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小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98863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小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框架小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框架小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框架小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框架小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框架小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小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框架小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三、主要技术指标2四、施工方案31.框架桥施工工艺32施工注意事项123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管理制度、保证措施、质量控制及检验133.1质量目标133.2质量目标管理制度133.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33.4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154.主要材料计划和供应方案、措施214.1计划用料措施214.2先检验后使用措施214.3材料储备214.4施工材料供应计划21五、顶板施工支架设计221、支架设计222、计算依据223、支架计算223.1荷载分析223.2顶板支架检算:23六、安全技术交底241、基坑开挖242、机具设备253、涵身制作254、

2、机械操作315、安全用电336、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设备计划34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61、安全目标362、 安全保证363、安全经济措施374、安全预案与突发事故应急响应程序37 DK38+325框架小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铁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及武冈城际铁路项目工程施工招标文件(项目专用本)。 (2)武冈城际铁路总监办监理规划及监理程序文件。 (3)武冈城际铁路箱涵施工设计图、设计交底及现场情况。 (4)工程承包合同文件。 (5)建设部颁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交通部颁发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及当地安全生产相关

3、法规。 二、工程概况 DK38+325框架桥是一座2-3.01.3m钢筋混凝土框架小桥,位于鄂州市段店镇,本小桥用途为交通兼排水。设计时速200km/h。施工图号为 DK38+321.00 2-3.00m钢筋混凝土框架小桥武冈施(小桥)-01-1-3,框架桥基底采用CFG桩加固处理,结构主要尺寸:顶板厚0.75m,底板厚0.85m,边墙厚0.7m,框架总高3.4m,框架长23.02m,框架宽11.9m。工程开工日期2010年12月20日,2011年1月26日完成框架身基础施工,计划2011年3月30日完成框架身主体工程,4月20日完成剩余附属工程并组织验收。三、主要技术指标1、出入口翼墙基础和

4、墙身、泄床、帽石、框架桥基础均采用C30混凝土。2、顶撑、框架身均采用C35混凝土;本桥内大小里程侧各设一条0.50.5m侧沟加盖板,侧沟墙身采用与框架身相同标号混凝土并与框架身一起浇筑施工。3、顶面防水层用M20水泥砂浆做底,保护层采用4cm厚的C40细石纤维混凝土。4、桥体前后设置M10水泥砂浆砌片石锥体边坡,路面防磨层为30cm厚C30混凝土。5、10及以上钢筋均采用H335螺纹钢筋,10以下钢筋均采用Q235光圆钢筋。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6、主筋90度弯折时,N1 N8弯曲半径R为6d,其余均为12d;主筋45度弯折时,弯曲半径为12d。钢筋弯钩采用标准弯钩。四、施工方案1.框架桥施

5、工工艺1.1.钢筋工程施工工艺1.1.1钢筋加工施工工艺1.1.1.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1.1.1.2钢筋可用机械调直。调直后地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采用冷拉方法调直的钢筋的冷拉率:级钢筋不宜大于4%。级钢筋不宜大于1%。预制构件的吊环不得冷拉,只能用级钢筋制作。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腿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网位置的正确和两层之间距离。1.1.1.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筋

6、。1.1.1.4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cm,涵节始末端可适当调整始末排钢筋间距,使其净保护层为45cm。钢筋接长当纵向打磨加工有困难时应采用双面搭接电弧焊,主筋90度弯折时:N1、N8弯曲半径R为6d,其余均为12d,主筋45度弯折时,弯曲半径为12d,弯钩采用标准弯钩。1.1.2钢筋绑扎与安装施工工艺1.1.2.1底板钢筋1.1.2.1.1钢筋网(筛底)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互交点扎牢,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扎成八字形绑扎(左右绑扎)。1.1.2.1.2有180弯钩的钢筋弯钩应向上,不应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

7、层钢筋弯钩应朝下。1.1.2.2涵墙钢筋1.1.2.2.1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1.1.2.2.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1.1.2.2.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底板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钢筋)要防止被踩下。1.1.2.2.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1.1.2.2.5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要求应符合下表:表1.1 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钢筋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高于C25级钢筋35d30d25d月牙纹HRB335牌钢筋45

