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其保障体系构建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8034603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其保障体系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其保障体系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其保障体系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其保障体系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其保障体系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其保障体系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其保障体系构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其保障体系构建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高地、文化传承的阵地,但首要的和最根本的任务是人才的培养。各类学校要达到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都应该制定其质量标准,以及为了达到其质量标准所建立的质量保障、监控和评价机制。新升格的本科院校,通过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规范管理,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但还存在着诸如质量标准概念模糊、标准不够规范全面、保障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本文拟针对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实际,系统分析教学质量的内涵,探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问题。一、教学质量标准的含义和性质教学质量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学条件和实施教学的过程等

2、多个因素决定,因此对教学质量仅采用“好”、“教好”、“一般”、“较差”等定性、单一化的方式进行评价,不利于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不利于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管理学理论认为,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应使管理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状态,应将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看成是一个控制体系,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分析,制定出合乎教学基本规律的比较完整、详细、科学、规范和可操作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遵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工作。在回答什么是教学质量标准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影响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一) 影响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高等教育质量受教育制度与观念、培养目标与计划、教学条件

3、与环境、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水平与学生的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良好的教育制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先导,优良的教育设施和环境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条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计划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先进而实用的教学内容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科学的教育管理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手段,学生主体的积极配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科学公正的教育评价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助推剂。因此影响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质量观因素,二是人的因素,三是教学过程的环节因素,四是教学环境因素。(二) 什么是教学

4、质量标准教学质量标准是指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而制定的相应的关于教与学等方面的质量规定,它是教育目标的核心部分。质量标准的内容要素包含三方面:一是过程质量标准。这是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学生学习过程各环节的合乎科学的规范化的要求;二是教学效果标准。在培养目标的统领下,把课程教学预期效果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作出可观测性的评价标准;三是时间效益标准。教学必须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科学规定学生学习、完成作业和其它实践性教学内容,确定学科教学时间标准。教学达到或未达到其标准可通过“三个满意度”来衡量:一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以及通过学习过程对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作用的满意程度

5、;二是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满意程度;三是作为社会总体利益的代表和协调者的政府对高等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三) 教学质量标准的性质一是层次性,不同的高等学校,由于占有的社会教育资源、学校所在地的地域和生源质量不同,因而客观上不能以同一标准来衡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其培养目标、规格和社会适应面都不同,因而其质量标准也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以学术取向作为其质量标准,培养学术型人才;对于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则应以生产或社会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各种能力的高低作为其质量标准。二是多样性,多样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

6、多样性,对人才的规格、类型、层次等方面的需求并不是统一的,有多样化的需求,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当然要求有多样化的质量标准;二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不同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科,客观上要求教学质量标准的多样性。三是客观性,教学质量标准作为高等学校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质量规定,在层次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它应该具有不可选择性,即是客观的,但可有不同级别和等次的要求。二、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及其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一)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第一,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人民群众对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现实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等教育不再是一块神

7、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境外的先进教育思想不断引入我国,国外独资或合作办学或到境内招生的机会越来越多,国内的民办高校也异军突起。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也由人才的“供方市场”转向为“需方市场”,再加上日益增加的教育机会是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教育投资的意识也日益深入人民的脑海,由以前追求高等教育的机会转变为追求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和教育质量面临严峻挑战,如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人民关心的问题。第二,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顺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必然选择。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Martin Trow 博士研究了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系统性质的

8、关系,他指出:当高等教育达到大众化阶段时,量的增进必然要引起质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数量在增加,而且高等教育本身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诸如教育观念、教育功能、教育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面等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带来教育质量标准相应的变化,如何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第三,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重大举措。由于高校扩招,加上监控体系相对薄弱,对教学质量缺乏监督,往往只有行政性的随机听课,没有建立系统的、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也没有形成及时馈、落实整改的闭

9、合回路。第四,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高校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走向大众化的今天,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既是影响高等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更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问题。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要真正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能否把高等教育“量”的扩张与“质”的保证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是当前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的头等大事,同时也是全社会都在高度关注的焦点。国内外经验表明,建立有效的高等教育质

