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解析及作者介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04849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解析及作者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爱莲说》解析及作者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爱莲说》解析及作者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爱莲说》解析及作者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爱莲说》解析及作者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莲说》解析及作者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解析及作者介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朝代:宋代作者: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 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 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

2、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 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 (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将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向来称为名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

3、城贵游,尚牡丹 每春暮,车马若狂 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 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之:的。可爱:值得怜爱。者:花。甚:很,非常。蕃:多。自:自从。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淤(yu)泥:污泥。染:沾染(污秽)。濯(zhuo):洗涤。清涟(li血):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ma 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

4、雅。益:更加。清:清芬。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可:只能。亵玩:玩弄。亵(xi e :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 建筑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 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xi & :少。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乎:当然(应该)。宜

5、:当。众:众多。逐句翻译l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 m)。水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2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3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4 .予(yu)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o)清涟而不妖,我(却)1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受(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是却不显得妖媚。5 .中通外直,(它的枝干)中间贯通,外表笔直,6 .不蔓(ma n)不枝,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或:不长藤蔓,不生枝节,7 . 香远益清,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显得清幽,&亭亭净植,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9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只能远

6、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呀等语义虚词。)10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U.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12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13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喜爱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1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当然)有很多人了!(宜:当然)作者简介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

7、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写作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 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写作风格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 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 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