8、d40d35d注:1、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表规定外,在受拉区不得小于300mm,在受压区不得小于200mm。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HRB335牌钢筋的搭接长度按上表中C20数值相应增加10d,级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d。3、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扰动时,其搭接长度宜适当增加。4、当有抗震要求时,对抗震烈度为七度(及以上)时应增加5d。5、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1.3钢筋施工工艺控制如图1.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施工图纸焊条烘焙技术交底材料准备钢筋、钢板、焊条、模板验收合格焊接试件试验合格钢筋焊工考试合格钢

9、筋调直作业条件钢筋下料制作保护层垫块弯钩弯曲钢筋制作弯起箍筋成型保护层垫块的设置(绑扎)预埋件的位置和标高钢筋结构形体的几何尺寸焊接,根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JTJ041-2000)绑扎、安装钢筋、钢板的材质合格和试验报告焊接试件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钢筋安装、配置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前 期 工 作施 工验 收钢筋组装图1.1钢筋施工工艺控制图1.1.4钢筋施工注意事项1.1.4.1从事钢筋加工和焊接的的操作人员均续持证上岗,上岗前先由工区组织培训,正式焊接前,在现场条件下

10、进行焊接性检查,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正式上岗作业。1.2.模板施工工艺1.2.1模板施工工艺模板的制作框架涵模板采用钢模板。在框架涵内侧采用排架支撑系统,外侧采用三角支撑直接支撑在开挖后的边坡上。模板尺寸为1500mm1200mm。加固用钢管三角支撑。模板的拼装内模施工内模采用整体大平面模板制作,顶模和倒角模采用斜支撑固定,表面要求光洁无错台,模板接缝加贴密封胶条。框架桥分三次浇筑。外模施工顶板钢筋底垫双峰式垫块,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绑扎,支撑箍筋应适当予以点焊,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不变形。外模采用普通钢模板组拼,外模的固定采用16拉杆内外对拉,并以圆木或钢管辅助支顶。1.2.2模板工艺流程的程序控制

11、如图1.2前 期 工 作施 工验 收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施工图纸技术交底模板准备模板安装模板的运输模板配制密闭性平整度施工缝的留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图1.2模板工艺流程的程序控制1.3.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施工工艺1.3.1运输1.3.1.1混凝土自拌合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现场。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现场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1.3.1.2混凝土从拌合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宜超过下表。表1.2混凝土施工时

12、间及温度控制标准混凝土强度等级温度()2525C30210 min180 minC30180 min150 min1.3.2混凝土的浇筑1.3.2.1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工作度(流动性)和运输混凝土的时间,防止产生离析现象。1.3.2.2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应符合设计要求的几何尺寸,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平整度,模板如有缝隙,应采取措施减少缝隙,例如:重新调整模板、利用棉条填塞等。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并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1.3.2.3浇筑混凝土时应控制混凝土的倾落高度,一般不

13、应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溜管设施下落,防止产生离析现象,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的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1.3.2.4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为保证混凝土的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应尽量连续浇筑,控制浇筑时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即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如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和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1.3.2.5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高处开始逐渐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表1.3混凝土的浇筑厚度项 次捣实方法浇筑层厚度(cm)1用插入式振动器302用表面振动器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53配筋

14、较密时154人工振捣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05配筋较密时15注:表列规定可根据机构物和振动器的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1、利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如分层浇筑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处振动完毕边振动边缓慢提起振动器,即“快插慢拔”,插入深度不超过振动器长度的1.25倍。应避免振动器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插入点要均匀排列,可排成“行列式”或“交错式”。2、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以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cm左右为宜。(一般用于振捣平板、地面、或预制楼板)。3、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结构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作用深度约250mm。(使用于钢筋较密厚度较小以及不宜用插入式振动器的结构构件)。混凝土必须振动到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振捣过程应严防漏振或过振发生,以免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