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040091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5、肺炎双球菌的类型:、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

2、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方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6、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7、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

3、传物质。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局部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局部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4、,不是蛋白质。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10、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1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12、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1.什么是活化能在一个化学反响体系中,反响开始时,反响物分子的平

5、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初态”。在反响的任何一瞬间反响物中都有一局部分子具有了比初态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这一局部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一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是焦/摩尔,单位符号是J/mol。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响,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响叫酶促反响。酶促反响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响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相同点:(1)改变化学反响速率,本身不被消耗;(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响;(3)加快化学反响速率,缩短到达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4)降低活化

6、能,使速率加快。不同点:(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响速率很快;(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5)反响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响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响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响的因素常有:酶的

7、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1)酶浓度对酶促反响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响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响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响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响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响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响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到达一定限度时,反响速率就到达一个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响速率几乎不再改变。(3)pH对酶促反响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4)温度对酶促反响的影响酶促反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响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响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5)激活剂对酶促反响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6)抑制剂对酶促反响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