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012643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背影(作者:朱自清)作者及工作单位教材分析背影是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对普通人的的关爱,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作者将别人不曾在意的父子之爱,浓缩在方寸之间,就是父亲的这个背影,几十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令许多人泪湿衣衫。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好,但本班大部分学生都是跟随父母务工来到这里的,晚上父母都加班,很少时间检查他们的学习,也没多少时间贪心。学校多次开展与“感恩”有关的演讲,大多数同学能用自己的良好表现和较好的成绩,回报关爱过自己的亲人、老师、

2、同学、朋友等。谢淑芬、胡雅妮、胡彩厢等同学能通过演讲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但也有部分男生缺乏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2)理清行文的思路;(3)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2、过程与方法:理解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激发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师问,生活中我们是否留意过父母的背影?(情感导入)二、自主学习与交流1.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

3、人。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2、正音、释义琐屑xi颓唐tu差使chi交卸xi狼籍j簌簌s蹒跚pnshn赋闲fxin举箸zh橘子j妥贴tu栅栏zh拭干sh晶莹jngyng三、合作探究请学生研读全文,回答问题。(1)15自然段中,“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2)“我”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领情了吗?四、拓展延伸五、完成课后作业第四题一、教师指导学生介绍作者,并做适当的补充。教师用普通话正音,并指名学生说出几个重要词语的意思。二、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不时点拨,鼓励。三、教师要求学生在“背影”、“流泪”“父亲的语言”三项中,任选一项,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四、教师要求16学习小组做第四题第1题,第712小组做第四题第2题教师总结作业情况。一、有的学生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为之欣喜,为之感动,想一睹为快。二、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三、学生通过合作探究,(1)明确:安慰儿子,为儿子送行,照看行李,给小费,讲价钱,再三嘱托儿子路上小心。(2)完成儿子对“父亲”感情的转变。四、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发言踊跃。五、各组学生先独自完成,然后分组交流,看谁的作业有特色,最后在全班交流。一、由朱自清父子的神情激发学生急于认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二、了解作者、初步理解生字词,有助于很好地学习课文。三、研读是让学生真切地熟悉内容和

5、体验感情。四、各小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五、通过完成书面作业和班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背影4次流泪4次爱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自评表自评人:_月_日自评人:_月_日自评内容情况记载是否满意总体自我评价好较好一般差联系阅读,主动提问好较好一般差能否积极参与合作好较好一般差你的观点的价值高较高不高差小组发言次数课堂发言次数学会的方法有最大的收获最大的遗憾感触最深的知识语文教师的评价努力的方向教学反思八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社会阅历太浅,或者也没经历过那种场面,所以很难体验这种情感,课文所呈现

6、的情形离学生很遥远,因而学生不易进入角色。如何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学生的心灵情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他们产生自己的体验并进行评价?这一节课,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然,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的感情投入不很到位。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紧抓“情感”主线,环节设计精巧。在简练而深情的导入环节,用“研读”来体验课文“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和“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的情感基调,然后以“怎样的背影”和“几次写眼泪”为抓手,深度体验和理解作者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中间适当地点一下背景,一步步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情感引向高潮,直到最后让学生完成“讨论、写作、交流”的课后作业第四题,让学生积蓄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水到渠成。难怪县教研室主任汤继光评价说:“唐老师这堂语文课做到了步步铺设,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