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98964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撰写人:_日 期:_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教师要全面了解儿童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

2、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的基础。从教材方面讲,要强_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生成

3、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正是基于生成的主体性、随机性和动态性,新课程才特别强_学反思的意义。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

4、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_,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预设与生成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一定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立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长远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总之,我们一定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怎样使课堂讨论更加有效反思莲花县路口中小学蔡志峰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老师不把好关,往往使课堂产生随意性和盲目性,降低了课堂效率。怎样使课堂讨论更加有效。我认为,教师应慎重把关。其次是把好学生参与关。要使课堂讨论落实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讨论中去,让学生针对论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这样参与讨论的学生才有话说,讨论才会深入,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出现。三是把好相机诱导关。第页共页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