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复习提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049231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能》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内能》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内能》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内能》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能》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能》复习提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能复习(第十三章、十四章)一、教材要点梳理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3)分子间存在着_和_。2、内能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和分子_总和。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_和_。3、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_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温度变化时,热量的计算公式为:_.4、热机利用燃料_释放出的能量_的机械,叫做热机。内燃机是最常见的一种热机,其中的四冲程汽油机或柴油机通过_、_、_、_四个冲程的循环进行工作。5、热值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

2、_ 与其_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计算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_.6、热机的效率热机工作时,用来做_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_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7、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_,也不会凭空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_成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_到其它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_。二、重、难点突破1、如何辨别扩散现象确认某些现象是否为扩散现象,关键是看它是自发形成的分子运动还是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扩散现象与机械运动的区别及实例如下:扩散现象机械运动区别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是自发形成的分子是看不见的,一般结果表现为气味、颜色、味道等的变化在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实

3、例1、给汽车加油时闻到汽油味2、抽烟时闻到烟味3、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变黑4、盐水倒进水里,整杯水变咸5、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都变红了尘土飞扬烟雾缭绕风吹草动雪花飘舞沙尘暴2、如何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实质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内能的转移条件及方向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存在温度差;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实例1、钻木取火2、两手互相搓,觉得暖和3、汽缸里的活塞在燃气推动下运动等1、用热水袋取暖2、晒太阳联系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3、温度、内能、热量的比较温度热量内能定义宏观上:表示物体

4、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是能量转移的量度。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表述只能说“是”、“降低”、“升高”只能说“放出”、“吸收”只能说“有”、“具有”、“增大”、“减小”性质状态量过程量状态量单位摄氏度()焦耳(J)焦耳(J)联系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大(如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但内能增大,不一定吸收了热量(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等)。4、四冲程比较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进气门打开关闭关闭关闭排气门关闭关闭关闭打开活塞运

5、动方向向下向上向下向上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温度变化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常见能量的转化电热器(电炉、电烙铁、白炽灯)通电_能转化为_能电动机通电_能转化为_能干(蓄)电池充电_能转化为_能干(蓄)电池供电_能转化为_能摩擦起电_能转化为_能摩擦生热、钻木取火_能转化为_能压缩气体、压缩冲程_能转化为_能气体膨胀、做功冲程_能转化为_能燃料燃烧_能转化为_能植物光合作用_能转化为_能6、热量的计算(1)热传递时热量的计算:Q=cmt(2)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Q=mq7、效率机械效率:=W有W总热机效率:=W机Q放热传递效率:=Q吸Q放(通常情况下:Q吸=c

6、mt Q放=mq)三、实验突破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命题点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天平实验器材组装(组装顺序:自下而上;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再确定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实验中应选取质量、初温相同的不同物质(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中选用相同热源的目的:方便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变化来判断物质吸热的能力(温度变化快,吸热能力弱)在实验中,也可以通过观察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物质的吸热能力(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四、考点介绍及典型例题考点一:分子动理论通常是通过扩散现象来认识微观分子的运动、选取生活的实例来体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事实。

7、考点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通常是通过生活中物体内能增大的实例来分析其内能增大的方式。做功是内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两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考点三:水的比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主要体现在1、吸热多(质量相同的水与其它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可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液。2、放热多(质量相同的水与其它物质降低相同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更多),可应用于暖气片中的取暖液。3、温度变化小(质量相同的水与其它物质,相同受热或受冷时,水温变化小),可对气候起到调节作用;解释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差小。考点四:内能、热量、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吃透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考

8、点五:热量、效率的计算考点六:能的转化考点七:热机的冲程典例:1(2015山西)如图情景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春天花香四溢,这是扩散现象 B200液态空气,它是没有内能的C 水沸腾壶盖跳动,水蒸气对外做功 D下滑时有灼热感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2(2011山西)“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如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间有引力3(2009山西)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 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 槐树开

9、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 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4(2013山西)右图是内燃机的某冲程工作示意图,以下改变内能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A 烤火取暖 B 搓手取暖 C 向手“呵气”取暖 D 用热水袋取暖5(2008山西)有一种鞭炮,不需用火去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这说明鞭炮与地面接触时() A 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 B 鞭炮在刚要接触地面时,发生了自燃 C 地面温度高,点燃了鞭炮 D 鞭炮只要与地面接触就会爆响6(2012山西)如图所示是用电热水壶烧水时的情境,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时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的转化相同 B

10、水沸腾时,继续通电,水的温度会升高 C 壶盖与壶口上方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 烧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内能7(2014山西)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划燃火柴,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C 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小 D 夏天吃冰糕,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8(2010山西)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冰没有内能 B 要使物体内能增加,必须使其吸收热量 C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 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9(2011山西)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图所示,

11、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大 B 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 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D 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10(2008山西)关于能的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燃料燃烧把内能转化成化学能 B 电动机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C 给蓄电池充电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 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11(2009山西)生活中,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由于与空气摩擦,小球会越跳越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此过程中,能最终转化为能12(2010山西)物理课上,陈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

12、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杯中热水都变红了,稍后冷水也都变红了水变红了是现象;热水比冷水红得更快,说明13(2010山西)如图是我国最新研制的防空利器红旗9防空导弹进行试射时的场景导弹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因与空气摩擦而生热,其内能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用_方式改变其内能的14(2013山西)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削干净,紧压后它们“粘”在一起很难被拉开,是因为_;夏天,舔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时,舌头会被“粘”住,这是水的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15(2014山西)如图是我国南海舰队执行任务时的场景,舰队并排快速航行时,两船间距离不能太近,这是因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容易发生相撞事故;军舰巡航时由柴油机提供动力,柴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将_能转化为机械能16(2009山西)小萌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17(2015原创)盛夏的傍晚,关于去何处纳凉的问题两名同学有了不同的看法:甲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