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050115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120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10100kw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建设地点 :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 建设单位及法定代表人建设单位:某风电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xx 职务:董事长1.3 项目负责人和联系人1.4 项目概况建设背景与目标新能源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决定力的五大技术领域之一。太阳能是一种清洁、 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 在新世纪中,各国政府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2、的重要内容。某风电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瞄准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适时切入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领域,实现与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产品链的延伸和拓展,开发多元化产品, 规避单品单一的风险。 2010 年某不断加大对太阳能逆变技术的研发投入,并成功入围国家多个“金太阳工程”,成为光伏发电设备集成商之一。为2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目前某公司自主研发的的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产品已经进入样品试制阶段,拟申请金太阳认证证书及欧洲 CE认证 , 并有望在 2012 年中期获得欧洲 TUV 认证。为了确保公司在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产品方面的可持

3、续发展需要, 拟在现有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对中功率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对现有的生产场所进行环境适应性改造,并加大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生产装备的投入,以满足小功率和大功率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实现某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的国内领先地位,逐步成为国内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重要生产供应商的目标。产品及拟建规模1)主要产品本项目主要产品为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2)拟建规模本项目拟建规模为年产各型号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系列产品20000 台。主要建设内容1、购臵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产品主要生产工艺与检测设备61台 (套)。2、根据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产品生产工艺需要,组建 P

4、CBA加工车间和总装车间。3、建设 1200 平米员工宿舍及500 平米实验室。3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完善车间内外的供配电、给排水、动力、通风空调、环保、消防、通信信息等配套工程。5、对项目中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三废进行合理治理。6、开展中功率逆变器(10kW30kW)系列高端智能化产品的研发。项目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约26 个月,即从 2011 年 1 月开始至 2013 年 3月结束。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 16020 万元,其中新增建设投资 12000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4020 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 8920 万元,银行贷款 71

5、00 万元。新增建设投资 12000 万元主要在 2012 年投入。流动资金按生产需要投入。1.5 主要结论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二章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四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 ,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的规定。通过对项目的技术、产品、市场、装备和财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及估算,认为项目产品在技术上的风险性不大,项目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市场风险压力较小。4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项目财务收益方面, 本项目总投资 16020 万元,项目建成后具

6、备年产20000 台太阳能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年营业收入将达到32800 万元。项目税前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7.65%,财务指标良好,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准入政策,工艺过程绿色环保, 生产中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污染物产生指标低,经合理处理后污染物可以达标排放, 项目建成后不会改变项目周围地区的大气、水、声环境质量。本项目在技术与财务上的综合评价为可行。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项目总投资万元160201.1自有资金万元89201.2银行贷款万元71001.3项目建设投资万元120001.4铺底流动资金万元4

7、0202正常年销售收入万元328003正常年总成本万元21376.064正常年利润总额万元5318.22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6105.726正常年上缴所得税额万元1329.567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年5.81所得税后8财务内部收益率%22.6所得税后9财务净现值( i=8%)万元8510.95所得税后2 企业基本情况2.1 企业的基本情况某风电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 2006 年,注册资本 2400 万元,5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位于某市国家高新区内,拥有研发、生产、办公及生活建筑面积约23000 平方米,先进的生产、研发设备 60 多台(套)。目前公司

8、共有职工 78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38 人,管理人员 17 人。公司经过几年来的迅速发展,已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研发、销售及生产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某风电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电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配套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我国光伏和风力发电行业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 在光伏电源产品的研发方面具有强劲的实力。作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新生力量, 某以产业化优势助力我国新能源科技不断进步, 减少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还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9、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2.2 技术水平公司研发的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采用三电平技术、 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防孤岛技术、先进高效的 MPPT技术,功率涵盖大、中、小各个功率段。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 与国外品牌如伊顿、艾默生及国内品牌合肥阳光等企业技术水平相当, 但与国外品牌如德国 SMA、德国 KACO、美国 POWER ONE等企业技术水平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2.3 生产能力6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成后,公司的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生产能力约为2万台/ 年。其中 10KW以下的占 35%。2.4 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现状与差距某研发的太阳能

10、逆变技术无论在智能化、数字化、高频化以及安全化等方面都领先国内同行。在 PCBA 前加工方面,项目前期将委托合肥阳光加工,采用日本松下 SMT 高速贴片机自动贴装技术,全自动高速点胶和AI自动插件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焊锡采用无铝焊锡焊接技术,电路板测试均采购 ICT 测试,部分复杂电路板采用特殊工装功能测试,减少制程不良。整机生产拟采用先进的工艺设计,流水线、规范化生产作业,分为组装、测试、包装等三道工序 , 所有作业工序完全按照 SOP 操作;产品品质可控性强, 测试标准严格按行业标准执行, 分别对机器进行安规测试、静态测试、动态测试、模拟客户使用环境测试。安规测试拟采用固纬安规自动测试仪器

11、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绝缘、接地电阻、高压三项测试;静态测试主要采用加拿大进口DCPOWER、精密数字电压表,泰克示波器、电脑等仪器设备进行输入、输出各项参数测试, 并采用 RS232介口各项参数监控测试; 动态测试主要采用功率表、固纬精密失真仪、精密数字电压表,泰克示波器、电脑等仪器设备对产品进行满载、过载产品输出频率、电压、电压波形、失真等各项参数测试并采用 RS232 接口各项参数监控测试。7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 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项目前期主要以产品研发、 总装和测试为主, 因现在的生产批量不是很大,在新产品研发和生产装备上的水平与国内外同行相比存

12、在一定的差距,公司目前的状况已经不能满足公司未来发展的要求,并已成为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及持续发展的瓶颈。3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3.1 项目提出的背景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工业革命以来, 世界能源消费激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8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型并网逆变器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许多国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一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被不断地开发, 在整个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目前全球光电能产业年均增长率高达 30%,据预测, 2050 年世界人口将增至 89 亿,届时的能源需求将是目前的 3 倍,而可再生能源要占 50%。世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