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教案模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01803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儿科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儿科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儿科教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儿科教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教案模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儿科学小讲课教案章节内容 感冒(时间:45分钟)本次课目的要求 l 了解感冒的定义及历史沿革l 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生机理与辨证治疗。l 熟悉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l 熟悉感冒主证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l 了解感冒的演变、预后及预防、调护重点难点重点:感冒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兼证的辨证论治。 难点:感冒的鉴别诊断,感冒兼证的辨证论治。2分钟1.定义与历史沿革一、定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二、历史沿革:又称伤风(普通感冒)。“感冒”是中医病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元代 丹溪心

2、法作为病名出现。清类证治裁出现“时行感冒”。宋小儿药证直诀 风论篇首先提出“伤风”之名。幼科释谜 感冒 : “感者触也,冒其罩乎。触则必犯,犯则内趋;罩则必蒙,蒙则里瘀。”类证治裁中明确提出了“时行感冒”之名。15分钟感冒的病因及特点小儿感冒发生的原因,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杂寒、热、暑、湿、燥等,亦有感受时邪疫毒所致者。在气候变化,冷热失常,沐浴着凉,调护不当时容易发生本病。当小儿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外邪易于乘虚侵入而成感冒。小儿感冒的病因与小儿卫气不足有密切的关系。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肺主皮毛,司腠理开阖,开窍于鼻,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人,客于肺卫,

3、致表卫调节失司,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1感受风寒 2感受风热 3感受暑湿4感受时邪 常见兼夹证的产生机理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则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此为感冒夹痰。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稍有饮食不节,致乳食停积,阻滞中焦,则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此为感冒夹滞。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易致心神不安,睡卧不宁,惊惕抽风,此为感冒夹惊。(5分钟)【 临床诊断】1诊断要点 (l)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病人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2)发热,恶风寒,鼻

4、塞流涕,喷嚏,微咳等为主证。(3)感冒伴兼夹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风。(4)血象检查可见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5)病原学检查可用鼻咽或气管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联酶标法检测,作为病毒学诊断。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滴度增高。(3分钟)2鉴别诊断急性传染病早期 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麻疹、百日咳、水痘、幼儿急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临床表现及其病情演变等加以鉴别。(

5、15分钟)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重在辨风寒、风热、暑湿,表里、虚实。根据发病季节及流行特点,冬春二季多为风寒、风热感冒;夏季多为暑邪感冒;发病呈流行性者为时邪感冒。2治疗原则 治疗感冒,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3 证治分类(l)主证 风寒感冒证候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治法 辛温解表。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证候 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治法 辛凉解表。方药 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证候 发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

6、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泛恶,日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指纹紫滞。治法 清暑解表。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证候 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高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痛,心烦,目赤咽红,肌肉酸痛,腹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治法 清热解毒。方药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2)兼证 夹痰证候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辨证 本证以咳嗽加剧,痰多,喉间痰鸣为特征。属风寒夹痰者痰白清稀,恶寒,无汗,或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属风热夹痰者痰稠色白或黄,发热,恶风,微汗出,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7、或指纹浮紫。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 夹滞证候 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厚腻,脉滑。辨证 本证以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脉滑为特征。食滞中焦则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或见泄泻;食积化腐,浊气上升则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治法 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与丸加减。 夹惊证候 感冒兼见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骤然抽风,舌质红,脉浮弦。辨证 本证以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抽风为特征。心肝热重者舌质红,脉弦。治法 解

8、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常加用钩藤、僵蚕、蝉蜕清热镇惊。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5分钟临床常用中成药(1)午时茶 每服1/2 1包,l日23 次。用于风寒感冒夹滞。(2)健儿清解液 每服1Oml, l日3 次。用于风热感冒夹滞。(3)小儿消炎栓 每次直肠给药1 粒(1.5g ) , 1日2次。用于风热感冒。(4)小儿宝泰康颗粒 每服l岁以下2.6g ,l 3岁4g, 412 岁8g , 1 日3 次。用于风热感冒。(5)抗病毒口服液 每服10ml , 1日2 3 次。用于时邪感冒。【 预防与调护】1预防(l)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加强煅炼。(2)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3)避免与感冒病人接触,感冒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4)按时接种流感疫苗。2 调护(l)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每天可用食醋50ml,加水熏蒸20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2)发热期间多饮热水,汤药应热服。饮食易消化、清淡,如米粥、新鲜蔬菜、水果等,忌食辛辣、冷饮、油腻食物。(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