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801894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4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04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04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04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04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4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部分(第八章)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及其现实价值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二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社会文化理论本章规定:理解埃里克森、皮亚杰、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观点;掌握埃里克森、皮亚杰有关怀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措施本章重点:理解三种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观点;掌握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措施本章难点:心理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教学时间:学时犹如身体的发育成长同样,人的心理睬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会经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个体会浮现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如果社会不能发明条件让个人的心理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个体浮现心理问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长

2、,从而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痛苦和不幸。第一节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医生,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祖籍丹麦,19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她的生父是丹麦人,在她出生前就抛弃了她的妈妈,妈妈后与一位犹太医生结婚。直到青少年期她才懂得自己是私生子,其生理特性与生长环境使她对自我的认同非常混乱,由于她生活在犹太人家里,却保存了她的斯堪的那维亚爸爸的生理特性。一战爆发时她正处在青少年期,感到非常困惑,不懂得该忠诚于德国还是丹麦。这段经历对埃里克森的影响非常大, “青少年同一性危机”成为她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一、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觉得个体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3、,个体的发展涉及八个阶段,每一种阶段中均有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她称这些问题为心理发展危机。个体在发展中如果克服了这些危机,就能获得重大的进步。大部分人能顺利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心理危机,然后去接受新的挑战;但有人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危机,因此,在后来的生活中需要继续解决。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1、信任感对怀疑感(出生到1岁)婴儿的重要发展任务是理解其她人与否可以值得信任以满足基本规定。2、自主对羞耻和怀疑(1-岁)当父母和其她照顾者鼓励自立的行为时,学步的儿童就会形成一种自主意识一种能独立解决许多问题的意识。但是当照顾者规定太多、太快,回绝让孩子完毕她们可以做的任务时,或者讥笑对自立行

4、为的初期尝试时,小朋友也许会对解决多种问题的能力感到怀疑和羞愧。3、积极对内疚(3-岁)小朋友越来越可以单独完毕任务,而不是依托成人为她们做这些工作。当父母和学前教师鼓励和支持她们的努力,同步也协助她们做出不与其她人的需要相冲突的合乎实际的选择时,小朋友变得积极,亦即独立地筹划和从事多种活动。当大人阻拦她们从事独立的活动或者把这些活动作为愚蠢而又令人讨厌的事情不予认真考虑时,小朋友也许会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产生内疚感 。4、勤奋对自卑(6-12岁)小学阶段对自信心发展至关重要。抱负的做法是,学校通过手工制作,如通过画画、解决加法难题和写句子等活动,为小朋友提供许多得到教师、父母和同伴承认的机会。

5、小朋友因自己的努力而遭到讥笑或惩罚,或者如果她们发现自己辜负了其教师和父母的盼望时,她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感到自己的能力局限性。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处在本阶段的青少年正在形成某些概念(如她们是谁,对她们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她们的价值何在,长大后她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她们试图将自己的多种方面(如智力、社会、性别和道德等)整合起来达到一种整合的自我同一性顺利通过本阶段的学生发展了对自己对的的认知,而那些未顺利通过的学生则仍旧对她们是谁、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困惑不解。6、密切感对孤单感(-0岁)这个阶段的年轻人会谋求与她人密切的关系。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的个体可以学会无私的爱无论是予

6、以还是获取。如果不能顺利通过,个体会产生孤单感,很难与其她人建立密切的关系。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的成年人,例如教师,会对学生奉献而不期待回报,她们为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树立了楷模。7、繁衍感对停滞感(060岁)重要的发展任务就是为社会作奉献并协助指引将来的一代。在此时期,当一种人通过抚养家庭或通过为改善社会的工作来作出奉献时,一种普遍性的感觉一种生产能力和成就的感觉由此而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和不能或不肯协助社会迈进的人就会产生一种停滞的感觉8、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6岁后来)具有自我整合的人,体现出对她人的爱,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保持自己在一切物质和经济上的权威性。她以自己的智慧,形成自己的一种哲学

