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04897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燃烧和灭火。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 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 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 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三.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

2、 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 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燃 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 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 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 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 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六.教学过程教学 内容教学 环节活动时 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 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 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 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 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燃烧 的定 义及 特征引入 新课2.5min【创设情景】通过PPT课 件展示7幅与火有美的 图片。【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 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 了美好的生活,使用/、当 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 损失和

4、灾难。了解火,用 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 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 烧与火火【观看】【思考并回答】略教学 内容教学 环节活动时 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燃烧 的定 义及 特征复习 回顾 交流4min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 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 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 到理性的再认识。布布置任务】同学们找 到了哪些燃烧事例? 请与大家交流。【提问】根据以上事 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 描述什么是燃烧?【提问】燃烧具有什么 特征?【交流汇报】略【思考/回答】略【思考/回答】 略【思考/回答】 略【提出假设、设 计方案、实验验 证并得出结论】【交流汇报与 讨论】【倾听】【思考/回答】略【倾听】燃烧 的

5、条 件实验 探究 总结 交流12min【提问】燃烧究竟需要 怎样的条件呢?请根 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 做些猜想。布布置任务】同学们根 据以上猜想通过自己 10分钟的探究活动寻 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 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点评】学生探究报告 【介绍】着火点 【小结】燃烧的条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用 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 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课堂 练习2min布布置任务】请同学们 根据燃烧的条件示意 图完成课堂练习。【教师引导】【思考/回答】 略【倾听】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物 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解 决实际问题。实验 水火相 容4min【演示实验】白磷在水 中的燃烧。【分析小结】【观看并思考】 略

6、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 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课堂 练习3min布布置任务】请同学们 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 习。【思考/回答】 略创设问题f景,让学生利 用所学的新知解决实际 问题。灭火 的原 理与 方法回顾 交流5min【演示实验】多次点燃 一支蜡烛,请同学们用 /、同的方法熄火。【同学代表上 讲台演示其余 同学观察并思 考】略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 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 体系对灭火的原理进行 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3min【创设情景】通过 PPT 课件展示4幅与火火有 关的图片。【分析】【观看并思考】 略【思考/回答】 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 灭火的一般原理与基本 方法。

7、分析 小结 练习2min布布置任务】请同学们 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 习【思考/回答】 略创设问题f景,让学生利 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教学 内容教学 环节活动时 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回顾 总结回顾 总结3min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与总 结,明确燃烧的条件与火 火的原理及方法。【小结】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回顾总结】播放 录像4min【创设情景】播放录 像:/、同材料引起的 火灾和自救【观看并思考】 略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学 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 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 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 会,报效祖国。结束 语0.5min师L起庄重承诺:珍爱生命、防止火

8、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七.学习评价设计本课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两方面入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在 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评价的同时, 也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对科学探 究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学习态度、 情感及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强化评价的诊 断和发展功能。活动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各占 50分。(1)学生活动评价(分值50%“燃烧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班级姓名学号评价项目质性评价量化评价(等级 分)具体评价内容填写具体事实满 分自 评互 评师评1提出问题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才会燃烧?62做出假设1、物质引燃;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63发计实验方案能否自行

9、设计合理的 实验方案104实验操作能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有效105分析并得出结论分析推断燃烧需要的三 个条件66友达和交流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 表达与交流的能力67反思、提出新问题物质在其他气体中能燃 烧吗?6等级总分50评语(教师填写)(说明:1、等级分的评价标准:单项表现优一一6或10分,良一一5或8分,中一一3或6分,需努力一一2或5分,特优一一加2分;2、等级评定标准:7项总分50以上为特优、 4550为优、40 45为良、3040为中、30以下需努力)自评(X 40%)小组互评(X 30%)教师评价(X 30%)总评(2)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分值 50%对学生学

10、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笔试测验的方式进行。本课题设计了 10分钟 测试题(课内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根据结果给学生打分。两次 评价的总分即为学生该课题的总成绩。(附燃烧与灭火的10分钟测试卷)燃烧与灭火10分钟测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1 .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如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却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 2 .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AB3 .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为什么? 4 .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 C炒菜锅中食油起火。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5 .谈

11、谈你将如何为你居住地区的防火、防爆做些有益的工作。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1 .燃烧现象司空见惯,在教学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情景使学生 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 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2 .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3 . 创设问题情景并播放教学录像, 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 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4提供一些网上课堂的网址,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有用知识的

12、习惯。九教学反思通过实施本节课教学与聆听点评指导,受益非浅。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 这是一个好事, 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 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怎样扬长避短, 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 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在教学过程中 , 我设计了一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

13、生选择, 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 而教学中要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 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课堂教学教程中, 有实物展台、 课件等可用手段, 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 不用过于追求教学模式与环节, 要力争学生会了的不讲。这点初中老师不容易做到,要引起重视。本次课前,我以课本的实验为蓝本演示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的实验,感觉操作较困难, 白磷在热水中融化且游动,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作用制氧气不好控制氧气的流量。鉴于此,我作了如下改进,事先收集好一集气瓶氧气,实验时将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看到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且有水柱上升, 操作简单, 效果明显并且环保。 改进实验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另外,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 课堂上自己要更投入更活跃, 学生才可能更活跃更投入, 才能使他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培养其创新能力、 增强其学习意识, 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