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线路工程冬季(冬期)施工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024377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0kV线路工程冬季(冬期)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20kV线路工程冬季(冬期)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20kV线路工程冬季(冬期)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20kV线路工程冬季(冬期)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20kV线路工程冬季(冬期)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0kV线路工程冬季(冬期)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0kV线路工程冬季(冬期)施工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220kV西郊梨园双线开断环入叶苌变线路工程冬期施工 。2编制依据2.1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提供的有关图纸、说明。2.2江苏宿迁地区历年同期气象资料及工程进度计划。2.3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有关要求。 3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3.1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 ;3.2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3.3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基础施工技术规定;3.4

2、国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5009.2-);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3.6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DL/T5146-);3.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3.11最新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与施工现场安全作业操作标准及国家强制性条文,。4冬期质量施工技术措施4.1 土方工程的冬期施工4.1.1地基土的保温防冻采用翻松耙平防冻法。入冬前先确定冬期挖土的地面上,将表土翻松耙平。翻耕的深度,根据土质和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不小于0.3m,其宽度不小于冻后深度的两倍与基坑底宽之和。4.1.2 冬期回

3、填土施工施工回填基坑时按下列规定执行:a) 室外的基坑时可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且冻土块的粒径应小于150mm;b) 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c) 冬期大面积填方应符合下列要求1)填土前应清除其表面冰雪,填土中严禁冰雪混入;2)填方边坡表面1m内,不得用冻土;每层填土厚度应比常温季节施工规定标准少20-30%,预留沉降量适当增加;3)上层应用未冻的或透水性好的土质,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室外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填方高度不受限,平均气温在-5 -10时,填方高度不宜超过4.5m。4.1.3钢筋工程的冬期施工4.1.3.1基本要求

4、a) 在负温条件下,钢筋的力学性能要发生变化: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增加,伸长率和抗冲击韧性降低,脆性增加。b) 在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检查。钢筋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撞击,刻痕等缺陷。4.1.3.2 钢筋负温的冷拉和冷弯a) 钢筋负温冷拉方法可采用控制应力方法或控制冷拉率方法。b) 在负温条件下采用控制应力方法冷拉钢筋时,由于伸长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如控制应力不变,则伸长率不足,钢筋强度将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在负温下冷拉的控制应力应较常温提高。而冷拉率的确定应与常温施工相同。钢筋冷拉设备仪表和液压工作系统油液应根据环境温度选用,并应在使用温度条件下进行配套校验。4.2 混凝

5、土工程4.2.1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冬期施工需采取措施的原因:混凝土的温度降至0时,其抗压强度不得低于抗冻临界强度.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如下:a 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标准强度的30%;b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标准强度的40%,但C10不得低于5Mpa。所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规定: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可以取第一个出现连续5天稳定低于5的初日作为冬期施工的起始日期。同样,当气温回升时,取第一个连续5天稳定高于5的末日作为冬期施工的终止日期。日平均气温系指一天内2,8,14,20时等

6、4次室外气温观测结果的平均气温。这是在地面以上1.5m处,并远离热源的地方测定的。4.2.2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的措施:a)早期增强:主要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使其尽快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具体措施有: 使用早强水泥或超早强水泥;掺早强剂或早强型减水剂;早期保温蓄热等。b)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具体做法是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排除多余的游离水或掺用减水剂,提高混凝土抗冻能力。还可以掺用防冻剂,降低混凝土的冰点温度。4.2.3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工艺要求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尽量加快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防止热量散失过快。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在施工操作上

7、要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冬期振捣混凝土要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适当延长。施工时,应要满足下列要求:a)当温度为负温时,严禁浇水且外露表面必须覆盖.b) 当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15时,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c)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的规定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时,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4.2.4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法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特性,可以确定混凝土冬期施工主要解决问题是混凝土从拌合到达抗冻临界强度的养护保温措施。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本线路途径地区气象资料、工程特点及现场条件,混凝土养护可先选用黑塑料布覆盖法或辅以外加剂法,严禁使用拢火法。除了保温养护

8、措施做好外,关键要控制好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初温,要控制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初温得先控制混凝土拌合前骨料及混凝土出料的温度。4.2.5混凝土拌合过程需注意事项:4.2.5.1主要采用加热水(可达80)拌合,需先与骨料拌合均匀后才能加入水泥及外加剂,当热水拌合的方法仍达不到出机温度时,还需要对砂,石进行加热,保证据混凝土的出机温度(温度不宜超过35),但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对水泥加热或直接用火焰烧烤砂石料。4.2.5.2 水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使用不低于42.5的普通水泥。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严禁使用高铝水泥。5焊接部分5.1焊接时允许的最低环境温度:碳素钢-20;低合金钢、普通低合金钢-10;

9、中、高合金钢0。5.2焊接场所应采取防雪、防寒、防风等的相应措施。5.3当天点焊的焊口必须当天焊完。6冬期施工安全措施6.1一般管理要求:冬期施工期间,工地应加强现场安全专项督查。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冬期安全施工专项检查,各施工队应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6.2大风、大雾、雨雪、低温结冰天气安全措施6.2.1大风、大雾(能见度小于20米)、雨雪天气严禁露天高空作业。6.2.2大风、大雪、大雾、冷雨等恶劣天气时,必须停止露天高处作业,重新开始工作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脚手架、托木、施工平台、钢丝绳、铁塔缆风绳、走道等所有防护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倾斜、变形、松动等现象,必须及时修整、加固,经复查验收

