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999667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将化学教学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创造能力结合起来,阐述了初中化学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所遵循的原则,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践能力 培养方向 原则 方法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绪言1.1 背景初中化学是一门到初三才开设的新课程,虽然内容浅显且较少,但却是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点,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化学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

2、受到重视。化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科目,以实验为基础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本文将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2 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1.2.1 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脱离学生的实际 由于教师和学生对实践能力的理解不同,教师会从自己的理解出发,组织安排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培养自己认同的实践能力,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有效地得到锻炼或提高。1.2.2 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单一。 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在有关实

3、验的探索创新能力。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如学校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化学药品的配置及实验经费等。加上班级组织有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也比较少,教师一般偏重简单、容易开展的教学和社会实践。另外,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实践活动缺少新意,往往流于形式,致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本身或不同活动之间不具有持久性和连贯性,不能持久地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在化学实践能力中的全面发展。 1.2.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精力较为缺乏。 虽然新课改已经自各个中学中实行,但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及各阶段教学任务占用了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随之学校的各个学科功课及学习任务占用了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化学学科的

4、特殊性,又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进行实验的教学。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无法提供较为精致的实践活动,而学生也无法参加较多的实践活动,这使化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得不到较好的开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1.2.4 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有待建立。 自从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来,我国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素质教育评价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其中包括学生实践能力评价问题,没有建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反馈机制,以致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1.3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目的及意义化学是一门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课程,不仅能够让

5、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还能在其特有的实验课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而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化学教学任然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内容陈杂、方法老套的现象。常常采用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的教学。在提倡素质教学的现阶段,显然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激情。缺乏实践能力,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探究能力及其匮乏。因此,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形成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探究新事物的欲望。让学生把化学的理论知识和

6、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爱上化学,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使化学教学变得更易推进。2. 实践能力的概念界定及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2.1 实践能力的含义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提到实践能力这个词,但是很少有人能把实践能力的含义说清说透。它似乎是个不言自明的词语,至今学术界对实践能力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近年来,各类报刊中探讨实践能力培养的文章层出不穷,对实践能力的解释也五花八门。但从中透露一个基本的认识倾向:实践能力等同于“动手”能力。这是人们心目中存在的实践能力概念的典型“范式”,或者说是通常意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缘于把“实践”的过程理解成“动”的过程。因此,实践能力就是“动手”的能力。

7、一与“动手”能力相近的词就成为实践能力的代用词,如劳动能力、操作能力、运动能力,等等按照这种概念范式推演而来,实践能力的外延就是各种操作技能。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实践能力就体现为学科的实验技能,如物理、化学的实验仪器、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能等,它们被冠之于物理实践能力、化学实践能力之名。其趋于熟练的过程,与学科知识学习的“无穷无尽”、“循序渐进”相比,可以经过短期,一个月、甚至一周时间集中训练而拥有。因此,实践能力的获得会被理解是简单的、容易的和花费时间、精力不多的。这种认识造成了人们对“实践能力”的意义和价值的低估。那到底什么是实践能力呢?2.1.1 心理学意义上的认识在心理学中,实践能力的研究

8、着重于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台湾学者张春兴在张氏心理学辞典中把practical intelligence解释为“实用智力”。“个体在适当时间与适当空间内,在行为上的适当能力表现。所谓适当能力表现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对付困境的能力等。实用智力一词与抽象智力 (abstract intelligence)相对1。”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对实践智力的研究最为深入。他有时将实践智力称为common sense。在他的研究中,将社会能力分为两种智力: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和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在斯滕伯格

9、看来,社会智力是处理(人际)的一种能力,实践智力则是处事的能力2。而我国台湾学者魏美惠把“实践智力”称为实际生活智力。认为它“泛指日常生活中决策、判断、解题以应变等种种能力,因此亦可称之为日常生活智力(Daily Intelligence)3。”心理学界从心理学科出发,把个体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的心理特征称之为实践智力。但是,这仅仅有心理能力,而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都是心理和生理要素共同参与的。而实践能力不仅仅是涵盖了个体的心理基础,还包括了个体诸多的生理条件。显然,在心理学角度对实践能力的定义是不全面的。2.1.2 教育学意义上的实践能力 教育学中所说的实践能力是相对于认识能力而提出的,它基于

10、对知识的认识的前提。认识是主体反映在客体的活动,实践则是主体改造课题的活动。教育界专家们认为: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受到实践活动的信息刺激所表现出的心理或生理行为反应的一种综合习得能力。按照这个理论的解释,实践能力会被理解为“肢体”运动能力。教育学中对实践能力的解释偏向于生理的活动。但是,从育人的角度来看,根本不存在仅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学生在做有关氧气的制备的实验中,根本不能分辨出哪个环节是纯“动手”活动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药品的准备、实验的操作等活动都是在对该实验的认识下参与的活动。因此不能单纯的将实践能力理解为“动手能力”。综上所述,所谓“实践

11、能力”,应该是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社会的实践活动时所具备的一种顿悟、创新等综合能力。着眼于教育上,所谓“学生实践能力”,应该是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主观综合素质。简言之,就是“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应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创新的综合能力。”所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再具体到化学学科上来,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应包括对知识的认识能力、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对实验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实验的探索及创新能力等。2.2 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肯定离不开对学

12、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既在三维目标中分别阐述了对化学实验的具体要求,又在内容标准部分对科学探究及化学实践能力涉及的各个要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新的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有:(1)能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2)能对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进行独立设计并完成。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有:(1)有初步的观察力,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

13、)能用文字、图表、实验报告和化学语言等表述实验现象和结果;(3)能合理的选择科学的方法对从化学实验和现象中获取信息进行初步加工,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有:(1)不断增强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水平;(2)具有乐于参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4)培养善思肯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5)形成主动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 从新课标中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做出了很明确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些

14、要求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指明了方向。3.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向在文章的前面提到,培养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向包括知识的认识能力、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对实验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实验的探索及创新能力等。3.1知识的认识能力培养实践是建立在对知识的认识上的。掌握好化学的专业知识,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是将其运用到实践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简单、易操作、能够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趣味小实验,让学生有想要了解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更好的接受知识,提高学生认识知识的能力3.2观察实验

15、现象能力的培养观察是人们有效探索、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主要是通过实验,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由于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有时候往往只被某一方面的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对其它方面的观察,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全面仔细观察现象,从而达到用实验结果分析解决化学原理的目的。如做镁条燃烧的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银白色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的变化过程,学生往往只注重观察发光而忽略了镁条的燃烧后的颜色变化,因此实验前应向学生强调、引导、培养全面的观察能力。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在观察方面

16、也存在个别差异,教师要针对学生观察的个人特点,给予不同的训练,要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外表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静到动地进行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大量现象的观察中归纳同类事物的特征,总结有关事物表象的简单规律。经过反复的练习可以巩固观察的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3.3 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过程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学习中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的解决问题阶段,靠的就是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形成就会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常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