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基乙二胺的合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801471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苯基乙二胺的合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苯基乙二胺的合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苯基乙二胺的合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苯基乙二胺的合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苯基乙二胺的合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苯基乙二胺的合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苯基乙二胺的合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甲醛和氨反应中简化合成()-1,2-二苯基-1,2-乙二胺(1),进而改变已知的“氢化苯酰胺”和“2,4,5-三苯基咪唑啉”中间体结构EJ Corey and Florian N.M.K ii hnle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州02138(文章 于 1997 年 9 月 23 日收到,于 1997 年 10 月 1 日接受,1998 年 4 月可在线查阅)摘要:一种由甲醛合成()-1,2-二苯基-1,2-乙二胺的简单 而经济的立体合成新方法被发现,其中两种中间体的结构(如图1所 示)在示意图2中被改变。1,2-二苯基-1,2-乙二胺(1)(对苯乙二胺)一直被作为配

2、体在金属螯合物研究中使用,因为它是C对称结构1。近来乙二胺对映体 2通过新的试剂和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合成。例如,高度不对称 的合成认为有如下反应:Diels-Alder反应2,缩合反应2a,3,羰基化 反应 4和炔丙基化反应 5,羟化6和烯烃环氧化反应7以及烯醇盐的亲 电攻击讥(R,R)和(S,S)的对映体在不对称合成作用下刺激了许 多新进程的准备 10。示意图1 通过氢化苯酰胺、2,4,5-三苯基咪唑啉和2,4,5-异三苯基咪唑啉合成外消旋体1 (各物质结构由Saigo等资料得到)。H20p NaOH AlSSCminHCI AcNH示意图 2.合成 2,4,5-异三苯基咪唑啉的正确反

3、应顺序。PhPK 7hPhPhHNN HQ。OH_ H|An )(HaP, NaOH)(Pt Ph A155cT45min PK Ph34由于()-1,2-二苯基-1,2-乙二胺的分辨率可以被有效地梳理出, 用来提供两个纯对映体,主要需要的是一种在商业规模上非常简单而 廉价的外消旋1的合成。事实上,还原偶联过程以甲醛亚胺开始似乎 更引人注目。然而,不可以用亚胺,因为它与混有氨的苯甲醛会发生反应,从而导致已知的氢化苯酰胺被取代1,11,12。此外,大量的还原偶 联研究表明,由 N 保护的芳香醛亚胺提供很少的迹象,因为这种偶合 产生的由N保护的1,2 -二胺外消旋和内消旋非对映体混合物,同时 也涉

4、及到一些昂贵的或不切实际的试剂13-17。原来得到()-1,2- 二苯基-1, 2-乙二胺的途径是从甲醛和氨1,11,12反应开始,这是绝对可 用的,尽管受到反应不便和时间过长的影响18。尽管过了这么多年, 但那种旧的反应过程仍然包括两个留有疑问的“氢化苯酰胺”和 “2 , 4, 5-三苯基咪唑啉”中间体结构1,11,12 ,它概述了先前接受的在示意图 1中的版本11。本文件的目的是要阐明“氢化苯酰胺”和“2,4,5- 三苯基咪唑啉” 的中间体结构并说明这些中间体是如何快而有效的 运用于()-1,2-二苯基-1,2-乙二胺的合成。如前所述 1,“氢化苯酰胺”和“2,4,5-三苯基咪唑啉”可以被

5、简易地大量合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随时获得合适的的单晶。图表1. ORTEP 氢化苯酰胺2的 图表 2.ORTEP 2,4,5-三代表苯基咪唑啉3HC1的代表因此,氢化苯酰胺的结构如图表1和示意图2所示, 2,4,5-三苯基咪唑啉氢氯化物如图表2和示意图2所示。从2物质到3 物质的定向形 成可以简单地看作一种具有良好先例的中级2,4 -diazapentadienyl(能力有限,翻不出来)阴离子对旋周环封闭。在适当的基本条件下由3物质向4物质的转换可以解释为通过3物质的去质子化平衡形成 一种非局域苄基阴离子,随后质子给4 物质,反应每一步都具可逆性因为由甲醛和氨通过中间体2和3合成的4物

6、质可随时使用,我 们就试着寻找一种把4 物质转换成()-1,2-二苯基-1, 2-乙二胺的 简单方法。正如预期的一种循环脒一样,由于共轭酸的稳定,4物质 即使在回流时也是抵抗酸催化水解的。从4 物质得到的脒类离子同时 抵制了氢化型试剂的还原。然而,铝汞合金在潮湿的四氢呋喃中可使 4 物质随时发生还原反应来得到相应的咪唑烷,这种咪唑烷要经过水 合酸处理,继而不断激发产出()-1,2-二苯基-1,2-乙二胺,效益 在 85%之内。4物质到1物质的还原反应.将铝箔(450 mg, 16.8 mmol,切成20 x 20 mm片料)放在混有Et 0,乙醇和2 %氯化汞溶液中连续搅拌230秒。在含5 0

