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防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801199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支气管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慢性支气管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慢性支气管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支气管炎防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性支气管炎防治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 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 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 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极为复杂,迄今尚有许多因素还不够明了。近年来认为,有 关因素如下。(一)大气污染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烟雾,对支气管粘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 容易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超过1

2、000µg/m3时,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就显著 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屑、蔗尘等也刺激支气管粘膜,并引起肺纤维 组织增生,使肺清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二)吸烟现今公认吸烟为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变 短,不规则,纤毛运动发生障碍,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灭菌 作用,又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上海市防治慢性气管炎协作组于1972年普查了 339名50岁以上者,其中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为不吸烟的2倍,前者为20.9%,后者为9.7%。另用配对方法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正常人各303名作吸烟习惯对比调查

3、,慢性支气管炎组吸烟的人数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三)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据国内外研究,目前 认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卡他菌可能为本病急性发作的最主要病原菌。病毒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分离出的病毒 有鼻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 毒感染造成呼吸道上皮损害,有利于细菌感染,引起本病的发生和反复发作。肺炎支 原体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直接关系,至今不明。(四)过敏因素过敏因素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初步看来,细菌致敏是引起慢性支 气管炎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一个原因

4、。尤其是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过 敏史的较多,对多种抗原激发的皮肤试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痰内组胺和嗜酸粒细胞 有增高倾向;另一些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高于正常组,并发现重症慢性支气管炎患 者肺组织内IgG含量增加,提示与m型变态反应也有一定关系。变态反应使支气管收 缩或痉挛、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性支气管炎。(五)其他除上述因素外,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空气能引起粘液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 减弱。在冬季,患者的病情波动与温度和温差有明显关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也可 能是本病的一个内因,大多数患者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现象。部分患者的副交感神经 功能亢进,气道反应性较正常人增强。老年人性

5、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也可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营养对支气管炎也有一定影响,维生素 C缺乏,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血管 通透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可使支气管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及粘膜的修复机能减弱, 溶菌酶活力降低,易罹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在起病前有急性支气管炎、流感或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患者常在 寒冷季节发病,出现咳嗽、咯痰,尤以晨起为著,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粘稠不易咳 出。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稠度增加或为黄色脓性,偶 有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后,支气管粘膜的迷走神经感受器反应

6、性增高, 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出现过敏现象而发生喘息。随着病情发展,终年咳嗽,咳痰 不停,冬秋加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在症状加剧或继发感染时,常有哮喘样发作, 气急不能平卧。呼吸困难一般不明显,但并发肺气肿后,随着肺气肿程度增加,则呼 吸困难逐渐增剧。体征 本病早期多无体征。有时在肺底部可听到湿和干罗音。喘息型支气管炎在咳嗽或 深吸气后可听到哮喘音,发作时,有广泛哮鸣音。长期发作的病例可有肺气肿的体征。诊断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症状。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 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后,临床上凡有慢性或反复的咳 嗽,咯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

7、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诊断即可成立。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三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 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 断。根据临床表现,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单纯型与喘息型两型。前者主要表现为反复 咳嗽、咯痰;后者除咳嗽、咯痰外尚有喘息症状,并伴有哮鸣音。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三期,以使治疗有所侧重。(一) 急性发作期 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 发热等炎症表现,或1周内“咳”、“痰”或“喘”任何一项症状显著加剧,或重症病人明 显加重者。(二) 慢性迁延期 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到1个月以上 者。(三) 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

8、嗽和少量痰 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预防(1) 戒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但要首先戒烟,而且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因为烟中的 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氰氢酸等,可作用于植物神经,引起支气管的痉挛,从而增加 呼吸道阻力;另外,还可损伤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使支气管粘膜分泌物增多, 降低肺的净化功能,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气管内的繁殖,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2) 注意保暖在气候变冷的季节,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一方面可降 低支气管的防御功能,另一方面可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 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可发生继发性感染。(3) 加强锻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缓解期要作适当的体育

9、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 能力和心、肺的贮备能力。(4) 预防感冒:注意个人保护,预防感冒发生,有条件者可做耐寒锻炼以预防感冒。(5) 做好环境保护: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以免诱发慢性支 气管炎。治疗(一)预防为主: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烟雾对周围人群也会带来危害,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要教育青少年杜绝吸 烟。同时,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加强个人卫生,包括体育、呼吸和耐寒锻 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处理 “三废”,消除大气污染,以降低发 病率。(二)缓解期治疗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采用气管炎菌苗,一般在发作季 节前开始应

10、用,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剂量自0.1ml开始,每次递增0.10.2ml,直至0.51.0ml为维持量。有效时应坚持使用12年。核酪注射液(麻疹病毒疫苗的培 养液)每周肌肉或皮下注射 2次,每次24ml;或卡介苗素注射液每周肌肉注射 3 次,每次1ml (含卡介苗提取物于重0.5mg ),在发病季节前用药,可连用3个月,以 减少感冒及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必思添(Biostim )(克雷白肺炎杆菌提取的糖蛋白) 首次治疗8天,2mg/d,停服3周;第2次治疗8天,1mg/d,停服3周;第3次治疗 8天,1mg/d,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可预防慢性反复呼吸道感染。(三)急性期发作及慢性迁延期治疗应以控制

11、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抗菌治疗:一般病例可按常见致病菌为用药依据。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 (SMZ)每次2片,每日2次;阿莫西林24g/d,分34次口服;氨苄西林24g/d, 分4次口服;头抱氨苄24g/d,或头抱拉定12g/d,分4次口服;头抱呋辛1g/d 或头抱克洛500mg1g/d分23次口服。亦可选择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 霉素0.3g/d,分2次口服。抗菌治疗疗程一般710天,反复感染病例可适当延长。 经治疗三天后,病情未见好转者,应根据痰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抗生 素。严重感染时,可选用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12、)、 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或头抱菌素类联合静脉滴注给药,具体用法可参阅“抗菌药物治疗”。祛痰镇咳药 可给沐舒坦(盐酸漠环已胺醇)30mg,或化痰片(羧甲基半胱 氨酸)500mg,每日3次口服。漠己新(必嗽平)、氯化铵棕色合剂等均有一定祛痰 作用。当痰粘稠不易咳出时,可用枇杷叶蒸气吸入,或用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气道 内分泌物。慢性支气管炎除刺激性干咳外,不宜单纯采用镇咳药物,因痰液不能排出,反而 使病情加重。解痉平喘药 喘息型支气管炎常选择解痉平喘药物,如氨茶碱0.10.2g,每日3次口服;美喘清50µg,每日2次口服,博利康尼2.5mg,每日23次口 服,复方氯喘片1片,每日3次口服。慢性支气管炎有可逆性阻塞者应常规应用支气 管舒张剂。如异丙托漠铵(漠化异丙托品)气雾剂、博利康尼都保等吸入治疗。阵发 性咳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痉挛,采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可改善症状,有利于痰的 清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