10、量保障体系是重要的手段。(二)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可行性第一,理论上有准备。ISO9000 族质量管理标准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即在组织内部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我国于近几年将ISO9000 族质量管理标准引入教育领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一些可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供认证院校学习和借鉴。第二, 现实上有要求。教育部于2004 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其管理目标、理论基础、指标体系以及实施方式都与ISO9000 族质量管理标准具有相似性,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必然要求各高校制定相应的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

11、机制。三、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一) 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的原则一是层次上的唯一性,有的高等学校,对于同一教学过程,将质量标准分为优、良、中、差或A、B、C、D 四个层次的标准,这里混淆了质量标准本身和质量评价等级的概念。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合格标准,就像工业产品一样,要达到合格标准,而评价标准是多层次的。二是操作上的可行性,它的含义是质量标准应是可测的,而且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应适应情况的变化可作出必要的调整,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要求,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按照学年的层次,从低层到高层确定不同的质量要求。按照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制定教师工作的质量标准和学生学习

12、的质量标准。制定标准要明确、扼要, 使师生易于掌握,便于执行。要具体,不能抽象;要明确,不能模糊;要扼要,不能繁琐。三是内容上的科学性,要针对教学质量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这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质量标准要依据教与学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规律和心理规律。四是要求上的特色性,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定位,学科和课程的性质,从创优建特上思考。54(二) 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地分析,要发动教师集体研讨,听取学生的意见,收集社会、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沟通信息,经过专家评定,教学管理部门贯彻执行。教学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由三部分构

13、成:一是目标标准,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及发展方向的确定,也是质量保障的主要监控点;二是过程标准,即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考核方式与阅卷等;三是条件标准,它包括教学管理队伍的配备、师资的配备、实践场所及实验设备的配备、教材的选用和参考资料的供给、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互联网的通畅和学习研究环境的营造等。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高等学校的功能是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学研究等,而其教学质量的优劣事关学校、学生、社会等多个方面,如何建立全面、合理的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是高等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没有客观的评价和

14、认证,就不会有规范的管理,没有规范的管理就难以有稳定的教学质量,特别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在本科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规范管理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日益受到高等学校的重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有多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其最终的目的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学校各教学管理层次和教育实施者都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一般校级管理的重点一方面在于质量决策,制定全校质量方针、目标政策和质量标准,并统一组织实施;另一方面在于收集整理关于教学的各种信息,修订过程执行计划,督促整改,保证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系级管理则主要是贯彻落实领导层的质量决策,确定达到质量标准的具体

15、措施,对教研室的业务工作进行具体深入的管理和指导,并按要求进行检查督促;教研室的管理则要求每个教师都要严格地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工作规程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一,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和保证制度体系。管理制度是为决定人们相互关系而设立的一些制约,它是组织运行的规则或准则,质量标准则是根据管理制度的要求而设定。教学管理制度一般包括教学工作制度和教学环节管理制度两个方面。教学工作管理制度的作用是规范教学管理者、教学工作者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在满足教学工作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独到的管理、教学和学习风格,从而成为

16、优秀者;教学环节管理制度的作用是为了充分保障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行,保证每个环节的应有作用,是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的有效依据。为此, 我校制定了教师工作条例、教学工作规范、怀化学院听课制度以及一系列有关教学各个环节管理的具体实施意见。第二,建立“四个三”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即学校、教学系(部) 和教研室的三个管理层次,教务处、督导组和学生信息员的巡视、检查和反馈的三支管理队伍,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次重点检查,教学工作例会、教师教学工作座谈会和学生反馈意见的三个会议。第三,建立网络信息化的质量管理工作平台。教学信息是进行教学管理决策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和观测点。要确保质量全面达到标准,定期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信息,根据收集的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按照既定目标进行,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建立了领导教学值日制度、教学巡视员巡视制度、辅导员跟班查堂制度、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奖优罚劣制度。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