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 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知道时间、地点、人 物及自身状态)、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特点;随后会对周围环境的激越、愤怒、恐惧性 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性神经系统亢奋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 等)。甚至有的灾民不能回忆起灾害来临时的情景。这些症状往往在震后2448小时后开始减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一部分 人可以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2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3、是由于受到异乎寻 常的、突发性、威胁性的灾难性事件或处境,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心理障 碍,其表现以再度体验灾害情景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这些症状会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出现PTSD勺灾民通常会有做与灾害相关的噩梦,体验非常清晰,即使睡醒 后脑海里也不时出现灾害时的片段,情绪激动。灾民不愿提及与灾害相关的事件,不想说话,甚至出现“选择性失忆”。许多灾民表现出木讷、冷漠、反应缓慢, 难以表达或感受细腻的情感,与周围人群疏远,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觉得万念俱灰,严重者有轻生念头。不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 醒)、易激惹或易发怒、 容易受到惊吓

4、、难以集中精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ASD与PTSD不同的是,前者是在灾害发生后2日至4周之内发生的急性精神障 碍,而PTSD是有一段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至半年不等,病情可长达数年,是灾害一 个月之后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儿童PTSD的表现,儿童因为大脑语言表达、词汇等功 能发育尚不成熟的限制,常常描述不清噩梦的内容,经常会从噩梦中惊醒、在梦中尖叫, 也可能会说头痛、肚子痛等身体不适。研究指出:儿童重复玩同一种游戏是反复体验灾害时记忆的表现。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例如药物滥用、酒精滥用等。二、关于灾后心理干预,我们可以做什么?治疗与干预的方法

5、主要包括立即性处理和后续处理两个阶段:1.立即性处理。通过救援现场心理专业人员、义工及第一线紧急医疗人员,及时介 入处理最佳。通过给予情绪支持与鼓励情绪宣泄,但要避免“节哀顺变”我“明白你的 感受”等安慰性语句,以免引起反感。不要随便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这“是没办法 的事情”这“也是命”他“们没受苦去的很痛快”这种否认对方痛苦心情的话。会让 对方更加感到孤独无人理解。应该陪伴对方面对痛苦,做出榜样。只有面对,才能让痛 苦消逝。处理严重焦虑或失眠时,可以通过医师处方,服用低剂量的镇静安眠药。作为心理志愿者或者是心理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在心理应激期,用拥抱这类最直接的肢体动作。那时候,语言不起作用

6、。在整个灾 后心理工作中,作为“人”,和另一个“人”共同面对灾难,是心理援助最起作用的 部分。如果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就相信常识。想想对面的那个人是自己,会需要什么, 如果对面的那个人是自己的亲人,你会怎么做。不要自以为是的觉得对方一定急需心理辅导而硬上。很多人面对大灾难有一 段时间的焦虑和情绪波动是正常的,并且能够自愈。应该首先陪伴在受灾者 身边, 如果对方有物质上的需求(水,食物等),及时提供。观察对方的心理状态和样子, 理性的判断是否真的需要心理疏导。自己的态度要亲切,情绪稳定,给对方以淡定、值得信赖的感觉。要有耐心,语速缓慢,平稳。注意对方比较敏感的地方,考虑文 化差异。另外,专注于生

7、活中的行为(洗衣服干活走路与人说话)会减少对于灾害 的回想和焦虑。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受灾者经历情绪不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由于失去财物或亲人导致的悲痛。二,由于对灾害恐惧导致的焦虑。针对第一点,应在帮助受灾者解决物质上需求(指在避难所等物质条件缺乏 的情况下)的同时,提供心理依靠,陪伴受灾者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正视失去的东 西。同时教会受灾者如何面对损失,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并且尽可能提供关 于未来的乐观的信息(比如政府的支援和行动等)。第二点,如果能将受灾者置于能非常安全的地方,使其安心是最好的。告诉 受灾者应该采取的行动并使其知道只要正确行动就可以避免伤害,很多恐惧来自于 不知道怎么做

8、而觉得自己无法掌控命运。这类情况只要他们处于不再危险的境地, 焦虑就能较快消除。周围的人的乐观和淡定情绪也能加快焦虑的消除。2.后续处理。后续处理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心理治疗是对付应 急安全有效的办法,灾后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沙盘 治疗等。首先要改变错误的认知,很多灾民在失去亲人后都会十分内疚(家人死了, 自己却活着)。让患者了解到在水灾如此紧急意外时,所有人都不可能做得令人满意,你已 经尽己所能。其次要寻求支持,每个人都有三大支持系统,即家庭、单位和社会。 在心理治疗时,不可低估求助者亲属、同事和社会慈善机构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 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帮助求助者战胜困难。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适当的药物可以效快地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 失眠等症状,便于心理治疗的开展和奏效。常用的药物有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非典型 抗精神病药、抗惊厥药等。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选择。震后灾民的心理是非常脆弱,因此无论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都需要较长时间的跟 踪,不能一劳永逸,更需要一个安静环境才能康复。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人出现上述情况,请不要犹豫,伸出您的援手,因为他们需要您拉一把!最后的话: 除了对逝者的哀悼,灾难和死亡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生活,什么真的重要,什么其实不重要,什么让我们,因为活着,心怀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