7、,并使这种哲学延伸到生命周期以外,与新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为一体。如果一种人在此阶段不能达到自我整合,同步也不能保持自己在一切物质和经济上的权威性,就会浮现一种失望或绝望的情绪,并产生对死亡的恐惊。觉得人生短促,并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二、理论的现实应用1、幼儿期心理发展基本信任的建立是幼儿期小朋友发展的核心,幼儿基本信任的建立重要依赖于父母对幼儿的行为呼应。当父母向幼儿发声、微笑或体现出惊喜的眼神,都会得到宝宝的回应。幼儿的这种积极呼应能力,表明了她的自信与信任。父母与子女的双向交流是一种因果呼应关系,孩子能意识到,她的行为能引起父母的回应,并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当幼儿的行为得到回应时,她与人交

8、流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2、小朋友期心理发展(1)小朋友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与教育感觉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5岁,其中2岁至2.5岁达到顶峰。感觉训练是这个时期小朋友学习的重要措施,可以直接用感觉刺激法促使小朋友的感觉得到合理的发展。秩序的敏感期是从1岁或1.5岁开始,持续到4岁左右,其中3岁时最为明显。秩序不仅是指把物品放到合适的地方,还包括遵守生活的规律、理解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以及小朋友在生活中要对千百件物体进行分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能力等等。语言的敏感期是在小朋友出生后8个星期至8岁。小朋友语言的发展是有顺序的,一方面是对语言感兴趣,然后是对词,最后才是对语言的复杂构造产生爱好。动作的

9、敏感期约是从出生到6岁。为小朋友设计多种各样做动作练习的教具,使她们的粗大和细小的肌肉得到锻炼,动作更加协调(2)小朋友自立3岁左右的小朋友开始浮现强烈的自主意向,这时的小朋友什么都想自己干,常常回绝父母的协助。家长给孩子独立活动的愿望和行动以适时的鼓励,并耐心地予以行动技能上的指引,形成孩子自己做事的习惯,会较快地培养起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3)亲子关系与小朋友心理发展影响亲子关系的要素:父母自身的特质,父母的教育观念、心理健康状态、情绪、修养及夫妻关系等;小朋友的特质,如气质、对父母的态度、自我评价能力和智力等,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支持系统,父母周边的环境、学校所提供的支持和压力,会影

10、响父母的角色扮演与功能执行的有效性。一项研究表白,爸爸在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较妈妈更明显。一般来说,爸爸较理性,对孩子的意志、独立性、自信和阳刚之气的培养有较大影响,对少年小朋友性别角色的获得有着比妈妈更为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家庭教育应是父母优势互补,构成教育合力。该项研究中发现,父母双方能积极参与亲子关系调适的家庭,亲子关系改善明显,孩子的进步明显。()改善亲子沟通的方略: 定期沟通。尊重子女人格。鼓励体现。 耐心倾听。 宽容异见。 解释规则。3、青春期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最核心问题。自我同一性,也称为自我认同,是指个体谋求内在合一及持续的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奉

11、及毕生趋势的一种相称稳定一致和比较完整统一的意识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因素:家庭因素互相支持、协助、关怀、自由体现、鼓励资助和独立的家庭环境增进大学生同一性的发展,形成高档、成熟的同一性状态;学校环境研究者(如德赖尔)概括了课程构造化设立增进中学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方式:第一,可以提高同一性的课程应当增进学生的摸索、有责任性的选择以及自我决定。第二,鼓励角色扮演以及不同代际之间的社会互动,并对过去与目前的关系做出合适的理解。第三,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接受能力,并且教师和教练要为青少年提供积极的反馈。第四,青少年的课程设立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需要。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简介让皮亚杰(

12、Jean Piae,18961980)是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生结识论专家。其毕生致力于个体结识发生发展的研究(结识论研究),创立了“发生结识论”;而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小朋友认知发展理论”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小朋友心理学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觉得,所有小朋友都具有与周边环境互相作用并理解周边环境的本能倾向。皮亚杰提出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图式是指主体已经具有的动作的心理构造,是人类结识事物的基本模式。2、同化个体将新知识有效地整合并建构到自己已有图式之中的过程;、顺应个体遇到自己不能用已有图式同化新知识时,对已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构,以适合新知识的过程。4、平衡平衡是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构造同客体构造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在皮亚杰看来,同化与顺应是主体适应环境的功能,对于认知的发展都是必要的,而同化与顺应浮现的相对量,对于主体的适应也同样重要。只有当同化与顺应处在一种均势时,才干保证主体与客体的互相作用达到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达到某种临时的平衡。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平衡是一种重要环节,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