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理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978293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与教的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与教的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与教的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与教的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与教的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与教的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与教的理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与教的理论第一章 概论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思维、情感和态度的比较持久的变化。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需要是个体内部的一种缺失状态。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需要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另外,诱因也是产生的重要条件,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3、加涅将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

2、馈阶段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的学习5、布卢姆的学习分类(1)知道 对知识的回忆(2)领会 指把握知识材料的能力,可以借用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转换、解释、推断(3)运用 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4)分析 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5)综合 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6)评价 指对材料做价值判断的能力6、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

3、的心向。(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结合。(3)学习者必须积极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已有的知识得到改善,新知识就获得了实际意义。7、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也是课堂学习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从性质上看,接受学习具有直接性,教师讲,学生听;而发现学习具有间接性,教师启发,学生探索,必须独立发现。从学习过程看,接受学习只要将新知识直接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而发现学习则需要将新的知识或材料重新安排、组织,然后加以同化

4、,因此它比接受学习更为复杂。8、教学系统的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1)学生;(2)教师;(3)教学目标;(4)教学内容;(5)教学方法;(6)教学环境;(7)教学信息反馈1.七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要素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来组织安排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也是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归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有核心的地位。3.教学目标一方面受社会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受人本身发展的影响社会的发展与人本身的发展。4.教学方法主要受课程和学习者具体情况的影响。5.教学环境主要下外部条件。教

5、师有责任和学生一起尽量创造、控制环境,使环境对教学活动产生有利的影响。6.教学活动的反馈是师生双方围绕着课程和教学方法表现出来的,师生不断根据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共同推进教学向前发展。7.以上七个要素都对老师发生影响,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活动。9、加涅根据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过程的九大步骤”理论。(1)引起注意;(2)告诉学习者目标;(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诱发行为;(7)提供反馈;(8)评定行为;(9)促进记忆和迁移第二章 学与教的理论流派1、理论是指一组具有逻辑性的一般见解或主张,可用于解释某一现象的原理

6、和原则,或是关于某一主题的一组原理和观点。2、学习理论是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的。主要研究“怎样学”的问题。它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二是“怎样进行有效学习”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维持或促进学习的行为,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或处方,以指导课堂实践的基本原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教是怎样影响学的”,二是“怎样的教才是有效的”3、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1)唯理论唯理论主张知识产生于推理,并非借助于感觉。精神与物质分离是有关人类知识的唯理主义观点的主要特征。(2)经验论经验率倡导经验是知识的惟一源泉的理念。4、行为主义学

7、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行为形成或频率的改变,强调外在对行为的影响与强化作用。按照对行为主义理论的认识,教师应该评估学生的行为,以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教学。教师要安排环境中的刺激,以利于学习者做出恰当的反应对其进行强化。通过对反应的差别的强化或塑造,学习者会不断地取得进步。(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P29)(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美国心理学有桑代克是第一根据动物行为实验研究而建立学习理论的学者,他不采用巴甫洛夫的原理,而是从动物的多种反应中选定某项预定的反应,每当出现特定反应时则给予奖励,加强以后重复出现的机会。桑代克的学习律(1)准备律 它是指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2)练习律

8、 它是指练习次数越多,学习者某种反应与一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就越强,反之则会减弱(3)效果律 它是桑代克理念的核心,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一个不满意的变化,那么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三)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华生否定遗传的作用,过分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条件。他最著名的,被引用最多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观点:给我一打健康、外形完好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设计的特殊的环境里培养,我敢保证,随便挑出一个人来我就能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首领,甚至是乞丐或小偷

9、,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的先辈们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这是典型的教育万能论观点,出发点是因果决定论。这样就否定了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否认人的主观世界、遗传因素,片面强调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的教育只是被动的接受,忽视儿单内心的发展,这显然是错误的。(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认为反射行为只能解释行为中很少的一部分。他提出了另一类行为,即操作性行为,这一类行为是在没有明显的无条件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操作。斯金纳认为行为和条件反射都分别分成两类,即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条件反射和反应性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已知刺激引起,

10、而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射学习是S-R的过程,而操作学习则是S-R-S的过程。正强化和负强化(书33页)两种行为塑造技术:(1)链式塑造: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给予强化。(2)逆向链式塑造:应用在教学时就是“倒序”教授复杂的技能。5、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苛勒通过猩猩取香蕉的实验,发现了“顿悟”这个现象“顿悟”也就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1)布鲁纳的知识表征模式: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符号性表征动作性表征包括动作反应,或是操作周围环境的方式映像性表征是指没胡动作的心向活动。符号性

11、表征使用符号系统对知识进行编码。(2)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信息加以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它们是不断变化和重组的。在研究学习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系统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编码系统。为了促进学生最佳地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3)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其次,学习涉及知识的转换;最后是对学习的评价(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1)有意义学习的类型类型解释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学习它们代表什么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命题学习学习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者若干

12、概念之间的关系发现学习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需要对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织或转换(2)下位关系即新学习的内容类发球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面较广的旧观念。上位关系当学生学习一种包摄面较广,可以把一系列已有观念类属于勘正的新命题时,新学习的内容便 与学生认知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3)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不是发现而发生的。老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从而使学生接受的材料是最有用的,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讲解式教学主要有四个特点:a、要求师生之间有大量的相互作用。b、大量利用例证c、它是演绎的

13、,最一般的蕴含的概念最初呈现,然后从中引出特殊的概念。d、它是有序列的,材料的呈现有一定步子,这些步子中首先是先行组织者。(4)认知结构同化论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5)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指的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

14、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奥苏贝尔区分了两类“组织者”: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为类属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四)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1)三元交互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行为、个体和环境看做是相互影响地连接在一起的一个系统。(2)行动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学习的发生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实际去做的行动性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榜样行为的替代性学习。行动学习指的是从自身的行动结果中获得学习,人类大部分的学习都是替代性学习。(3)模仿

15、的功能模仿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模仿指的是由观察一个或多个榜样而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改变。班杜拉区分了模仿的三种重要功能:反应促进、抑制或去抑制以及观察学习功能基本过程反应促进社会促进物能诱发观察者模仿某些行动(从众)抑制或去抑制榜样的行为会使观察者认为:如果他们表现出与榜样同样的行为,就会得到同样的行为结果观察学习其子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4)学习和表现的影响因素榜样作用的刺激独特性情感诱发力复杂性流行性功能价值性观察者的特征感觉能力唤起水平知觉定势以往的强化符号编码认知组织符号预习动作预习体验部分反应的可行性对再现的自我观察精确的反馈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注意过程保持过程程动机过程程复制过程支配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特征对模仿的影响发展状况身心发展的进步包括:注意力的延长、信息加工、使用策略、将行为与记忆表征相对照以及使用内部激励等能力的增强榜样的声望和能力观察者对于有能力、声望高的榜样给予更多的关注。榜样行为的结果告知观察者榜样行为的功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