10、后,方可重新使用。6.3防滑跌安全措施6.3.1对脚手架、临时平台和走道,应及时清除积水、霜雪,并采取防滑措施(如铺设砂石垫等)。6.3.2钢架上的高空作业,结冰、结霜后应有相应的防滑措施,通道栏杆应完善6.3.3现场道路在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洒水灭尘,并及时清除积水、霜雪,防止路面积冰。6.3.4基坑周边、浇混凝土使用的临时平台、托木、公路、铁塔钢架、抱杆底脚滑轮、走道等施工应认真检查,防止滑跌坠落。6.4防冰冻安全措施6.4.1施工机械及汽车应加注冬期专用机械油,水箱应加注防冻液。油料冻结时,应采用热水或蒸汽化冻,严禁用火烤化。雨、雪、雾气候条件出车时,应减速慢行。冰雪路面行驶时应有防滑措

11、施(装防滑链等)。6.4.2如遇氧、乙炔(氢)气瓶、管道结冻,只可用40以下的温水解冻,严禁火烤。乙炔(氢)管道冻结或堵塞,严禁用氧气吹扫。6.4.3对消防器具应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6.4.4当气温急剧降低后,应对脚手架紧固件进行检查,避免因温度变化而使紧固件松动。6.5冬期用电安全措施6.5.1对施工、生活用电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加强用电管理,确保供电设备、线路的正常运行。6.5.2施工配电盘必需装设漏电保护器,临时电源只能从漏电保护器后接引。6.5.3加强电动工具管理,严防电动工具受潮,雨雪天气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6.5.4各施工队

12、应注意冬期电取暖防止触电和引发火灾的措施。6.6夜晚加班安全措施6.6.1尽量避免夜间高处作业,如确需进行,必须配备足够的照明,并有防寒、防滑措施(注:主要对混凝土浇筑)。6.6.2寒冷天气高处作业,除应做好防寒、防冻、防滑措施外,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御寒劳动保护用品。6.6.3基坑周边应使用砂、石铺垫做为防滑措施。6.7冬期防火安全措施6.7.1施工作业人员进山入林严禁乱扔、乱丢烟头、山林和施工点烧火。6.7.2加强动火管理、及时清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动火区布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6.7.3供应存放的特殊设备、材料,应尽量室内存放,确需室外存放的,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潮、防冻措施。供应库内严禁明火取暧

13、。6.7.4 禁止在密闭的房间内避寒、取暖,避寒、取暖设施必需保证通风良好。6.7.5 严禁使用焊、割炬取暖、照明。7.环境管理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7.1 环境管理序号分项工程/活动点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措施1材料运输1砍伐树木2人员踩踏草皮、践踏经济作物、践踏农作物3汽车碾压4乱扔烟头5滥捕滥猎6乱采乱摘1植被破坏2引发山火3破坏生态平衡4破坏农作物生长1不得砍伐不影响塔位的树木2应在所规定的道路通行3遇有经济作物田地应绕道通行4遇有农作物田地应绕道通行5不得在非道路上通行车辆6不得带火种进山林,入山严禁吸烟7不得携带枪支入山打猎8不的随意采摘路旁的植物和农作物2生活垃圾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塑料袋

14、、纸饭盒、塑料瓶、玻璃瓶、剩余的饭菜、烟头乱弃乱丢影响周围自然环境、破坏耕田耕地、农作物生长、生态平衡施工中使用的塑料袋、纸饭盒、塑料瓶、玻璃瓶、剩余的饭菜不得乱弃乱丢,应同意装放在口袋里下班时带回所规定的垃圾弃放点堆放。3模板工程1.支模过程中,所产生废铁丝、钉子、木屑2.模板拆除后所产生的废木支撑、铁丝、钉子1污染土地2. 模板倾倒、钉子伤人1应作好防火措施、按指定点堆放整齐。 2施工前应清除模板上的朝天钉,施工用铁钉不得乱放,施工完及时收回剩余铁钉。3施工时应将模板统一堆放。组装时动作应协调统一,并用麻绳或铁丝将模板固定吊好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组装到位的模板必须固定好,以防模板跌落。4模

15、板组装应从下而上,不得从上而下。4混凝土浇筑1.道路对耕地的破坏1 浇制中砂、石料的堆放造成对耕地的破坏2 浇制人员、机械进场、施工棚搭设、摆放对耕的破坏3.浇制后造成地层的下陷1植被破坏2生态破坏3污染土壤4土壤污染5地质破坏1作业人员不得在非规定的通道通行。2不得在非规定的地点堆放砂石料。堆放砂石料时采取下垫塑料布的保护措施。3不得在非规定的地点摆放。4应在漏油部位使用塑料包装和更换零件5施工作业人员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施工区山林。6混凝土废料在基础回填时应回到基坑内,砂石料应回收材料废弃站堆放。 7基坑找平前应分层密实。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保温所使用的塑料薄膜污染地面破坏土壤环境使用的塑料,养护完毕后应收回废料站。6铁塔组立多余的螺丝、垫片、螺帽、和其他零件乱弃乱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