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作业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020648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 1、“科学技术越发达,人类越危险,人类最后会走向自我消灭。”你觉得是这样吗?请论述之。2、中国在古代很发达,但是近现代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你觉得是那些因素导致这种成果 的?请论述之。1、我觉得不会这样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和推动力在人类的始祖掌握制造和使用工具之前,猿还是那只猿,石头还是那石头。当她们用朦胧的科学技术在偶尔间制造了第一批工具,从此跨越了被马克思等划定的人与猿的分水岭,人类随之也划时代地诞生了。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结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作用在于满足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以造福于社会,增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一方面,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生产

2、的发展和昌盛。纵观近3科学技术的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都使物质生产力大大地向前推动;特别是20世纪以来,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根植于科学技术的基本上。而近的记录资料表白,在增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多种因素中,技术进步所占的比重已高达6%0%。科学技术作为“第毕生产力”的作用,在物质生产方面已经充足体现了其优势。与此同步,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为人类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发明条件,推动着人类结识的发展,涉及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与人类社会推入到虚无然而,科学作为人类精确把握外界事物的工具,却永远无法关

3、注人的内心和存在乎义。科学可以协助人们结识外界,人们可以依托科学技术走到太空,可以依托科学技术看清原子的构造,满足了人类追求真理、追求客观必然性的需要,更为人类改造外部世界发明人工世界提供了客观的尺度和前提,是人类从外部自然界求得解放、获得自由的重要方式和武器。但科学不是万能的,单纯的自然科学不也许昭示人生存的意义,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承诺、保证和根基,难以满足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科学不波及人的价值领域,因而不会也不也许协助人们走向解放人性的最后胜利。恰恰相反,人和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的铁幕下,徐徐迷失,与人所追求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境界已经游离得很远很远了。三、善用科学,走向诗意爱因斯坦说

4、:“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人们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限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变化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同样锐利。”爱因斯坦觉得,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劫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人类和人类社会尽管面临巨大的困惑,但是这并不全然是科学技术自身的错误。所有鼓吹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观点,都同样犯了“科学决定论”的哲学错误。科学建构在艺术之上,理性奠基在感性之上,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人与人生存的社

5、会及其意义,真正需要温暖的是人在虚无时代的冷漠心灵,真正要走出的是存在的虚无感,真正要走向的是诗意的境地。2、在公元15世纪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始终处在世界的前列,但历史进入15世纪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并且始终延续到今天,这个现象成为世界文明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许多学者为了探寻其因素纷纷刊登了自己的见解,对此现象我也提出几种观点。 一、 中国老式文化因素的影响 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阶段式、阶梯式的发展趋势,并与此相相应地产生几种不同的文明文化文化观念和理论思想。而每一种文明文化、文化观念和思想理论都是对上一阶段文明文化、文化观念和思想理论

6、的扬弃,汲取其精髓、抛弃其糟粕,使这一阶段的内容更为科学、更为真实、更为丰富。而当第一阶段的内容向第二阶段的内容递进的过程中,各个学科都会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众所周知,中国人在世界上以保守、含蓄而著称。这归结于几千年老式文化具有保守、从众、迷信等特点。经受了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中国人,从言语、行动方面乃至学术观点方面都小心翼翼谦虚谨慎,不肯容易跨越雷池一步。中国老式的儒家文化倡导三纲正常和中庸之道,不善于追根结底的研究,不快乐标新立异的行为,尊师敬长,对前辈学者的学术推崇倍至。后辈学者就算是对前辈学者的观点有异议,也大多数采用一种宽容的态度,不乐意、不忍心指出其觉得不当之处,不乐意进行惊

7、天动地的革落得个不敬不孝、刻薄无德的坏名声。儒家学说中有某些出名的观念,如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阻碍了许多人放弃了雄心勃勃的探险活动,扼杀了许多人对未知世界的种种幻想,使中国的地质力学自从张衡发明地动仪后就没有很大的建树。这种从众、保守与迷信的老式文化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固然起着一种强克制作用。 二、封建教育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制度,自从进入封建社会以来直至近代,都是实行私塾教学方式。到隋唐时期,又开始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私塾教学方式较之西方课堂整体教育措施差之甚远。并且教学方式,既不系统,又不规范,并且只求学生死记硬背,不求学生理解,更别提什么科技发明发明了,学生的总体知识收益甚微。

8、至于科举制,虽然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过直接的增进作用但随着历史车轮的推动,科举制度对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却越来越起着阻碍作用,其诸多弊病也日益显现。例如科举考试的内容、范国和形式十分狭窄;举制度只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导致科技构造不平衡。无论是私塾教学方式,还是科举考试制度,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性、落后性在近代教育制度中的反映体现。这种腐朽性、落后性在封建社会末期即世界进入近代后,不仅没有得到消除或削弱,反而进一步加强。而西方教育在近代则大力倡导科学、实验、技术三者之间的互相联合与循环。与这种日益进步的教育制度相比,中国曾在世界上占有优势的老式科学不得不在近代被西方自然科学全面超越。 三、闭关

9、自守政策的影响 15世纪下半叶到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生了本质性的大转折。1世纪开始了第一次科技革命,1世纪末又开始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与此相反,合法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进步的时候,中国除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没有变化之外,还开始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闭关自守政策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有实行的必要和进步意义的。由于明朝末期,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盛行,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有助于避免海盗和保护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生活安定。但在倭害灭除之后,中国政府并没有随后停止闭关政策,反而更加固步自封。特别进入清朝后,清王朝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始

10、终做着天朝上日的迷梦。这使中国成了井底之蛙,与世界隔绝开来,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众所周知,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历史证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迈进的最主线、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是生产的需要给科学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课题,因而也会使科学技术获得重大进展和重大突破。但中国的近代科技既没有自身发展的欲望,又没有推动力,也没有外力刺激,因此它落伍于时代的列车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四、腐朽的社会制度和回家政治的影响 一种国家政治民主限度的大小、影响着这个回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下。专制和独裁是旧中国政治的突出体现,因而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缓慢是可想而知的。科学需要民主,民主增进科学,科学与

11、民主相辅相成。自然科学研究是对未知的自然现象进行摸索,科学技术知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如实反映。它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实验和实践,讲究理性思维,服从科学真理,并且需要能对问题进行自由探讨。科技领域的这种本性,自然规定民主和自由,没有学术民主和自由,科技事业是难以发展的。 从西方开始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兴起,始终到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此前,中国都是在封建专制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之下,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大大超过了中国。资产阶级是喊着自由、民主、平等的标语起家的,在她们获得政权之后,建立的是代议制的所谓民主共和国,虽然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治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但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民主范畴形式,毕竞比封建社会大得多。因此,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下,科技的发展比近代中国要快得多。 总之,中国自进入近代以来,科学技术无论是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还是从老式文化因素、科技构造因素来说,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相对于古代科技发展的速度,近代科技的步伐已是大大减低了,再与同步期西方发展的速度相比,中国的近代科技更显得缓慢不堪。直至今日,中国虽然在某些科技领域在世界处在领先地位,但从总体均衡水平来说,中国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