7、毫升氮气的圆底烧瓶中这些箔片就立即被切成更小的 片料(6x6 mm),其表面覆盖着四氢呋喃。将咪唑啉4 (1 g, 3.35 mmol) 滴加到含10 mmole水的四氢呋喃中溶解并搅拌,在23下搅拌两小 时后过滤。将氧化铝用四氢呋喃彻底洗净,直至集中产生995毫克无 色固体。这种固体悬浮于Et0和2N HC1 (每N为25 ml)中,接着逐2渐加入20 mlHO搅拌直到所有的固体溶解。每个阶段都是分离的,其2中在加水阶段,通过加入2NKOH来调整pH值到12,再加入CHC1 (522x 50 ml) 进行萃取。提取的干(硫酸钠)在真空浓缩,使外消旋二胺1转变为为无色固体(604 mg, 理论

8、上为8 5 % ) 。如此得到的二胺在各 方面获得的样本10都是完全一样的,而且核磁共振分析也正确。该产 品有一个熔化点在81-821, Rf0.1(30%EtOAc-hexanes),另外还有以下 特性:iH NMR (400 MHz,CDCI) &:1.59(bs,4H),4.10 (s,2H),7.27.33(m,10H);13C NMR (100 MHz,CDC1) 5 :61.9,126.9,127.0,128.2,143.4;3质谱(CI)m/z (rel 强度)230 (15)【M + NH4】 +,213(100)【M+H】+, 139(4),106(5).19,20参考文献和

9、注释1.(a) Williams, O. F.; Bailar, J. C.J. Am. Chem.Soc.1959,81,4464. (b)Lifschitz,I.; Bos, J.Rec. Trav. Chint1940, 59,173.2.(a) Corey, E. J.; Imwinkelried,R.; Pikul,S.;Xiang,Y.B. J.Am. Chem.Soc. 1989,111, 5493. (b)Corey, E. J.;Imai,N.; Pikul,S.Tetrahedron Letters 1991, 32, 7517. (c) Corey, E. J.; Sar

10、shar, S.; Bordner, J. J. Am. Chem. Soc. 1992, 114, 7938. (d) Corey, E. J.; Sarshar, S.; Lee, D.-H. J. Am. Chem. Soc. 1994, 116, 12089. (e) Corey, E. J.; Letavic, M. A. J. Am. Chem. Soc. 1995, 117, 9616.3. (a) Corey, E. J.; Kim, S. S. J. Am. Chem. Soc. 1990, 112, 4976. (b) Corey, E. J.; Huang, H. C.

11、Tetrahedron Letters 1989, 30, 5235.4. Corey, E. J.; Yu, C. M.; Kim, S. S. J. Am. Chem. Soc. 1989, 111, 5495.5. (a) Corey, E. J.; Yu, C. M.; Lee, D. H. J. Am. Chem. Soc. 1990, 112, 878. (b) Corey, E. J. In Proceedings 31st National Organic Chemistry Symposium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89; p

12、p 1.6. (a) Corey, E. J.; Da Silva Jardine, P.; Virgil, S.; Yuen, P. W.; Connell, R. D.J.Am. Chem. Soc. 1989, 111, 9243. (b) Corey, E. J.; Sarshar, S.; Azimioara, M. D.; Newbold, R. C.; Noe, M. C. J. Am. Chem. Soc. 1996, 118, 7851.7.(a) Zhang, W.; Loebach, J. L; Wilson, S. R.; Jacobsen, E. N.J.Am.Che

13、m. Soc.1990, 112,2801.(b)Zhang, W.; Jacobsen, E. N. J. Org. Chem.1991,56,2296.8.Evans,D. A.;Nelson, S. G.J. Am. Chem. Soc. 1997, 119,6452.9.Other(lesseffective) applications include asymmetricMichaeladditionsand hydrogenations;see (a) Brunner, H.; Hammer, B. Angew.Chem. Int.Ed.Eng.1984,23, 312; and

14、(b) Fiorini, M.; Giongo, G. M.J.Mol.Cat. 19795,303.10.(a)Pikul,S.;Corey,E. J. Org. Synth. 1993, 71,22.(b)Corey,E.J.; Lee, D.-H.;Sarshar,S. Tetrahedron Asymm. 1995,6,3.11.Saigo, K.; Kubota,N.; Takebayashi, S.; Hasegawa, M. Bull.Chem. Soc.Jpn 1986,59,931.12.(a)Laurent, M.A. Ann.Chem. 1837, 21, 130. (b

15、)Laurent,MA. Ann.Chem. 1845, 52, 23. (c) Fownes, G. Ann. Chem. 1845, 54, 363. (d) Bertagnini, C. Ann. Chem. 1853, 88, 127. (e) Schlenk; Bergmann Ann. 1928, 463, 281.13. (a) Betschart, C.; Seebach, D. Helv. Chim. Acta 1987, 70, 2215. (b) Betschart, C.; Schmidt, B.; Seebach, D. Helv. Chim. Acta 1988, 71, 1999.14. Mangeney, P.; Tejero, T.; Alexakis, A.; Grosjean, F.; Normant, J. Synthesis 1988, 2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